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闫妮的私服圈粉了!穿“牛角扣”披肩大衣,休闲且不失高级感
149 2025-08-07
一碗热腾腾的年夜饭春节前夕,我独自坐在电视机前,正看着春晚预告突然,窗外噼里啪啦响起一阵鞭炮声,惊得我手中的茶杯一晃我叫朱桂芳,今年五十岁,在纺织厂退下来已经三年了在厂里,我是技术骨干,一干就是三十年,从七八十年代的纺纱车间一路做到了九十年代的质检主管。
那会儿,咱们厂是县里的支柱企业,职工食堂天天人满为患,宿舍楼里的收音机此起彼伏地播着邓丽君的歌,像蜂窝煤炉一样热热闹闹我的儿子周明在国外定居,这孩子从小聪明,九十年代出国留学,毕业就在那边的公司找了工作。
女儿周晓在南方一家外企打拼,前年我和她爸——周建国离了婚后,我选择一个人住在这套六十多平的老房子里单位里的同事们都不理解我的选择退休前的李主任总说:"桂芳啊,你这么大年纪了,一个人住多不安全,现在社会乱得很。
"王师傅则直白:"你看咱们厂下岗那阵子,多少人家挤在一块过日子,省吃俭用你这一个人吃年夜饭,冷冷清清的,多寂寞啊"连楼下卖菜的刘大妈都叹气:"哎呀,你呀,这个年纪,苦日子都过来了,现在应该享清福,跟儿女一起过才是正经。
"可我却乐在其中早上醒来可以赖床到九点,不必为谁准备早餐;中午饿了就煮一碗挂面,晚上困了就早早睡下日子过得简单,却也自在我没有忘记八十年代排队买肉的日子,也没忘记九十年代厂里效益不好时的忧心忡忡现在,每月有退休金,不愁吃穿,这样的日子,我知足常乐。
单位大院那些忙着带孙子、照顾老人的同龄人,眼里流露出的羡慕我都看在眼里。她们每天为孙子煮稀饭、送上幼儿园,为老人熬中药、揉腿脚,忙得连串门的功夫都没有。
记得前两个月,我去看望以前的工友张秀英,她家里堆满了尿不湿和婴儿奶粉,老伴儿在屋里躺着,儿媳妇上班去了,她一个人照顾着老的小的看见我时,她眼圈都红了:"桂芳啊,你倒好,逍遥自在的,我这是连口热乎饭都顾不上吃。
"我那时只是笑笑,没说什么但心里明白,生活各有各的苦辣酸甜,没必要攀比年三十这天,我早早地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老旧的花格子沙发套换成了过年前新买的红色的,木质茶几上摆着一盘橘子和几包瓜子新买的对联贴好,冰箱里塞满了速冻饺子和半成品菜。
厂里发的年货——一盒老式月饼和两瓶地方特产白酒,我都整齐地摆在了橱柜里,等着过年这几天慢慢享用院里的广播喇叭放着《难忘今宵》的前奏,年味越来越浓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忙着给前夫周建国熬中药,那时他刚做完胆结石手术,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想起周建国,心里还是有些复杂三十年的夫妻,说散就散了当初认识时,他是厂里修机器的技术员,我是刚分配到厂里的女工,穿着蓝色的工装,戴着白色的头巾,忙碌在轰鸣的机器间那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初期,厂里效益好,我们分了房子,买了二八自行车,周末骑着去看露天电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后来有了儿子、女儿,生活忙碌起来九十年代中期,厂里不景气,周建国下岗后,在家闷得慌,开始跟一帮老头儿打麻将、喝小酒我不是不理解他,那会儿多少人下岗啊,男人没了工作,心里憋屈但他慢慢变了,脾气越来越大,动不动就摔东西,甚至有一次,他把我攒了半年的工资拿去赌博,输了个精光。
离婚那天,居委会的王阿姨来劝和,说:"哎呀,都这把年纪了,就别折腾了,凑合过吧"我笑了笑说:"王阿姨,我这一辈子,该忍的都忍了,该让的都让了现在孩子都大了,我想为自己活一回"电视上春晚还没开始,我坐在沙发上,望着空荡荡的客厅,心里突然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老旧的立式座钟滴答滴答地走着,那是结婚时周建国的师傅送的礼物,三十多年了,还走得挺准八点钟的新闻联播结束了,我站起身来,习惯性地到厨房去准备晚饭,却发现只有我一个人以前过年,家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我从早忙到晚,蒸馒头、炖肉、炒菜,餐桌上摆满了各种菜肴,儿子周明、女儿周晓和周建国围坐在桌旁,电视里放着春晚,笑声不断。
现在,就剩我一个人了我从冰箱里拿出速冻水饺,看了看说明书,准备下锅正当这时,门铃响了我有些诧异,放下水饺,走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是楼下刚搬来不久的年轻夫妇和他们的小女儿男的姓李,在县医院做医生,女的姓张,是小学老师。
"朱阿姨,打扰了,"李医生笑着说,他的妻子手里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砂锅,"我们做了羊肉煲,想着您一个人,特意多做了些,来给您送年夜饭"我一时语塞,有些不知所措自从离婚后,邻居们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好像我是什么异类。
