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甯穿搭好高级!简单皮衣搭牛仔裤,马丁靴A爆全场
116 2025-08-18
“翻手时,胳膊肘不要往外抬,不好看”候场时,青年演员们悄悄议论着,彼此检视服装与动作,像极军训最后一天的学生,准备为集体阅兵做个漂亮的总结亮相浙江音乐厅后台过道摞满巨大的道具箱,只容一个人通过有演员见缝插针,靠着墙壁压腿;还有人轻盈地翻身,狠狠踏一踏地板,摆出潇洒的起手式。
一个月夏季集训后的汇报演出,上海昆剧团、浙江昆剧团、永嘉昆剧团每个人都不想输,都想拿头彩,又有惺惺相惜的默契,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甘苦台上,浙昆“代字辈”青年演员黄翌在翻旋子,翻到第20个,大家在侧幕情不自禁为他数数,“21、22、23……”数到第50个,一位女演员轻声和同伴嘟囔,“我看到这种拼劲就会感动、会想哭。
”
扬州扬剧研究所邀请裴艳玲大弟子董素坤千里迢迢为青年演员们授课,一招一式,丝毫不怠集训后瘦了好几斤今年,上海昆剧团迎来第十年夏季业务集训,首次携手浙江昆剧团、永嘉昆剧团开展长三角联动集训“经历《临川四梦》的轰动世界,走过全本《长生殿》十年辉煌,体验建团四十周年的光荣和骄傲,此时此刻,我们也要居安思危,下一步将是什么?”上昆团长谷好好问自己,也问所有演员,“老一辈艺术家引以为傲的技艺,在青年身上是否还能继续保持优势?面对日益优越的物质条件,当下的青年是否还能守住追逐艺术理想的初心?”。
登上夏季集训导师席,谷好好是严厉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果决,“眼睛亮起来,要笑”一大早女演员们开始跑圆场,谷好好的视线在每个人身上逡巡,“你们每个人头顶上,都要想有根绳子吊着走,身体不要摇,最累的时候就是最长功夫的时候。
”再上一层排练厅,男演员练习打飞脚,“五个五个来,要拍响”指导老师赵磊大声喊着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每位演员要完成规定数量的基本功练习,1000个打飞脚、正圈5分钟反圈5分钟的圆场、100个以上的虎跳前扑、200个翻身、200个踢腿……基本功之后是精雕细琢地打磨,比如“抠”身段,“手指、足尖的角度被一一扳到正确的位置。
”永嘉昆剧团演员胡曼曼不好意思笑了,“一开始就是姿态不太对,练习戴靠对打的时候,不小心被对手演员把靠打坏了”“全国昆剧院团是一家,市场大了,大家才能好这次集训是青年人的竞争,将小溪汇集成大河,现在穿特大号练功服的人一个月后穿上小号。
”应验谷好好在集训开始时的话,大家果然瘦了好几斤杭州站汇报演出前一天凌晨一点多,浙昆武旦演员倪润志收到上昆老艺术家王芝泉的微信,“我要来杭州了,看你演出”另一位浙昆演员王恒涛见惯不怪,“老艺术家都特别较真。
岳美缇老师膝盖不好,每次指导《雷峰塔》,她宁可叫两个学生搀扶着,也要跪下去,实打实给我们做动作示范但凡排练,汪世瑜老师盯着我们,从来不走开一步”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党委书记周鸣岐表示,浙江昆剧团参与本次集训的有国家一级演员,也有第六代青年演员,还有两个孩子的妈妈,“集训请来这么多权威老师授课,这是一团之力做不到的。
联合集训将带动长三角院团团结凝聚,辐射未来”永嘉昆剧团团长徐显眺直言,“剧团惯常在周一和周四练功,以前从来没有集中一个月时间练功,这是一次把整个剧团带动起来的绝佳学习机会”夏季集训,王恒涛见识到中生代师哥师姐们的厉害,“从梅花奖到白玉兰奖,黎安老师在舞台奖项上早就实现大满贯,可他练功比我们还积极,周六下着雨还来排练厅。
”因为出访演出,黎安没赶上《雅观楼》《群英会》授课,他特地拜托指导老师王凯加开小灶,“武戏演员不容易,错了一个动作就跟不上拍,完全不能漏我每次练完都是上气不接下气,比唱大戏还紧张,回家了还默默在脑中复习。
