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带你看冬奥——什么是花样滑冰?
29 2025-08-10
最近上海街头最火的“显眼包”是谁?不是网红店打卡的潮人,而是大批因免签涌入的韩国欧巴!
可这波“韩流”没带来想象中的帅气,反而被网友吐槽“精致土”——韩剧里的长腿欧巴滤镜碎了?现实版韩男穿搭和上海男生街拍一对比,才发现“用力过猛”的精致,真不如松弛自然的时髦。
韩男穿搭“精致土”,问题到底出在哪?走在上海南京西路、武康路,最常被抓拍的韩国男生穿搭,确实有几个“重灾区”首先是单品选择的“套模板”——参考多组街拍观察,不少人都穿大衣/夹克配阔腿裤,像复制粘贴的流水线造型。
这种搭配在韩剧里是“贵公子标配”,但现实中若身高不够挺拔、比例没优化,阔腿裤反而压个子,把175cm穿出170cm的既视感。其次是配色的“暗沉陷阱”。
韩国男生偏爱中性色本是优势,可全身黑灰棕的搭配,若没有足够的身材和气质支撑,很容易显得“老气横秋”有网友调侃:“远看像移动的水泥墩,近看才发现是个小哥哥”更关键的是发型——被吐槽最多的“顺产头”,油光服帖到能反光,像刻意用发胶“焊”在头皮上,原本想打造的“精致感”,反而落了个“油腻”的差评。
这些问题并非偶然。有时尚博主分析,韩国社会对“形象管理”的高要求,让很多男生形成了“精致即正确”的思维定式。
参考韩国穿搭红黑榜案例,部分男生为了“不犯错”,会过度依赖基础款叠穿,甚至用夸张配饰弥补单调,结果反而弄巧成拙。比如有男生穿西装时叠两条腰带、挂多条链条,高级感没了,倒像被“五花大绑”。
上海男生的“松弛时髦”,赢在哪?反观上海本地男生的街拍,“不费力的高级”才是关键词。他们的衣橱里很少有“非穿不可”的单品:今天可能是冲锋衣配牛仔裤,明天换成大衣搭运动裤,甚至羽绒服叠穿衬衫也不违和。
这种“不设限”的搭配思路,让每套造型都有独特记忆点——比如有男生用驼色大衣内搭卡其色西装,下面配白色宽腿板鞋,冷暖色调碰撞出层次感,既日常又有巧思。更关键的是“质感优先”的选衣逻辑。
上海男生很少穿软塌、起球的廉价面料,即便穿基础款,也会选垂感好、有筋骨的材质一件普通的灰色卫衣,他们会挑稍厚的毛圈面料,搭配白色直筒裤时,衣摆自然垂落,既修饰腰臀线又不显臃肿;一件黑色皮衣,选硬挺的oversize款,肩膀窄的男生穿反而能撑出气场。
最让网友点赞的,是“不跟风的自我风格”当“网红风”在社交平台刷屏时,上海男生更愿意用“老钱风”“cityboy”等标签定义自己——有人坚持穿复古牛仔外套配帆布鞋,有人偏爱“Newtro”式的扎衫+皮带,把90年代元素穿出新鲜感。
这种“我穿我喜欢”的底气,让他们的穿搭既不“土”也不“怪”,反而成了街头最亮眼的风景从“精致土”到“松弛美”,我们到底该学什么?这场街头穿搭的“暗战”,本质是两种审美逻辑的碰撞:韩国男生的“精致”,源于对“不出错”的极致追求;上海男生的“松弛”,则来自对“自我表达”的充分尊重。
但“精致”本身没错,错的是“为了精致而精致”——就像参考资料里提到的韩国小生蔡亨源,他穿花衬衫选棋盘格图案,搭配西装裤不过分张扬;穿粉色毛衣时考虑肤色和身材,避免贴肤显臃肿,这种“精致得恰到好处”的技巧,反而值得借鉴。
对普通人来说,与其纠结“韩系”还是“沪系”,不如抓住三个核心:第一,比例优先,短上衣配高腰裤,165cm也能穿出175cm的腿长;第二,色彩别太“乖”,黑白灰难驾驭,试试驼色+卡其色、藏蓝+米白的叠穿,视觉更有层次;第三,配饰“少而精”,一顶棒球帽、一块手表足够点睛,戴满项链手链反而显廉价。
站在武康路的梧桐树下,看着韩国欧巴调整“顺产头”的发胶,又看着本地男生穿着旧牛仔外套轻松走过——突然明白:最好的穿搭,从来不是“用力证明自己时髦”,而是“穿成自己舒服的样子”当我们不再被“韩流模板”“网红标准”绑架,或许每个人都能成为街头的“风格代表”。
毕竟,时尚的终极意义,不就是“做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