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庐山6大推荐美食,这些地方美食值得你的品尝
54 2025-08-19
秋季天高云淡,气候舒适,景色宜人,是开展户外活动的好时候登高远望,心旷神怡,登山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放松解压、锻炼身心的选择那么,秋季登山需要做哪些准备?又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秋季登山过程中,如何应变天气风险,怎么选择路线,如何做好安全防护?陕西网送您一份安全小锦囊。
秋季登山徒步,这些风险要小心可能的风险昼夜温差较大秋风又冷又急艳阳依旧伤人树叶、枯草淹没路线山火易发误入动物领地误食野果野菜可能导致的结果夜晚天冷失温行进中失温紫外线灼伤,眼睛受损迷路走失,扭伤摔伤失控
动物伤人,蛇虫伤害食物中毒温差大,秋风急,别被“舒适”温度 “蒙骗”秋季副热带高压南撤、冷空气活动渐频,气温逐渐降低较强冷空气活动出现时,也会有气温骤降的现象秋季昼夜温差加大,这主要是由于秋季冷空气流动速度快,云量相对夏季明显减少,白天晴空辐射增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夜晚因云量遮挡少,辐射降温更强,从而导致昼夜温差加大。
同时因为冷空气的流动速度较快,秋天空气逐渐干燥,空气阻力变小,所以通常呈现秋风急的特点,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描述的“秋风怒号”,也表明秋风的急促和强烈登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不仅要求登山者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技巧,还需要充分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
秋季气温及风的变化,加上气温随着登山过程中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势必会给登山者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气温下降,人体血管收缩,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另一方面,秋季气候干燥,登山会使人体水分流失较多,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同时,秋季高低气压交替出现,引发胸闷、气短等不适,秋季的大风会使人体体表散热加快,导致血管收缩那么,秋季登山如何正确保暖?要穿很厚的衣服吗?随着运动量和温度增加,万一出汗吹风,引起感冒怎么办?如果气温不低,少带两件衣服是不是也无大碍?
在登山中,防寒需要遵循三层穿衣原则——内衣排汗、中层保暖、外层隔绝风雨内层穿着速干或排汗内衣,吸汗的同时让汗液快速蒸发,不被冷风吹过带走身体热量中层适宜搭配透气性较好且穿着舒适的长袖T恤外层根据温度搭配适宜厚度的防风雨外套。
另外,头部和颈部保暖非常重要,在大风天气中,头部散热占身体总散热量的很大一部分,因此佩戴帽子、围巾等保暖物品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忘记照明工具!野外环境风险因素诸多,一旦有问题就可能要在野外滞留到天黑因此,无论是当天往返,还是多日活动,所有涉及野外的户外运动都要带着光源(头灯),并备好电池或充电装备。
艳阳依旧伤人秋季天空中臭氧层会变得比较薄弱,紫外线会更加容易侵蚀肌肤,尤其是在没有阳光的阴天,紫外线的强度也是没有一点减弱的,因此大家在秋季出行中也要注意防晒工作落叶纷纷,防火防雷不可少秋季相对湿度较小,降水少,大风天气多,落叶缤纷,山林间枯木落叶较多,发生山火的风险也很高。
黄晓璐提示,登山者要严格管理火源,不乱丢烟头,尽量不要在野外生火,如必须生火,要确保火堆有人看守,离开前务必清理现场,确保火苗完全熄灭后再离开有登山计划应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有雷雨天气时不要登山。
如遇雷雨,要远离山顶、水面、洞穴和高压电塔等易受雷击的地方,若无法找到避难所则要收好携带的金属物品,寻找干燥地,双手捂耳双脚并拢,减少暴露,以降低雷击风险落叶枯草,路线难辨秋天,草木枯荣,落叶纷飞,大地有着最绚丽的色彩。
但千万不要完全沉醉在美景中,而忽略了藏在落叶枯草中的危险注意树叶枯草可能会湮没路线,增加迷路走失的风险;草甸等路线虽易通行,但队伍在这样的路线上反而容易走散走失这样做在出发前确定好路线,最好找一个熟悉路线的朋友同行,队友间彼此留心照应,并在行进中随时注意是否走错路,一旦走偏了,应立刻返回。
注意秋天落叶比较多,走在满是落叶的岩石路上,或者秋雨过后湿滑的落叶上,都会增加滑倒受伤的风险这样做首先是要穿着高帮登山鞋,防止脚踝扭伤其次,可以使用登山杖稳定身体,防止跌倒;再次,应时刻留意脚下,尽量踩在踏实的地面上。
动物领地,保持低调秋高气爽的季节,想要出来赏美景的不只是我们人类,小动物们也抵抗不了秋的美而出来走动了走在野外动物们的“领地”上,一定要低调,千万不要惊扰到它们野味虽美,谨慎采摘秋天的山上总是有很多野果野菜,很多喜欢野味的山友会约上三五好友去采摘。
野味虽美,但是大家在采摘时,一定要多多注意安全:不到危险地带采摘;在采摘前确认好,谨防食物中毒登山的正确姿势选择适合的登山点、登山时间和登山装备:登山地点的选择应以安全性为前提,攀登难度应符合自身的运动条件。
登山时间应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山前应了解当地地形及气候状况,选择合适的鞋及衣服随身带水必要时可使用登山杖负重不要超过身体重量的四分之一登山前先热身:登山前应先做一些准备活动,特别是下肢,可以压腿、屈膝、活动脚踝等,防止肌肉、关节僵硬。
注意登山姿势:上山时两膝自然弯曲,身体注意前倾,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两腿用力攀登,两臂协调摆动下山时注意膝盖处略弯曲,身体直立或稍后仰,不可速度太快或奔跑脚步要稳速度适宜,不可勉强:开始登山时应采取慢速,适应一段时间后可逐步加快速度或维持在一个平和的速度,但不要过于剧烈,可采取比平地行走稍缓慢的速度,这样可以走得久而舒适。
切不可过度透支体力,不可过于勉强,每次登山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每周登山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三次特殊人群登山要谨慎老年人群:山区气候多变,日夜温差大,因此老年人群如要登山,一定要先掌握山区的气候状况应选择合适的登山途径,做好规划,选择好装备。
选择合适的衣物,应具有良好的排热及抵抗低温、风雨的作用登山前做好热身运动,登山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自身进行登山活动的能力慢性疾病人群:虽然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促进心肺功能,但登山运动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却并不一定适宜。
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波动大,心、脑、肾等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血管硬化,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登山时容易发生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如果平时有头昏、眩晕等症状,就更不适合登山了糖尿病患者如已有足部病变,或下肢血管病变,也不适宜登山。
登山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大大增加,容易受伤,对于关节本身有伤病的人群来说也不适宜因此,慢性疾病患者是否能够登山,应经医生评估后遵医嘱进行,或选择其他的运动方式(文字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中国天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