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运动裤穿搭指南,这3种搭配休闲又舒适
111 2025-08-08
近期,有关休闲服饰零售知名品牌“潮流前线”的母公司——搜于特集团(股票代码:*ST搜特)即将退市的传闻,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热切关注。
昔日,潮流前线曾是服装业的领军人物,一度备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如今它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被时代所淘汰,这不禁让人心生遗憾。
实际上,近年以来,快速时尚领域的增长速度正逐步减缓;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国内如潮流前线等快速时尚品牌上,国际知名品牌如H&M也在我国市场关闭店铺,缩减规模;整体而言,快速时尚行业已从过去的无序扩张阶段,过渡到了一个全新的分化时期。
当前,快速时尚领域正面临一场深刻的行业重组。中国商报的记者贾欣然负责报道,并提供了相关图片。
老玩家面临出局
公开信息显示,搜于特集团在2005年成立,并于2010年11月成功在深交所挂牌。其旗下品牌潮流前线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者的喜好,借助韩流服饰的流行趋势迅速崭露头角。此外,潮流前线将自己定位为性价比较高的快时尚品牌,因此在三四线城市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潮流前线曾是学生时代我最钟爱的品牌,那时陈慧琳担任其代言人,我收藏了她代言的多张海报。谈及潮流前线,网友CC不禁感慨万分。在她看来,该品牌的服饰风格清新灵动,充满了韩国时尚元素,堪称平价青春休闲服饰的典范。然而,近年来,随着韩流文化的逐渐式微,潮流前线也逐渐失去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去年初,当我回到故乡漫步街头,发现那家店铺正在进行清仓大甩卖,每件衣服仅需39元。我抓紧时机,在店铺即将关闭前选购了几件衣物,这对我来说,是对逝去青春的一种缅怀。
昔日那家服装业的领军企业,如今却不得不退出市场,其潮流地位的陨落无疑令人感到遗憾,但这不过是快时尚行业成长过程中的一小部分缩影。
近期,许多老牌快时尚品牌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在众多本土快时尚品牌中,拉夏贝尔作为首个同时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服装企业,曾经拥有超过9000家的线下门店。不过,近年来,拉夏贝尔遭遇了关店潮和破产清算的困扰。到了2022年3月31日,拉夏贝尔的A股股票正式暂停交易,并随之后续宣布从A股市场退市。今年6月20日,从“上海破产法庭”微信公众号获悉,新疆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因未能按时偿还债务,且明显不具备偿还能力,在债权人的申请下,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已决定接受对拉夏贝尔的破产清算申请。
美邦服饰,这家以“不走寻常路”著称的品牌,自2019年业绩遭遇重大挫折以来,便陷入了持续的亏损困境。经过四年的累积,亏损总额已超过30亿元人民币。在2022年的年报中,美邦服饰透露,当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进行渠道优化,并主动关闭了众多效率低下的店铺。在报告期间,公司唯一的物流仓储园区已经停运将近三个月,导致仓库中的商品无法正常发货和出库,进而使得公司的销售规模以及销售数量均出现了下降。
随着国内快时尚品牌纷纷失利,国际知名快时尚巨头也纷纷陷入撤退的浪潮。自2021年以来,H&M在中国的表现持续走低,其店铺数量亦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今年6月,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H&M旗舰店宣布将关闭,这一举措是继去年上海淮海中路旗舰店关闭之后,H&M在中国市场进行的又一次重要战略调整。ZARA的母公司正在加快其在中国的市场缩减步伐,于2022年7月宣布关闭了旗下Pull&Bear等三大品牌的全部实体店铺。与此同时,众多快时尚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对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进行了调整,目前包括Old Navy、New Look、Eagle等在内的多家知名品牌已经陆续退出了中国市场。
新玩家已经入场
无可否认,当前快时尚领域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尽管整体环境颇为严峻,新加入的竞争者却络绎不绝,他们试图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随着欧美快时尚品牌纷纷退出市场,韩国的快时尚品牌在国内繁华商圈加快了扩张步伐。2021年,Chuu在国内开设了首家店铺,紧接着在短短两年内,Chuu在中国的店铺数量激增至156家,即便在疫情挑战下,也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同样瞄准少女潮流市场的快时尚品牌也吸引了众多潮流人士的青睐。2019年,品牌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并在上海设立了首家门店。随后,2021年5月,品牌在北京三里屯增设了第二家分店。一些00后消费者透露,Y2K风格和甜辣元素是她们购买的主要原因。这些快时尚产品设计新颖、时尚感十足,色彩鲜艳且饱和度高,正符合她们追求个性的需求。
URBAN(简称UR)作为根植于中国的本土快时尚品牌潮流前线服饰加盟,正悄然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市场上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在品牌定位上,UR致力于本土化的创新实践,其版型和设计细节均更贴合国人的审美需求。在产品迭代上,UR对潮流趋势的把握十分敏锐,官方数据揭示,该品牌每周推出两次新品,全年推出的款式总数高达1.2万款。品牌的价格定位与H&M相当,由于强调产品的独特性和性价比潮流前线服饰加盟,因而赢得了消费者的极大喜爱。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在“6·18”购物节期间,UR的女装产品在天猫、抖音以及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上的品牌排名均位列第一,成为女装领域的最大赢家。
这边,新兴品牌正寻求市场增长点;而那边,先前退出我国市场的快时尚品牌正蓄势待发,意图卷土重来。早在2019年4月,该品牌便宣布将离开中国市场,但仅仅两年后,它便在官方微博上突然宣布重返。自今年上半年起,在厦门星河COCO Park、宁波怡丰汇等购物中心,人们已能看到该品牌的身影。此前曾宣布出售其在中国业务范围的C&A,近期再次出现在了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
21号和C&A的再度归来能否赢得消费者的喜爱?零售业的独立评论员马岗对此观点是,这关键在于品牌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期待,亦或是其产品在消费领域是否具备竞争力。目前,消费市场的状况相当复杂,一方面受到宏观经济走向的牵制,另一方面,零售行业的增长势头也并不理想。服装,这一介于快速消费品与耐用品之间的独特商品,为消费者提供了广泛的挑选余地,因此,其所处的行业竞争尤为激烈。
自21世纪初踏入我国市场,快时尚品牌迅速崛起,迈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其中,优衣库、ZARA、H&M、GAP等国际知名快时尚品牌纷纷加入竞争,它们在这个领域内表现卓越,堪称佼佼者。历经二十余年的成长,该行业现正步入衰退阶段;未来,新加入者与旧有参与者究竟谁能稳固地位尚不明朗;然而,有一点是确定的,即消费者需求的持续演变将给线下商业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
(中国商报 记者 贾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