”“雉尾生的戏会用到武戏动作,正好借集训拓宽戏剧,丰富表演手段”汇演间隙,黎安与浙昆小生演员曾杰商量,明年夏季集训要带着团里的小生演员练基本功,一起为观众表演毯子功、翻跟头上昆闺门旦演员罗晨雪同样把集训当作积蓄实力的良机,她首次耍枪、舞长绸,为秋天演出《雷峰塔》打下动作基础,“按照年龄,我在集训队伍里可以算师姐,但不努力照样会落后。
”从年近二十的浙江青年演员身上,罗晨雪反躬自省,“他们对待戏曲艺术的心非常纯粹,他们的认真渴望打动我”集训间隙,小字辈会主动找罗晨雪聊戏,请教戏,“他们到上海来看戏,会来后台看我们的化妆,观察如何画得更好看。
”黎安为年轻同行们拍曲,“以往昆团排练,多按照行当、戏码分组,各学各的这次聚拢在一起,大家都想多学一点东西”一上午集训结束,演员们走出排练厅大门还在讨论,“练气息,得口腔打开,声音多往后靠”
女花脸震住所有人高温天,除了关空调的高强度训练,集训组织演员们深扎到浙江永嘉农村演出,感受兄弟院团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和奋进赶上台风天,从杭州到永嘉,车队足足行驶了六个半小时永嘉一场演出持续三个多小时,演完都快23点了,用谷好好的话说,“昆曲演出场所不止高雅殿堂,还有田间地头。
”在永嘉县岩头镇赈灾演出中,露天戏台遇上高温天,演员们化妆时,已经汗流满面《扈家庄》突遇意外,浙昆年轻文丑演员郑邵宇临时救场,顶替无法上场的同事演绎王英一角得益于集训扎实的基本功,他从文丑变身武丑,成功完成高难度的矮子功。
三地院团乐队也在集训中全体上阵,邀请上海京剧院老师加入指导大锣、铙钹,以戏带功,借助训练曲目《唐宫惊梦》,合并三团文武场进行合奏“感谢浙江省昆剧团和浙江省永嘉昆剧团共同参与这些兄弟院团身上的很多闪光点都非常值得上昆学习,天道酬勤,厚德载物。
每位演职人员洒下的辛勤汗水必将润泽大地,收获满满”谷好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6年底,上海越剧院推出“英姿红袖·精粹传承”系列集训计划,在每年冬、夏两季展开6周到7周集中业务训练今夏,上海越剧院首次走出上海,与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缔结为首批长三角友好院团联盟,开展“三地联动”系列集训。
集训首站在扬州第一天,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学员的经典折子戏汇报展示把所有人震住了从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到上越三团(青年团)团长李颖异口同声,“十来岁的小姑娘们基本功特别扎实,唱念做打像模像样尤其是一位女花脸的《通天犀》,在细细的椅子扶手上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大家都拍手叫好。
”听闻女花脸徐梦雪故事,梁弘钧、李颖等上越的年轻演员们更是跌落眼镜“为了演戏,她一直剃光头”李颖重复了两遍,“剃光头,现在我们的演员们能有这样的敬业精神吗?”徐梦雪凭《通天犀》在江苏省戏剧红梅奖大赛拿到金奖,大师裴艳玲点评:“一个女孩子为了热爱的事业这么努力,了不起。
”徐梦雪自己并不把光头当回事,“老师一开始就要我推光头,不然不教,我就哭了,后来几个男生硬是陪着我去理发店男生会做的动作我都要会,而且要更好”
台上比功夫幕后拼管理比你有天赋的人比你还努力,李颖坦言,“对年轻演员肯定有刺激,大家看戏都在一声声惊叹”上午看完戏,下午上课,台上舞长绸的扬剧小演员变身老师,指导身段动作,“她比我们的演员还小几岁,身上功夫不简单。
越剧不太有长水袖、长绸项目,更多见于京剧比如《天女散花》,这次来扬州,大家又学到了新技能”队列凭颜色辨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演员们穿红色练功服,上海越剧院演员穿黑色练功服,集训同时双方都在参与越美中华·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可谓棋逢对手。
