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时髦的女人,一定要拒绝穿这3件衣服,虽然凉快但不上档次
128 2025-08-18
宗教类别西藏的宗教主要由藏传佛教、苯教、民间宗教构成,此外,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目前,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寺庙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苯教寺庙约88座,僧人3000多,活佛93人,信教群众13万以上;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众约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
主要宗教介绍藏传佛教公元7世纪,佛教先后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和尼泊尔传入当时的吐蕃,先是在王公贵族中间流行,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其传播的过程分为“前宏期”(公元7至9世纪,相当于吐蕃时期)和“后宏期”(公元10至20世纪中叶)。
在“后宏期”不断吸收融汇西藏固有的原始宗教苯教,形成了属于大乘佛教的藏语系佛教——藏传佛教具有活佛转世制度、重视咒术、宗教与政治高度结合、特殊的僧侣阶层等特点,发展中形成众多流派,如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格鲁派(俗称黄教 )等,其中格鲁派影响最大,后来形成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
苯教约于公元前5世纪由古象雄王子辛饶米沃且创建,早期主要进行一些祈福消灾、祓邪祛祟的原始仪式,后来逐渐吸收了藏传佛教的部分内容和形式与藏传佛教有过长期斗争,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西藏的日喀则、那曲和昌都地区分布着较多苯教寺院。
苯教的不少教法仪轨,演变成为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主要组成部分
宗教习俗与禁忌 项目 习俗与禁忌内容饮食禁忌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敬酒礼节客人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宗教设施绕行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苯教寺庙转经方向相反,为逆时针)经筒使用经筒、经轮不得逆转(黄教信奉者顺时针方向转,黑教信奉者逆时针方向转)头顶禁忌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餐桌礼仪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喝茶礼仪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行为禁忌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与宗教相关的文化元素唐卡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是西藏特有的绘画艺术,以亚麻、粗毛布或丝绸为底布,具有鲜明民族特点、浓郁宗教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藏刀藏语“番直”,种类繁多,男女有别,长短、宽窄、用质、装璜、式样不同,用途也不一样。装饰刀讲究用质昂贵、装璜精制、做工精细、美观大方;做生产工具或御敌拒兽自卫武器的讲究适用。
天葬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用白色藏布包裹,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往天葬台,期间直接亲属不能跟随天葬师点燃“桑”烟,引来鹰鹫,用长刀分解尸体,将肉割碎、骨砸碎,混以糌粑抛洒给鹰鹫若老鹰吃得一点不剩,被认为死者生前无大的罪孽,否则死者家属须请僧人为他念经超度。
在藏族人观念里,鹰是神鸟,尸体被鹰鹫吃了以后,死者灵魂可以升往天界
面具藏语称为“巴”,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最早源于苯教文化的祭礼仪式,后来高僧莲花生根据佛教密宗相关学说组织跳神法会,土风舞与金刚舞相结合,产生了跳神舞时所戴的面具。
服饰传统服饰藏袍宽体长身、大襟广袖,质地多样,有锦缎、皮毛、氆氇、呢料、布料等穿时从腰际提起,用带束于腰间已婚妇女多在腰间系彩色腰裙“邦典”男女都喜欢戴呢帽或皮帽(皮帽上绣以金银线,又称金花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