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西装谁还搭衬衫长裤!配各种裙子更美,自带高贵气质又不挑人
30 2025-07-30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过了十年还是在看《甄嬛传》?
观看《甄嬛传》和《如懿传》等清宫剧时,我最感兴趣的是女主角经历的“打怪升级”之旅,她从起初的“小白花”角色逐渐蜕变,最终成长为“大女主”。
我发现,在众多清宫剧中,一个常见的模式是,随着女主角在宫斗中能力的不断提升,她的妆容逐渐变得深邃,服装也逐步得到提升。
而这场“打怪升级之路”的终点往往是皇后的朝服。
《孝贤纯皇后朝服像》轴,清乾隆
服装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政治就是一种高明的服装。
皇后的朝服,这一古代女性所能触及的最高权力象征,究竟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正好我刷到故宫博物院的官方抖音帐号@带你看故宫。
故宫的研究人员对故宫内的文物进行了专业解读,目前已有超过50期视频进行了更新。在这些内容中,特别是一系列关于服饰的专题,深深地吸引了我。
需知,故宫现阶段并未对服饰展览开放,然而,为了向公众普及服饰的类别与细节知识,故宫博物院特意将众多服饰类文物搬运至库房内的观摩室进行拍摄。
因此,在视频中所呈现的,全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遗物,加之解说员的精湛诠释,我仿佛置身于故宫的展厅之中清朝服饰图片,一幕幕历代文化在我眼前迅速掠过。
今日,借助抖音平台,跟随@带你看故宫的资深研究员严勇,咱们一起来探究一番“清代皇后的服饰搭配秘籍”。
清朝皇后朝服穿着方式:
批领+朝裙+朝袍+朝褂
皇后的衣服是三件套,
最里边呢要穿红色的朝裙,朝裙外面配朝袍。
朝袍的最外面要穿石青色的朝褂。
不要问穿起来热不热,毕竟朝服是最正式的场合穿的。
这玩意就跟你要结婚时穿的婚纱一样,庄重典雅就完事了。
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研究馆员严勇特意挑选了皇帝的配饰,用以与皇后的饰品进行对比。皇帝的饰品包括一顶朝冠、一串朝珠以及一个朝服带,相对而言,皇后的饰品种类则更为繁多。
我挑一些重要的展开讲讲。
在阐述皇后饰品的相关内容之前,有必要先提及一位关键人物,那就是位于图示中白色珠子上的东珠。
东珠是产自满族的发祥地——东北的野生珍珠。
因其罕见,清朝的统治者将东珠视为无上的宝物,将其用于服饰的装饰,以此彰显尊贵身份和皇室的威严。
若你置身于清朝时期,若未深思熟虑选择投靠的对象,只需观察她们衣饰上东珠的多少与亮度,便能一目了然,她们无疑是古代的富贵象征,权势显赫者的标志。
朝冠
朝冠顶端装饰着三只金色的凤凰,其尖端镶嵌着硕大的东珠。这些凤凰彼此之间,以及它们的身体上清朝服饰图片,也都点缀着东珠。即便是朝冠的尾部,也巧妙地使用了众多珍珠作为装饰。
这顶朝冠上装饰着约300颗东珠和珍珠,其冠顶部分,东珠有13颗,珍珠则有51颗。
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皇太后、皇后冬朝冠图《皇朝礼器图式》清内府绘本
耳钳
众多观众在观赏《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时,都能注意到剧中女性所采用的“一耳三钳”的饰品佩戴方式。
我记得当时不少人“吐槽”说清朝女人打起耳洞来,是真的野。
(右图)金环镶东珠耳饰,清
实际上,“一耳三钳”是源自满族的古老习俗,这种佩戴方式被视为满洲女性身份的一种显著象征。
满族女性自幼便需在耳部穿三个孔洞,佩戴三枚耳饰(这并非是“年纪轻轻就打耳洞”,她们自出生那一刻起便开始了这一习俗)。
金约+领约
依照礼制,清朝的皇后妃嫔以及宗室中的女子,以及宫外的一至七品命妇,在穿戴朝服时,金饰的腰带和领饰均为必备之物。
金约类似于今天的发带,束发用的。
领约类似于项链,用垂珠做点缀。
朝珠
清朝深受藏传佛教的教义熏陶,朝珠这一饰品便是从佛珠演变而来,皇帝所佩戴的朝珠仅有一串,而皇后则拥有三盘朝珠。
中间是东珠朝珠,两侧为红珊瑚朝珠。
东珠朝珠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连皇子也不得佩戴。
《新书·服疑》一文中,贾谊曾有这样的记载:身份地位的高低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服饰的级别也有相应的差别……人们只需看到服饰,便能辨识出其身份的尊贵与卑贱。
一套朝服,就是一种秩序。
上图中的孝贤纯皇后,就是近几年频频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富察氏。
这张“定妆照”记录了她在24岁荣膺皇后之位时,宫廷画师为她精心绘制的华丽朝服画像。
画中的孝贤纯皇后,柳眉、凤眼、樱唇,别有一番端庄娴静。
历经三个世纪的流转,我们仿佛仍能触摸到她那流转柔美的目光,倾诉着人间的繁华与闲适忧愁。
不少人说,她是乾隆皇帝一生的白月光。
富察氏堪称罕见的贤良淑德,将后宫治理得井然有序。乾隆皇帝曾赞誉她:"纵观古代的贤良皇后,实在无人能出其右。”
乾隆与她年少成婚,一生为她写了一百多首诗。
自古以来,君王们大多性情淡薄,青春时期的深厚情感,终究难以抵挡权力膨胀所引发的强烈占有欲。
乾隆皇帝,这位在多部宫斗剧中扮演“配角”的角色,其一生始终与“风流”二字紧密相连。
《乾隆帝写字像》轴,清
他一生拥有55位(也有说40位,总之就是很多)后妃。
但面对乾隆的花心和后宫诸事,富察氏永远能保持冷静和端庄。
但上天对待温婉之人,并无优待,甚至过分残忍。
富察氏的两个儿子双双夭折,这给皇后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她离世时年仅36岁。
富察氏死后,乾隆给了她隆重的丧礼,极尽哀荣。
富察氏本人会不会喜欢这些呢?无从得知。
但根据史料记载,富察氏本人一生克勤克俭,不喜奢华。
她日常在宫中所穿戴的服饰及配饰,并非如画中那般富丽堂皇的金玉珠翠,而是选择了朴素无华的通草绒花。
史书记载,她娴于礼法,深明大义,温柔且知书达理,富有情趣。
但时人所刻画的,世人所记住的,却是她被满身华服困住的样子。
鉴于,相较于一般女性所追求的美丽与受欢迎,“遵循伦常”才是皇后在服饰搭配上的首要考量,而且她的一生都受到了“遵循伦常”的约束。
正如甄嬛所吟诵的那句:“这华丽的凤冠霞帔,对我而言,何尝不是一道道沉重的锁链”。
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她永远是皇帝的妻子,而不是自己。
富察氏的一生致力于成为一位贤良的妻室,她宛如解语之花,总能适时地展现出温柔如玉的特质,为丈夫提供支持与协助。
却至死未曾发出过自己的叹息。
在故宫博物院的陈列之中,那些文物背后,隐藏着无数人一生未曾表露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