“白天练功,晚上都在看越美中华比赛视频”生行主教老师、河北梆子女武生董素坤开课前先模底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以武功见长,几位男演员翻起跟头来,不亚于京昆武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党支部书记吴凤花与上海越剧院领导一样全程督阵。
“不能输!”上越小生演员范莹平时以文戏为主她坦言,扬州行是一次高强度学习,“董素坤亲自授课,我们一周身体训练科目内容抵得上学校一学期的量”“在同一个平台上找差距一出戏大家同时唱”谷好好说,“请进来”“走出去”的互动集训让三地青年演员相互激励、相互竞争,比斗志、拼干劲,找到可见、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见贤思齐。
在管理层面,集训同样给各院团负责人暗暗观察、默默学习的契机李颖笑言,带领青年演员们让自己有了老母亲的心态,“三团还在创业阶段,必须很拼很努力才行扬剧研究所排练厅门口一块黑板让她上心,“演员迟到,会在黑板被记上大名;黑板另一边是每天值日演员的名字,负责关空调等杂务,培养主人翁意识。
”走出熟悉的演出环境,让李颖等对带队有了更清晰方向,“我们团队知识储备、演出宣传平台算长板,吃苦耐劳精神要像苏浙同行多多学习到了扬州,我发现硬件条件丝毫不逊色于上海,同行潜心打磨的干劲师资凝聚力让人刮目相看,值得借鉴。
”从连续多年推动“英姿红袖·精粹传承”集训计划,为青年演员策划“锦瑟年华”演出品牌、到成立三团集中育人,梁弘钧今年在长三角戏剧联盟发起集训集结号时,有意突破剧种圈层,“越剧在长三角有三十多个专业院团,一百多个民营院团。
我们的集训特意从培训范围、师资配备、学员覆盖、交流互动等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升级,实现大文化结合明年三地集训,我们想联合锡剧、婺剧等地方剧种共同成长,他们都有名震全国的演员与剧目”吴风花献计献策,明年集训可以通过名家示范演出进一步联动市场。
今年夏训,上海昆剧团以推掉数场收入颇高的商演为代价,携手兄弟院团集中闭关练内功,演员们被要求在训练时上交手机三家院团各有特色,又到了合纵连横突破天花板的时候,上昆以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中心,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连续6年突破新高,2018年完成演出场次289场,演出收入1068万元,分别是6年前的260%和560%。
浙昆通过强化传承抓剧目,将传统大戏《十五贯》《牡丹亭》《雷峰塔》等大戏传承第六代学员,开创“518”传承演出季品牌,推出全国首档电视类面向社会大众展示现场教学的戏曲推广节目《幽兰讲堂——昆曲来了》;永嘉昆剧团以剧目建设与传承工作为中心,推出的大型原创昆剧《孟姜女送寒衣》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成为2018年全国唯一获得资助的县级剧团。
三地联动集训,将上述每个团的成功尝试有效整合,实现1+1>2的倍增效应从吊嗓压腿基本功、到排练大戏、再到文化讲座,丰富的课程内容让巩固技艺的“集训”升级成为全方位阶段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更有上海的戏曲院团早早预约明年加入联动体系。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为扬剧研究所的青年演员陈芝越为两地的青年演员们交流、教授长绸,图为上越青年演员陈欣雨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