原来“印花长裙”穿搭,才是40+女性初夏换新打扮,清爽又时尚
42 2025-08-13
编者按
重庆是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丰富的人文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造就了灿烂的民俗文化,“渝味”悠长,兼具川黔风姿、鄂湘风韵。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守住山城根脉,重庆地方志微信公众号特推出《重庆民风民俗》专栏,从物质生产、商贸工匠、饮食服饰、居住出行、岁时节日、人生礼仪和民间崇拜、游艺竞技等方面,展现重庆民俗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怀。
少数民族服饰
彭水苗族银饰,源于古代“发簪”“五兵佩”“手镯”等饰物,吸收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在头饰、颈饰、胸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脚饰、盛装饰、童帽饰等饰物上,以“大、重、多”的审美观,形成了品种多样、造型奇美、工艺精巧的彭水苗族银饰。苗族银饰主要有银冠、银帽、银箍、银角、银珈、披肩、银簪、银梳、耳环、素银项圈、羊角银项圈、卷花银项圈、扁形银项圈、盘形银项圈、空心镂花银项圈、银项圈等。
苗族头帕,苗族服饰。苗族男性头帕为蓝布,长二丈四,宽一尺二,斜缠于头顶,呈十字形,大如斗笠。苗族女性头帕长为二丈二,包成人字形褶纹。
对襟装,苗族男装,由左、右前片,左、右后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组成。衣襟钉5至11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盘扣。上衣前摆平直,后摆呈弧形;左、右腋下摆开衩;色多为青、藏青、蓝色。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重庆市志 · 民俗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