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胖新娘身材太好,新郎略显尴尬,网友好心P图:遮住就好多了
186 2025-08-09
满族服饰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点和民族性格的神韵,这是满族在其民族形成过程中一种长期生活积淀的结果首先,它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即历史给它留下的深深痕迹满族承袭女真族的旧俗,其中也包括发式、服饰女真族的男子是剃发编辫,满族男子亦是辫发垂肩。
在《大金国志》中记载,女真人是“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的民族,每见巧兽之踪能不动声色地置之于死地,食其肉、衣其皮满族则步其后尘,颇爱穿皮,只是按满俗,禁用狗皮而已其次,满族服饰的地方性特点也十分突出由于地处寒冷,满族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戴帽子的习惯,这同汉族男子的“二十始冠”及束发绾髻,扎系布帻有着天壤之别。
满族人的帽子“寒暖异制”, 即冬天戴皮帽, 春、 秋戴暖帽,夏戴草编凉帽,并在帽子顶点缀着“红缨”,即醒目又艳丽至于足下就更具有地方特色了,冬季普遍穿用的靰鞡鞋所用的靰鞡草,只有东北才有,当初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时期,努尔哈赤就是“足蹬鹿皮靰鞡”。
十一、马蹄底鞋
除"旗袍"、"发冠"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过去满族女子的审美情趣不同于汉族女子,她们没有缠足的陋习近代文人曾称赞“金头无玉脚、旗女皆天足”,因此她们可以穿着木底高跟极具艺术装饰性的鞋子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
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
"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
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
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现在除了少数节日庆典活动外,平时基本已不穿了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
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满族妇女所著的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
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