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EZY 700最佳平替才三位数!Kanye气的后槽牙咬碎
86 2025-08-21
临近新春佳节,许多年轻人计划更换新发型以示庆祝,不过部分人在做完头发造型后,纷纷发出类似“挑选发型堪称一场刺激的冒险”“造型后感觉年轻了许多”“建议直接做造型,做完后都不会抱怨”之类的感慨。
看到那些照片,不得不承认,即便是帅哥靓女挑选发型,也真是件冒险的事情啊。
在日常生活中,若询问哪些方面对个人外表影响显著,人们或许会立刻想到面容特征、身高等要素,此外还有体态和着装风格,但这些并非唯一要素,一个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方面,便是头发的样式。
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在意头发,在《孝经开宗明义章》里就提到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这表明人们向来看重头发,特别是在古代,发型不仅是外在形象的表现,还能透露出年龄、身份等方面的诸多信息。
今天,就来跟河大卫一起看看我国女性发型的演变历史吧~
远古·先秦
远古时期,人们依然维持着非常简朴、原始的地下居住方式,那个时代的男性和女性头发都是随意披散的。
氏族社会披发式
在新石器时期,人们意识到松散的头发妨碍日常活动,于是将发丝朝后整理,并加以束缚,由此产生了束发这种形式,同时也会把头发盘绕在头顶,捆成一个发髻。
在夏商周那个年代,随着青铜器的诞生和普及,人们开始制造铜制的梳子这类用来固定头发的物件。
战国时候,有了用来整理头发的器具,就是梳子和箆子,它们大多是用竹子做的,梳子是用来整理头发的,箆子是用来清除头发上脏东西的。
西周双笄发式
秦汉
秦汉年间,天下一统,国与外界的往来日益密切,各式发型及其配饰都越发精致。发饰种类逐渐增多,假发也由此产生,以黑丝编织的发髻套在头顶,样式类似帽子,这种头饰被称作“巾帼”,因此人们便用“巾帼”来指代女性。
《中华古今注》有文献提及,秦始皇曾规定宫内女性必须束发配戴头饰,依据身份高低,发式各有区分,例如皇后采用“凌云髻”样式,三妃则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所做则是“参鸾髻”。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宫中女子身份地位一目了然
汉代最普遍的发型是“椎髻”,这种样式主要供寻常女性在家中佩戴,代表着她们的贤惠与勤快。
汉代也崇尚一种发式,叫做“堕马髻”,这个发型又被称为坠马髻,通常使用结椎的方法,把头发聚集在头顶后方,然后形成一个大的椎形发髻,发髻中间系着丝绳,形状像马的腹部,可以戴在头的一侧,或者固定在头顶后面。
坠马髻,西安任家坡出土陶俑
它的主要特点是向下垂至肩膀部位,并且从发束中间分出一缕头发随意飘散,如同真人头发自然垂落的样子,仿佛是女子从马背上跌倒时的情景,可以增添女性的魅力。
《乐府诗集·梅花落》里记载着这样的情景,天上的仙女从马上摔落,发髻歪斜,还没有戴上江南的饰物。
魏晋南北朝
魏晋那个年代,社会上铺张浪费的风气相当普遍,女性头上盘绕的发式从简单变得复杂,当时很受欢迎的有那种仿佛要飞起来的高髻,也有显得庄重得体的盘绕发髻,此外,用各种金属做成的花朵形状的装饰品也很时髦。
灵蛇髻是那个时代很受欢迎的一种发型,它的梳编方式是采用拧旋手法,将一股或几股头发盘绕在头顶,向上翘起,因此造型多变,充满动感,非常生动优美,样式丰富,十分特别。
元代卫九鼎《洛神图》;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最引人注目的发型是“十字髻”,首先在头顶将头发梳成“十”字形,接着把剩下的头发在头部的左右两边各做一个大型的发髻,用两侧的鬓发遮住耳朵,这样能够使脸型看起来更加小巧和精致。
北魏十字形高髻女俑
隋唐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政治清明,经济兴盛,文化昌盛,民生富足。那个时代的女性发型和饰品,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古代女性的魅力和美丽表现得无以复加。
初唐时期,女性发式普遍崇尚向上梳理,诸如飞髻、朝天髻,均属于高耸入云的发型。
《簪花仕女图》(局部)中的簪花高髻
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鼎盛局面出现时,发髻趋向于稳重的平梳样式,其中倭坠髻在当时最为盛行。
唐代骑马出行女俑所梳倭坠髻
梳编倭坠髻的方式十分简便,首先要把两侧的发丝向后梳拢,接着向上提拉,同时于头顶部位盘成一个或两个朝前倾斜的发髻,并且发髻顶端要略低于额头。
至今日本妇女穿和服时梳的发式韩国传统发型图片,也是沿用唐朝的倭坠髻。
