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达1000万元!美甲经济能否成为悦己金矿?
美甲市场,属于“口红效应”的后续表现美甲行业市场分析,最近两年期间持续展现出与整体经济趋势相反的增长情况。根据《精奢商业观察》发布的信息,美甲相关产品被看作能够抵抗经济不景气的商品美甲行业市场分析,当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时,这类既简单又能带来愉悦感的消费选择,正变得越来越受青睐。
美甲能让我心情愉悦,每天看到它都会感到高兴。在换季或者节假日前,我总想着去做一次美甲。消费者花树树(化名)谈到。不过她也表示有些遗憾,美甲费用近年来持续增加,特别是北京的价格能达到长沙、佛山等地的两到三倍。她提到,自己在北京的小型工作室做一次美甲就要一千多元。
许多人都抱怨美甲费用涨了不少。在北上广等大都市,简单素色的指甲护理收费最低也要300元,稍微花哨些的图案设计则要400元打底,倘若再增加闪粉之类的点缀,费用便可能飙升到700元。有消费者名叫夏夏,她这样表示。
花树树还谈到,大型店铺与小型作坊的差异,或许体现在胶水、工艺以及材料上。小型作坊不像规模化店铺那样储备大量商品,例如打算做镶嵌饰品或需要特定材料,或许需要临时购买,部分技术也可能不具备。她举例说,以前想做立体装饰胶的美甲,作坊里并没有相关材料,也不会专门为某个顾客去采购,而大型连锁店通常都会配备齐全。
花树树觉得万元美甲定价不妥当,购买装饰画,这个价位可以买到很优质的,然而美甲的保持期不过三十天,其独创性或者艺术水准也不见得那么突出,不该有如此高的加价。
200万家公司入局,高价真的能赚钱?
LILY NAILS品牌掌门人张文涛,在北京经营着十多家分店,他提出万元美甲或许是为了吸引关注,不过市场确实需要顶级的个性化美甲服务。张文涛从2000年开始从事美甲事业,亲眼看到行业客户构成发生显著变化:从前主要面向外国顾客,如今十年来中国顾客已是绝对主体。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因为民众在生活服务上的支付能力大幅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取悦自我”风尚的流行,大家越来越舍得花钱,只为追求个人快乐和特殊要求。
然而,张文涛注意到,最近两年购物者变得更加明智,美甲的次数和开销都发生了变化。在他看来,量身定做的方案是主流,不过因为经济状况的波动,行业需要更加关注技能、照料和价格合理性。各个消费群体有各自的想法,价格低廉的美甲仍然能够找到市场。他也表示,美甲已经变成日常开销,以前的人只在夏天做美甲,冬天就不做了,现在则一年四季都有,手部和脚部美甲都很普遍
她的理性观念在她对待美甲的态度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她谈到,五年前刚接触美甲时,大约每个月或一个半月就会去做一次,但现在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去做了。
美甲价格常常高达一千元,这是否意味着这个行业利润丰厚?针对这个问题,张文涛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指出,劳动力费用大约占30%到40%,场地租金大约占15%到20%,再加上材料、水电等开销,利润已经相当微薄了。他还强调,顾客最为关心的材料费用,其实只占总成本的10%到15%。美甲行业从业者王楣(化名)谈到,这个行业的收益水平大约是百分之十,而且规模较小的店铺比较多,大型加盟店比较少,特色化设计主要在独立经营的地方进行。张文涛进一步说明,高度个性化的美甲通常需要八个小时以上,一名美甲师每天或许只能服务一位顾客,时间安排灵活且成本较低的方式比较适合小型工作室,而连锁店一次美甲大约需要三到四小时,不太适合进行高端的个性化定制,平均每位顾客的消费金额大约是五百元。
张文涛认为,美容产业的主要开销在于人工成本,拥有良好审美意识的美甲技师更受青睐,而且当前该领域对于技艺精湛的美甲技师的需求量很大。花树树对此表示认同,她指出:“美甲这一职业与艺术鉴赏紧密相连,并非所有美甲师都出身于美术专业,不过美术背景的人员在色彩搭配和效果再现方面确实具备明显优势。”
北京花漾美甲的员工透露,该培训机构的指甲造型学习项目为期十五天,学费是四千五百八十八元,学习内容包括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以及各式样式的创作手法和商品销售策略,还涉及摄影和红书平台推广等环节。结业时,学员能够拿到机构授予的结业凭证。不仅如此,该机构还设有工作对接服务,与众多店铺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助学员获得工作职位。这个行业轻易不会有人被解雇,美甲算是比较安定的职业,技艺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这是该员工透露的信息。
