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牌潮流语引发思考:吊牌不拆真的是潮流吗?
137 2025-08-21
30年代的东北农村,一位抽烟的满族村姑
东北常被视为国内工业重心,城市发达程度领先,民众文化素养普遍较高。
然而,一百年前的“旧社会”,当时的东北地区究竟是什么状况?
1931年,有位美国大学教授叫彭德尔顿,他专攻地质学,因此前往中国东北乡间,拍摄了许多难得的照片。
现在,让我们一同领略,那个年代的中国东北乡下,民众的风俗习惯如何,他们的饮食起居又怎样?
东北地区的过去乡村里,有个驾车的老者满族服饰图片,他拉的这辆车,样式有点近似古代西方的马车。
1931年,东北有个年轻姑娘在家门口干活,她好奇地瞅着那个美国人拍照。
那个时期的东北乡村建筑,与当今迥然不同,颇具独特之处。
一位留着浓须的东北老汉,身穿一件缀满补丁的陈年衣裳,这张影像,是他毕生仅存的影像资料。
东北有个地方叫阿城,离哈尔滨不远。那里的建筑,看起来带有明显的外来特色,不清楚是什么缘由。
那个地方是东北乡下的地区,尽管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那里竟然有看起来很新潮的工厂和建筑。
这个柱子,不清楚有何用途,另外,那边分布着许多帐篷,那是屠宰者售卖猪肉的摊位。
在遥远的东北乡野,存在许多雄伟的石质纪功碑。影像资料里,能够辨识出三位来自北方的农人。
三匹马正在劳作,它们的任务是拉脱粒碾子,给稻谷去除外壳。
抽烟的满族大娘,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在家门口拍了一张照片。
东北盛产玉米,村民们经常在家附近的树枝上,晾晒玉米棒子。
东北农村房子的内部满族服饰图片,没有什么家电,但是有非常温暖的土炕。
东北乡村的牛羊圈,一位老人好奇地看着拍照的美国人。
那个时期的东北乡野,耕作活动尚未采用机器设备,依旧依赖古老的手工农具。
虽然已过去一个世纪,但东北地区已开始制造砖块,所建房屋的坚固程度相当高,而那个时期,南方乡村的人们依然居住在泥土砌成的房舍中。
一位身着满族装束的关东农家女,于屋檐之下凝望远方,体态显得格外强健。
东北的土壤特别富饶,那里有大量的稻田和玉米田,产出的稻米味道非常美妙。
那个年代,关东地区的农家住所,虽然构造简单,却处处流露出质朴的风情。
这批照片源自1931年,一位美国大学教师在东北乡村暗访时拍摄而成。时至今日,近百年光阴流转,东北经历了飞速发展,如今已是相当兴旺发达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