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帅气的女生,总叫人想多看两眼,这样穿潇洒与女人味都兼具
135 2025-08-09
“天哪,昼夜温差变大了!
早上凉、中午热、晚上冷”。
昼夜温差改变是指,早上的气温和中午的气温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早上穿多了,到中午时就会出现,觉得中午的天气非常热,这种情况又叫做,一秒入冬。
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大家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自己的衣物,不然就容易造成“穿少了”或者“穿多了”的现象,于是,就出现了一定要掌握的“26度穿衣法则”。
“26度穿衣法则”就是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帮助大家选择合适的搭配,量化到什么程度呢?
简单来说就是将当天的天气温度与自己穿着的衣物之间产生的温度归纳起来,控制在26℃就好。
那么具体怎么计算呢?
作者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
当天的天气温度+你今天穿着衣物的保暖能力=26℃。
这就要说到,这些衣物都有一定的保暖能力,那么这些能力都是什么呢?
为了方便大家能更好的进行选择,作者在此为大家列出了各类衣物的保暖能力供大家参考:
皮草12℃、双面呢大衣7℃、厚羽绒服9℃、薄羽绒服6℃、呢子大衣8℃、长款羊毛大衣9℃、短款羊毛大衣5℃、短款羊毛外套3℃、短款风衣2℃、长款风衣4℃、薄外套1℃、薄型夹克0.5℃。
当你拿到这些数据后,是不是感觉更加明朗了许多,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示例来进行具体计算:
比方说今天气温22℃,如果我穿着一件短袖T和一件薄外套,那么这时候我身上的总温度为16℃,会让我觉得冷,因此就需要为自己加一种保暖能力更强的衣服。
假如我现在换上一件长款风衣和一件长袖T,那么这时候我身上的温度为22℃加上4℃加上3℃等于29℃,这时候我就会觉得非常热。
但是如果我穿着一件长袖T和一件薄外套,那么身上就会是20℃的温度,保暖性并没有那么好,因此这时候我可以换上一件微厚重的夹克。
假如我今天要出门换了一件短袖T和一件微厚的夹克,这时候就需要统计一下:
当天气温是22℃,同时长袖T为3℃,短袖夹克为0.5℃。
那么这个时候身上总温度为24.5℃。
这个时候就已经是比较合适的状态了。
只要根据这个方法,就能很好的选择合适自己的衣服。
有很多小伙伴们会说,我每次出门都需要根据这样的数据进行选择吗?
其实不然。
因为温度变化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只要总结一些经验,就能根据经验来进行选择。
比方说北方这边最冷的时候在冬天12月份,所以到了那个时候就要提前准备好保暖的衣物。
经过寒冷的12月份后,一月份气温逐渐向上升,并没有说非常冷,因此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稍稍保暖一点的衣物。
还有像南方那边到了秋冬季节的时候,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都是比较大的,因此要多准备几件保暖性稍微强一些的外套。
但是如果是夏天的话,我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所以说“26度穿衣法则”算不上是一个问题。
大家只需总结一些经验,就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调整,如果你觉得冷,那就加件衣服,如果你觉得热,那就脱一件衣服。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凭借自己的感觉选择,比如,在早上时,我觉得天气比较寒冷,我穿着厚厚的一件外套,所以我中午就会觉得热,但是如果早上时没有我想要穿的外套,只能穿着一件薄外套出门,那么到了中午时也不会觉得很热。
所以说,如果冬天只有较厚一点的外套,那么到中午也不会觉得很热。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那就是:“听妈妈的话,没有错的”,往往听从妈妈的经验的时候,是更加实际一些的时候。
比方说冬天的时候,你清楚知道你喜欢喝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并且给自己定下了过年要瘦身的计划,但是你的妈妈知道你今年过年是第一个过年,你一定会非常想念家乡的味道,而且她一定会为你准备丰盛的一桌菜,但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像红烧肉吸引,所以当你自己吃着自己做的清淡食物的时候,却不知道它讲究原汁原味,所以才会觉得不好吃。
作为成年人真的很难拒绝各位亲戚家长的一桌饭菜,于是就会自己吃一桌宵夜。
所以,准备一些比较合适分寸的小零食一点不会错,就算最后你因为换衣服晚上还是热了,也能看出你的选择仍旧没有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