依据行业整体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天眼查获得的信息表明:目前存在的美甲公司里,有高达九成的企业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而超过500万元资本规模的公司仅占总数的1.61%。山东省是美甲产业强省,拥有十三万两千家美甲企业,江苏省位列第二,有十一万一千家,广东省紧随其后,拥有十万家美甲公司,河南省、浙江省、安徽省、河北省、湖北省和四川省的美甲企业数量相近,都在四万到十万家之间。
中研普华的研究报告指出,2024至2029年间,美甲行业市场投资策略及前景预测已发布,其中提到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这些城市占据了美甲市场40%的份额,并且高端个性化服务的需求非常活跃,十分强劲;同时报告还强调,二线城市比如杭州的发展速度最快,每年的增长率达到了25%。
天眼查数据显示,美甲行业公司数目不断攀升,2019年不足八万家,到了2021年已增长至十五万六千家,到了2023年更是增长了一倍达到三十万一千家,短短几年间,将近两百万家公司进入这一领域。
行业持续快速更替,2019年之后每年新生的公司数目都多于已有的公司数目,这表明每年停业的公司数量同样可观。2025年,美甲行业公司数目首次出现下降,到7月15日,留存的公司有17.4万家,与2024年的33.4万家相比削减了近半数,并且今年办理注销手续的公司达到了33.8万家。
国际巨头纷纷入局,中国市场前景让人眼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大城市美甲费用不断攀升,小城镇的美甲店受到顾客青睐。张文涛表示:“大城市新增需求不大,但小城镇的美甲行业正处在十年前的北京水平。”花树树的做法也反映了这一现象,她在北京的工作室办理了会员,却常利用外出游玩或出差之机,在长沙、乌鲁木齐等地进行美甲消费。
值得留意的是,二线城市的指甲护理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统计表明,中国二线城市的市场覆盖率只有35%,相比之下,大城市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5%。
整个指甲护理行业前景广阔,受到多家投资机构的关注。根据相关资料,2024年指甲护理市场价值约193亿美元,预计到2037年年底将突破369亿美元,在2025年至2037年期间,市场预计将以每年5.3%的速度持续增长。消费者对美容和自我保养的兴趣不断增强,家用成套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加上零售和线上平台供应大量优质商品,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指甲护理行业的进步。网络上的流行趋势带动了美甲热潮,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据估计,到2025年,中国化妆品整体市场容量将达850亿美元,其中美甲护理领域占比为15%。中国在2024年的美甲产品销售额为58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位置,同时占亚太地区该领域收入的42%。电商渠道发展迅猛,直播销售同比增长35%,加上消费升级趋势,推动该行业以年均9.5%的速度持续扩大。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政策促使进口数量大幅提升,增长了40%,与此同时,花西子等国内品牌则借助人工智能配色技术实现了创新,其销售额相应增加了30%。
《AMORE》一书说明,预计到2027年,全球美甲护理产业的总规模将达116亿美元,美国是首要市场,亚洲太平洋地区紧随其后,其中中国的增长最为迅猛。在该领域中,指甲油和指甲强化油表现突出,分别以每年2.6%和1.7%的速度持续增长。
市场前景日益广阔,不仅单个店铺,许多企业集团和投资机构也纷纷投身于美甲行业的竞争之中。当前,美甲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市场呈现高度分散状态,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科蒂、欧莱雅、露华浓、高丝、爱茉莉等国际化妆品公司都已经在美甲领域开展了相关业务。科蒂公司拥有美国美甲市场最大比例,达到13个百分比,欧莱雅集团紧随其后,其市场占有率为12个百分比,露华浓公司和高丝株式会社分别占据10个百分比和9个百分比的市场份额。
不过,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科蒂在中国境内尚未提供美甲服务。关于科蒂针对中国市场的美甲业务规划,截至文章完成时,科蒂集团仍未对《每日经济新闻》的邮件询问作出回应。
张文涛表示,过去他常用进口牌子的指甲油,后来了解到很多国外品牌其实是由国内厂家制造的,现在他更倾向于购买国内顶尖品牌的产品。他认为,中国美甲产业正从无序扩张过渡到注重品质的管理模式,在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基础性的消费市场可能会受到冲击,但充满人情味的手工服务难以被机器瞬间取代。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