到了晚唐,上梳的发型开始流行,这种发型叫做坠马髻。当时人们还流行梳云朵形状的云髻,也流行像螺壳一样的螺髻,此外还有半翻髻、反绾髻、双环望仙髻、三角髻等各式发型,这些发型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色。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右侧女子所梳大坠马髻
宋朝
宋代起,城市经济发达韩国传统发型图片,导致浮华之气弥漫。宫廷与百姓之中,女性尤其钟爱高耸的发髻,顶部饰以漆纱、金银、珠玉等材料制成的高帽,帽檐两边悬有片状装饰,帽顶四周插着簪子与钗子,额前及发髻两侧会安放白色长齿的发梳。
宋仁宗那个年代,为了打击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发布过一道命令,不准用白色的牛角做帽子,帽子的宽度不能超过一尺,梳子的长度也不得超出四寸。
宋徽宗皇后郑氏
另外宋朝还存在一种发式叫朝天髻,这种发型的制作方法是先将头发梳在头顶,接着编成两个圆柱状的发束,然后把这两个发束朝前反方向披搭,使其垂至前额,为了让发束更加挺立,通常会在发束下方垫上簪子或钗子等饰品,让发束的前端向上翘起。
宋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女 朝天髻
宋代时期,发髻普遍较高,后来社会逐渐追求简单之美,女性在装扮发丝和配饰时显得更为含蓄,常见的发式包括同心髻,流苏髻,高椎髻,包髻,双蟠髻等。
电视剧《梦华录》剧照
明清
明朝初期女性发髻样式改动很小,大体上还是宋元时期的造型。到了嘉靖年间,发髻开始出现诸多创新,比如“桃心式发髻”、“桃尖顶部发髻”、“金丝缠绕的灯笼状发簪”等等,那个时代女性佩戴的头饰非常多样,有金质发簪、金制鬓发花朵、凤凰形状的发钗。
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梳的就是桃心髻
而且,人们也会佩戴发套,这种发套叫做“狄髻”,通常由已婚女性佩戴。明万历年间姚旅所写的《露书》中提到“女性束发成髻,各地都一样”。
明《元宵行乐图》嫔妃宫人头戴狄髻
发髻象征富裕、等级和尊卑,地位显赫之人的发饰用料越考究,头上的装饰品也越发丰盛。
《大明衣冠图志》
那个时代,人们也喜欢系“额帕”,不论男女老少,都习惯在额头系上布质头巾,这种做法和现在的发带很接近,一直持续到清朝,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常常佩戴头巾。
《大明衣冠图志》
清代形成了满族式和汉族式两种不同的风格的发型。
满族女性受汉族发式影响,偏爱梳“一梳到底”“两束齐整”的发型,到了清代中后期,这种发式演变为“大弯翘”。古装剧里,清朝宫廷女性通常采用这类发饰。
发髻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把头发盘在头顶,分成两束,编成横向的长发结,其中最高的发髻最为时髦;另一种是将剩余的发丝系成一个“燕尾”形状的长条发髻,固定在颈后部位。这个紧贴后颈的长条发髻会妨碍头部活动,也不方便躺卧,但却能凸显女性的斯文和端庄。
一字头、两把头、大拉翅
汉族女性起初偏爱“圆髻”和“花型发髻”。圆髻是将发丝在头顶梳成一个大圆球,借助丝带或发簪来固定;花型发髻则松散、高耸、光滑,有时能瞬间增加23厘米的高度。除此之外,汉族女性还盛行“蓬松发式”“珍珠发髻”以及“船型发式”。
《胤禛美人图》
清朝中期,汉族女性开始不再梳高高的发髻,转而流行起“苏州髻”和“喜鹊尾”等发型。到了清朝晚期,汉族女性的发式变得更加简化,直接束成“平头”,并且有时会向后剃掉发际线,让额头看起来更宽阔。
民国时期
那个时代,即民国年间,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彼此激荡,导致人们的发式与发饰呈现出极尽多样之态,富有无穷的魅力。
近些年流行的“空气刘海”
结合微卷的及肩短发,俏皮可爱
大热的“八字”刘海,修饰脸型
民国“一撮式”,尽显娴静气质
中分加一丝不苟的贴额弧发,优雅十足
经典的麻花辫,清纯朝气
“侧式”卷发,风情万种
怎么样?是不是有很多发型到现在还在流行?
中国拥有悠久的五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曾经有过披散头发和盘发两种发型,如今则流行短发和自由发式,这种变化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如今的社会中,既有古代玉簪和螺髻所展现的含蓄精致之美,也有白发苍苍所代表的洒脱个性;既有紧跟时代潮流的现代审美,也有回归传统的新中式风格。各种风格并存,多种形式展现,彰显出伟大国家的独特魅力。
上面这些发型你最喜欢哪种?
你现在是什么发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