这对年轻夫妇刚搬来没多久,平时上下楼梯遇到也只是点头问好,没想到他们会来送饭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我有些局促,却被李医生的妻子张老师打断"朱阿姨,不用客气我们家小雯放寒假了,整天嚷着无聊,听说您以前是纺织厂的技术能手,想找您学织毛衣呢"小雯是他们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是啊是啊,阿姨,我想学织毛衣!"小女孩儿眨着大眼睛,期待地看着我。
看着他们一家三口真诚的表情,我心里一暖,鼻子有些发酸自从儿女离家,邻居很少这样热情地登门拜访,更别说是年三十这样的日子了"阿姨,不如这样,您跟我们一起吃吧,家里饭菜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开饭呢"张老师真诚地邀请道。
我看着他们一家三口期待的眼神,特别是那个小姑娘,眼睛亮晶晶地望着我,不知为何,鼻子一酸,眼眶湿润了多久没有人这样邀请我了?自从退休后,从前的工友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很少联系;儿女在外,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前夫早已不闻不问。
"那...那我换件衣服"我终于点头答应关上门,我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略显苍老的面容,白发已经悄悄爬上了太阳穴,眼角的皱纹也深了不少忽然想起了抽屉里那本相册,是从前单位发的,红塑料皮,内页都是黑色的我拿出相册,慢慢翻开,全是过去的全家福。
有儿子周明穿着红色背带裤在厂区广场上骑三轮车的;有女儿周晓留着刘海,扎着红领巾站在校门口的;有周建国穿着白衬衫,手里拿着先进工作者奖状的;还有我们一家四口在人民公园拍的合影,那时候照相还是个稀罕事,我们都穿着最好的衣服,站得笔直。
我叹了口气,又抬头挺胸,找出那件大红色的毛衣——那是我自己织的,用的是厂里发的福利毛线,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保存得很好,每年过年我都会穿换好衣服,整理了一下头发,我拿起钥匙,锁上门,下楼去了李医生家住在三楼,是个两居室,收拾得干净整洁。
进门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温暖如春"朱阿姨,您来了,快请坐"张老师热情地招呼我,把我让到了主位上饭桌上摆满了各式菜肴,有红烧肉、清蒸鱼、白切鸡,还有一些青菜和凉拌菜中间那锅羊肉煲最引人注目,汤汁乳白,香气扑鼻,上面还飘着几片香菜和葱花。
"这么多菜啊,太丰盛了"我由衷地赞叹"都是家常菜,简单"李医生笑着说,"来,阿姨,尝尝我做的羊肉煲,保证比外面饭店的好吃"小雯乖巧地坐在我旁边,时不时给我夹菜:"阿姨,您尝尝这个鱼,我妈妈做的,可好吃了。
"电视上正放着春晚,赵本山的小品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一刻,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热热闹闹的家"阿姨,听说您以前是纺织厂的技术主管?"李医生边吃边问"是啊,那时候咱们县里的纺织厂可是响当当的,产品远销省外呢。
"说起往事,我有些骄傲,"我是七九年进厂的,那会儿刚改革开放,厂里从日本引进了新设备,我是第一批学会操作的""那您一定见证了很多变化吧?"张老师好奇地问"可不是嘛,从八十年代的凭票供应,到九十年代的下岗潮,再到现在的市场经济,变化太大了。
"我感慨道,"以前咱们厂的职工宿舍楼,一层共用一个水龙头,大家排队挑水;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家家通自来水"
小雯听得入迷:"阿姨,那时候没有电视看吗?""有啊,不过是黑白的,全宿舍楼就几户有电视机,每到播《西游记》的时候,邻居家里挤满了人,大人小孩儿都看得津津有味"我笑着回忆,"那时候,最流行的还是收音机,每家都有一台'红灯牌'的,晚上听相声小品,可热闹了。
""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年代了"李医生感慨道,"我爸常说,你们这代人是'苦日子熬出来的',吃过返销粮,经历过票证年代,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可不是嘛,"我点点头,"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候虽然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但也看到了国家一天天变好。
