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棉服焕新时尚全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赛决赛在聊城举办

佚名 105 2025-08-01

7月28日至29日,我市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赛的决赛。这场备受关注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3组顶尖设计师,他们带来了近近百件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融合了实用性、商业性、艺术性,还体现了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设计师们齐聚一堂,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旨在为传统棉服产业注入智能设计的活力。

传统棉服焕新时尚全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赛决赛在聊城举办

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赛决赛

决赛之夜,古城文庙流光溢彩,变成了一个时尚的秀场。在T台上,模特们穿着由AI协助创作的棉衣,自信地走上台前,用轻盈的步履展现了科技与时尚的交融。这些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借助人工智能工具精心打造的,巧妙地将尖端科技、流行趋势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结合在一起。

模特付付在大赛走秀中激动地表示:“穿上这些棉服,我感到格外与众不同!”她继续赞叹道,这些服装充满了科技与未来的气息,其独特的轮廓和精致细节处理令人耳目一新,它们打破了传统设计的束缚,让人明显地感受到了设计师与人工智能巧妙融合所激发出的无限创意火花。

设计师们不仅敏锐地洞察了国内外的时尚潮流,在服装设计上勇于创新,而且运用了先进的科技面料,极大地增强了棉服的保暖性能、便携性和穿着舒适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们通过独到的图案设计,巧妙地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棉服之中,描绘出一幅融合美学、文化、智能化和科技为一体的新兴产业画卷。

此次竞赛极具重要性,参赛设计师栗子坚如此感叹。对他而言,AI不再仅仅是工具,更像是一位能够激发无限创意的“伙伴”。在生成图案、研究结构、预测面料效果等方面,AI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它助力他打破思维局限,发现了众多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此次赛事为“AI+棉服”的创新项目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展示舞台,这不仅是对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我国设计界积极拥抱智能化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举措。

本次比赛以“时尚AI@棉服”为核心主题,其目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棉服设计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核心,进而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自3月11日正式启动以来,该赛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总计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院校、企业、设计师工作室以及个人的投稿作品共计6129份。经过评审专家组的层层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了1名金奖得主、2名银奖得主、3名铜奖得主以及若干其他奖项。

传统棉服焕新时尚全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赛决赛在聊城举办

大赛金奖作品:《香雾空蒙》

荣获“金顶奖”的杰出设计师马亮表示:“我的获奖作品灵感源自对童年时家中那朵海棠花的深切怀念。在创作过程中,我运用AI技术对海棠花等传统元素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对参数进行了调整,最终将其与女装设计进行了创新性的结合。”

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将优先纳入“量产加速计划”,该计划提供包括样品制作补贴、订单精准匹配等在内的全方位支持政策,旨在推动设计灵感从展示平台迅速过渡到生产线,加快实现从“侯营织造”向“侯营创造”的转型。

东昌府区作为棉服产业的中心地带,汇集了超过200家棉服生产企业,年产量高达5500万件,年产值更是超过了20亿元。在秋冬季节,轻质棉服的产量占据了全国市场的70%以上,并形成了以“互联网+公司+加工户”为核心的独特发展模式。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的黑龙江、河南、四川、广东等地广受欢迎,还远销至俄罗斯、希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侯营镇,作为核心产区,汇聚了超过一百家的棉服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该镇的十个新村(社区)以及六十多个网格村中中国女装服饰品牌,其年产量已超过3600万件,年产值更是达到了11亿元人民币以上。

本次大赛对侯营棉服产业而言,是迈向智能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东昌府区侯营镇党委书记臧玮表示,举办此次活动的核心宗旨在于,将先进的AI设计理念迅速转化为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凭借侯营在原料供应、成熟的加工链条以及熟练工人队伍的坚实产业基础,我们正努力攻克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借助国家级大赛的盛誉,我们计划深化“产学研销”综合平台的建设,促使设计更加精准地满足市场需要,推动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中国女装服饰品牌,不断提升“侯营棉服”品牌的识别度和价值,使这一声名远扬的地域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上一篇: 穿来穿去还是“大衣”最有气质,这两种搭配思路,好看又高级
下一篇: 女人穿大衣时,别总搭打底裤,今年流行这5种穿法,显瘦高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