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肠火锅:冬日里的温暖慰藉(教程及技巧)
74 2025-08-19
11月22日下午两点,在长春最繁华、人流最多的红旗街商圈,数百名汉服爱好者齐聚这有山门前,以汉服巡游的方式欢度自己的节日,为广大市民奉献一场精彩绝伦的华服盛宴观众大呼过瘾,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观赏性,为冬日的春城增添了一抹靓丽风景。
每年的11月22日前后,全国各地的汉服爱好者都会自发举行各式各样的汉服活动来纪念当代汉服文化复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让汉服文化更加贴近生活、让传统服饰走进生活的汉服出行活动更是受到众多汉服爱好者的追捧。
今年11月22日,在汉服长春松盛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号召下,百余名汉服爱好者走上了长春的街头,以汉服出行的方式向社会诠释着他们心中的汉服文化尽管经历了前几日的极端恶劣天气,长春市也有部分道路积雪还没有清扫干净,但是这丝毫也没有影响长春市汉服爱好者参与本次汉服出行活动的热情,甚至还有其他县市州的汉服爱好者专程赶来长春参与本次盛会。
在活动集结阶段,这有山的一楼大厅都站满了汉服爱好者,围观的群众也都被汉服的魅力所吸引,纷纷上前观看了解随着《礼仪之邦》歌曲的响起,汉服长春汉舞队的几名成员从人群中聚集了起来,一同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舞蹈快闪,在衣袂飘飘之中尽显汉服之美!随后汉服出行活动便正式启动,现场的汉服爱好者们以整齐轻快的队列形式走出了这有山的大门,到红旗街上又化为三三两两的小团队,融入到了行人之中。
在万达广场一号门外更有数十名汉服爱好者一同身着汉服跳起了轻快的舞蹈,一时间成为了红旗街商圈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当天,汉服爱好者们穿梭在红旗街各大商场之间,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汉服爱好者们身穿的形制多样、色彩纷呈的各式汉服也充分向市民朋友们展现了传统服饰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据本次活动的负责人向復介绍,本次参与的汉服爱好者们都是自己准备的服饰与妆造,近些年汉服文化在长春发展十分迅速,汉服爱好者们也希望通过活动展现他们心中对汉服文化的独特理解。
在服饰方面,除了活动要求以防寒保暖为基础之外,对服饰的传承年代、服饰风格并未做任何要求
在本次汉服出行活动中,有的汉服爱好者所穿的是晋制的襦裙,这是一种上襦搭配下裙的穿着方式,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颇有仙风道骨;有的汉服爱好者穿着了唐制的圆领袍搭配裘衣,这种流行于唐代的搭配在防寒保暖的同时更显干练;也有的汉服爱好者穿着了宋制的圆领公服与翟衣,这两种形制均属于较为正式的礼服,表达了他们对于本次活动十分重视的心态,也让华夏古礼流传至今;而在本次活动中,汉服爱好者们穿着最多的便是明制的不同形制的汉服,有的女孩子在竖领大襟长袄外又穿上了厚厚的披袄,将寒气拒之于外,有的男孩子在道袍外披上了厚厚的披风,在不忘风度的同时兼具方案保暖的作用。
在各个汉服传承年代中明代离现代最近,明制汉服体系也保留的最为完整,明代又恰逢小冰河期,服饰大都兼具防寒保暖的功效,因此也成为了汉服爱好者们参与本次活动的最佳选择
参与本次活动的百余名汉服爱好者年龄分布广泛,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带着小朋友一同参与的父母亲,也充分展现了汉服文化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与喜爱汉服爱好者刘莹就是一名带着孩子一同来参与汉服活动的母亲,她从接触汉服到现在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从最开始关注服饰的“美”和“仙”,逐渐关注到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也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服饰文化的熏陶。
本次汉服出行活动得到了吉林大学白露汉服社的积极响应,众多吉林大学的在校学生也加入到了本次活动之中,吉林大学药学院的陈宇轩同学表示,在高中时期就已经接触到了汉服,第一次购买汉服是在上大学之后,通过和校内的汉服爱好者共同交流汉服文化,对传统服饰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意识到了汉服不仅仅只是服饰,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中的一种,通过穿着汉服更重要的是去延续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与美学魅力。
汉服长春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姜向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已经是汉服长春第三次举办汉服出行活动了,每年的参与人数都在逐渐增加,汉服爱好者们对于汉服的文化性和日常性这两方面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相信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汉服文化一定会在神州大地越发普及,汉服长春松盛传统文化研究会也会持续努力为弘扬汉服文化增砖添瓦。
吉林日报社出品策划:姜忠孝编辑:吴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