"饭后,张老师泡了茶,我们围坐在茶几旁继续聊天小雯拿出她的毛线和针,缠着我教她织围巾看着她笨拙的小手努力穿针引线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了当年教女儿周晓织毛衣的情景"阿姨,您的毛衣真好看,是自己织的吗?"张老师问道。
"是啊,八十年代末,厂里开过织毛衣的培训班,我学会后就一直给家人织这件红毛衣有二十多年了,每年过年都穿"我摸了摸身上的毛衣,有些感慨"那您能教我织吗?我想给我妈妈织一件"张老师眼睛亮亮的,像个小姑娘"当然可以,有空就来找我,我教你。
"我爽快地答应了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十一点多,春晚即将进入尾声。李医生坚持要送我上楼。"朱阿姨,今天真高兴认识您。以后您有什么需要,随时叫我们。"李医生诚恳地说。
"好孩子,谢谢你们"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满是感动,"今天的年夜饭,阿姨吃得很开心""那春节这几天,您要是没什么安排,就常来我们家坐坐小雯可喜欢您了"李医生笑着说回到屋里,我给自己倒了杯茶,望着窗外绽放的烟花。
夜空中绚烂的色彩,映照着下面人们欢笑的脸庞我忽然觉得,这个除夕夜,比我想象的要温暖得多手机铃声忽然响起,是女儿周晓的视频电话接通后,屏幕上出现了她的笑脸,背后是陌生的城市夜景"妈,新年快乐!您那边还好吗?"周晓关切地问。
"好着呢,刚从邻居家吃完饭回来"我笑着回答,心里暖暖的"邻居家?哪家邻居?"周晓有些惊讶"就是楼下新搬来的小两口,男的是医生,女的是老师,还有个上小学的女儿,人特别好"我详细地向女儿介绍了今晚的经历"太好了,妈,我就担心您一个人过年会寂寞。
"周晓明显松了一口气,"对了,我给您寄的包裹收到了吗?应该明天就到""还没呢,明天我去看看"我回答"里面有我给您买的围巾和手套,还有一些南方的特产虽然不能回来陪您过年,但心里一直惦记着您"周晓有些愧疚地说。
"傻孩子,妈妈知道你工作忙,别担心我我这把年纪了,自己一个人挺好的,自由自在的"我安慰她视频那头,周晓的眼圈有些发红:"妈,明年我一定回来陪您过年""好,妈妈等你"我点点头,忍住眼泪挂了电话,我又收到了儿子周明从国外发来的微信,附带着他和外国媳妇的合影,两人举着酒杯,笑得灿烂。
"妈,新年快乐!明年我和凯特一定回国看您"我回了个笑脸表情,心里又酸又甜这些年,虽然儿女不在身边,但他们从没忘记过我,只是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孤独就绑架他们的人生夜深了,我站在窗前,看着小区里零星的灯火。
有些人家还亮着灯,欢声笑语隐约可闻;有些已经暗下来,大概是一家人已经入睡我想起了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周建国第一次牵我的手,带我去厂区后面的小山坡看星星;想起了周明出生那年,医院里忙碌的场景;想起了周晓第一次叫"妈妈"时,我激动得泪流满面......
生活就像一条长河,有欢笑,有泪水,有得到,也有失去五十年的光阴,我经历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但此刻,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满足我摸着那杯温热的茶,忽然明白:独处是一种选择,但与人相连也是生活的馈赠正如这个春节,既有独自品味的宁静,也有意外相逢的温暖。
李医生一家的善意,让我重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儿女的牵挂,让我知道自己从未被遗忘;而我自己选择的独居生活,则让我有机会真正面对内心,找回那个在繁忙生活中逐渐迷失的自我大院里的广播喇叭里传来了熟悉的旋律:"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我轻轻哼唱着,泡了一碗速冻饺子,坐在桌前慢慢品尝这碗饺子,虽不如李医生家的羊肉煲那么鲜美,但也别有一番滋味窗外的烟花渐渐稀落,新的一年已经悄然而至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会像往常一样去小区的健身角锻炼,见到熟悉的面孔,互道新年祝福;下午,我会去楼下李医生家,教小雯和张老师织毛衣;晚上,也许我会一个人看电视,或者翻看那些泛黄的相册,回忆曾经的岁月。
这就是我的生活,平凡而真实,孤独中带着自由,冷清里藏着惬意五十岁的我,终于学会了接受生活的全部——包括它的缺憾和不完美在这个万家灯火的夜晚,我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因为能够自主选择而显得格外珍贵和从容新的一年,我会继续走自己的路,既珍视独处的时光,也不拒绝与人相连的温暖。
这,就是我的年夜饭——一碗热腾腾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