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散”怎样跑外贸——辽宁海城市西柳市场中小微商户外贸生态调查
182 2025-08-22
钱继明收藏的油鞋木屐。(记者陈旭东 摄)
湘潭在线11月4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超)湘潭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句俗语:“湘潭木屐益阳伞,沅江女子过得拣。”说的是人们对湘潭木屐、益阳油纸伞做工精细,深受人们喜爱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湘潭木屐这种带有浓厚“老湘潭”气息的民俗物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油鞋木屐过去是湘潭民俗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10月25日,在钱继明家,他指着眼前1300多双各式各样的湘潭油鞋木屐对我们说。
油鞋里的“老湘潭”
钱继明的正式身份是一名艺术指导老师。多年前,原本就是湘潭民俗文化“发烧友”的他,偶然在朋友家中看到了几双品相完好的湘潭油鞋木屐。
“看到它们的刹那,我的眼睛都在放光。”钱继明如是形容他当时激动的心情。自那以后,钱继明迷上了油鞋木屐的收藏,从无筒的到带筒的,从软皮的到硬皮的,越收藏越专业。
在一间面积百余平方米的屋子里,依次陈列着钱继明收藏的1300多双款式各异的油鞋木屐。它们中有做工讲究的,也有做工简单的;有品相完好的,也有部件缺损的。凑近一瞧,这些油鞋木屐的鞋面与现在的皮鞋有几分相似,但筒身比皮鞋深,且鞋底钉有鞋钉或木底。
民俗文化的根
这些油鞋木屐来源于哪?为何执迷于收藏这些“没用”的东西?我们问钱继明。
钱继明介绍,这些油鞋木屐是他近年跑文物市场、钻农家老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淘”回来的。在此过程中,他还留意到了戽、化妆盒、油灯、木雕、中医药具、农具等“老湘潭”时期的日常生活用品。
“油鞋木屐收一双少一双,不是经济价值所能衡量的。”正因为如此,钱继明对它们爱惜有加,擦油、防潮等工作从未间断。钱继明的好友侯明君告诉我们,钱继明从不吝啬外人来参观自己的藏品。每当有外地或老乡来家中做客,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大家介绍每双油鞋木屐的经历及其背后的兴衰历史。
“多一个人知道它们,就多一份‘生存’下来的希望。”钱继明透露,他正在努力发掘湘潭的民俗文化记忆,以期为更多湘潭人特别是年轻人留下乡愁留下根。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