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珐琅彩制作过程及其工艺特点
瓷胎画珐琅,始于清代,是清代皇室用瓷器中最具特色的,釉上彩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始于康熙的珐琅彩瓷色浓庄重,至乾隆时制作工艺已是登峰造极。

因保密需要。珐琅彩瓷是官窑督造的瓷器里,唯一是由景德镇提供素胎,二次加工彩绘则是由宫廷画师使用进口画料密绘而成。乾隆以后珐琅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

民国时期乃至于建国以后都有小量的恢复性仿制。但用于工艺繁复对色料的认知等等各方面因素始终成不了气候。

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带动陶瓷收藏市场日益火爆。珐琅彩也随着陶瓷市场的兴起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人们对其工艺流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现代珐琅彩瓷的制作和其他品类的瓷器制作一样,都是师法前人 首先在选好的瓷胎上,用墨水勾勒出大致的形状然后把选好的图案拍上去注:(是用细针在油纸上先扎出大致的图案)左右对称,上下对齐然后用生料勾线生料{俗称朱明料,和釉下青花是同一种颜料。
)用乳香油搓好在勾线的时候还要加入樟脑油(搭料)这样画师在创作的时候线条就能保持流畅勾好全部的线条以后等线条干,干了以后,走一道锅灰(乡下柴火灶,锅底的黑灰)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玻璃白(一种无色的透明釉料)和(地皮泛指器物的底色)混在一起。
打好玻璃白和画好地皮之后进行第一次烧炉温度在800度至850度之间

第一次烧好炉之后,画师用油料彩(油料彩,色彩丰富艳丽和清三代的珐琅彩一样,都需要进口满足生产需要)出层次感,阴阳光彩出需要的色彩搭配和效果然后进行二次烧炉温度和第一次烧炉一样介于850度之间 二次烧炉完成之后,其色彩已趋于稳定。
为了增加视觉效果需要用本金(指二十四K纯金粉,经加工而成)在图案间描金线,结金果,鎏金边完成所有工序以后进行第三次低温烧炉(620左右)

第三次烧炉完成之后,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基本完成。只需要对出窑的金加工部分用极细沙子或是玛瑙笔把金的效果打出来即可。

珐琅彩因市场需求,从最初的简单复制到全品类多元创新,现代珐琅彩无论是从器型还是从色彩内容上都有根本上的改变。工艺上精益求精,各个堂口之前相互借鉴学习。为珐琅彩瓷注入新的发展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