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怎么穿?实用保暖冬季穿搭示范,气质翻倍又暖和
101 2025-07-29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走在西安
时不时有一种穿越回古代的错觉
漫步街头
特别是夜晚漫步在大唐不夜城
身着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仿佛自带仙气
精致的妆容 飘逸的长裙
频频引人回头关注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
他们身穿的汉服
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小布得知,汉服体系内部相当完善,经过千年的演变,其服饰制度已趋成熟。种类繁多,配饰更是琳琅满目。在各个历史阶段,汉服的款式、形制、所用材料以及裁剪手法均有显著差异,尽管如此,其主体风格依然保持一致。
其实,早在几千年之前的秦人
就开始对这些有了自己的偏爱
最近热播的《大秦赋》
其人物、服饰与妆容
就引发了网友热议
《大秦赋》自开播以来,观众们已能从剧集中的场景与道具服装中感受到其精心制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高度还原历史,为整部剧增添了荧幕上难得的“高级感”。正如美术总监霍廷霄所言:“该剧既忠实于历史,又不失其唯美之姿。”
下面
就跟着小布一起
来欣赏下《大秦赋》中的古装造型吧~
发型篇
《大秦赋》里的女性形象不多,她们大多扮演着身份尊贵、地位显赫的贵妇角色,她们的发型便是她们身份与尊严的象征。这些贵妇们的发型主要以盘发为主,而发髻盘得越高,往往意味着她们的身份地位也越高。
在剧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为安国君的宠爱之妃,华阳夫人的发髻高度远超不受宠的夏姬,且其装饰更为繁复精致。
梳理这种发式颇为不易,既需精心操作又耗时颇多,而且还得借助假发,这只有那些富有、闲暇且拥有仆人的王公贵族才能尽情体验。
秦朝时期,民间女性普遍以平髻为时尚。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她们习惯于不添加任何装饰,将头发简单地分成左右两半,形成平分的发型。
相较之下,《大秦赋》里男子的发型设计较为简约,与兵马俑的形象相比,剧中的呈现显得尤为精确细致。
士兵与王公贵族同,即便是秦王,男子们均以束发为冠。男性崇尚冠帽,女性则偏爱头饰,这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
妆容篇
在当今时代,化妆变得既普遍又便捷,然而在那个年代,唯有宫中的嫔妃才有机会尝试化妆。秦国曾一度引领着时尚的风潮,而当时流行的“红妆翠眉”这种明亮的装扮,其起源地据说是秦宫。
“红妆”这一称谓用以形容女性盛装打扮,意指女性妆容多选用红色。当时流行以白粉涂抹面部、以猩红色绘制眼妆的妆容风格,这一审美潮流在秦朝覆灭后,其影响延续至汉朝,甚至波及到魏晋时期。
这部剧的妆容以粉色眼影和鲜艳唇膏为亮点。然而,那时的化妆粉大多是由米粉加工而成。对此感兴趣并想亲自体验的小伙伴不妨一试,感受其效果如何。
服饰篇
秦地人民偏爱黑色,秦朝的服饰沿袭了战国时期的款式,设计简约,同时带有严肃刚毅的气势,整体给人一种严肃冷峻的印象。在那个时代,深衣紧贴身体,长度能够拖至地面,下摆通常呈喇叭形,行走时脚部不外露,显得端庄而庄重。
《大秦赋》里,还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情节秦朝服饰,同样能够感受到创作者对细节的打磨。这个情节便是东周君主外出向秦国投降的一幕。
春秋战国时期,早已存在“肉袒”与“衔璧”两种投降的礼节,“肉袒”指的是不穿上衣,“衔璧”则是口中含着一块玉石。
《大秦赋》中对普通士兵的装备和服饰进行了精心的还原。在首集中,秦赵之间的激烈交锋生动呈现,紧张刺激的战斗场景中,细节描绘同样引人入胜。从士兵的盔甲到武器装备,瞬间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战火连天的冷兵器时代,令人激情澎湃。
秦军士兵们的服饰特征鲜明,发髻于侧边高高束起,衣领在脖颈处高高隆起,身穿格状铠甲,即便是单膝跪地的姿态,也与兵马俑毫无二致。至于战车与兵器,亦与兵马俑如出一辙。若从远处望去,仿佛是众多“兵马俑”正准备发起攻城。
军官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将军俑身着两层长袍,外面罩着五彩斑斓的铠甲,腿上穿着宽松的长裤,脚踩方口齐头翘尖的鞋子,头顶戴着装饰有双鹖的深紫色冠帽,帽带系于下巴下方,形成八字结,腰间悬挂着宝剑。
剧中女装扮相均严格依据历史事实。秦始皇在选择妃嫔服饰色彩时,主要依据个人喜好,但总体上仍受到五行理念的约束。于是,秦朝的妃嫔在夏日身着“浅黄藂罗衫”,披着“浅黄银泥云披”秦朝服饰,并搭配芙蓉冠、五彩花罗裙、五彩罗小扇以及泥金鞋,以此来衬托其华丽。在《大秦赋》中,嫔妃们出场时的服饰无不引人注目。
《大秦赋》作为“大秦”系列的亮点之作,同时也是该系列的终结篇。美术总监霍廷霄透露,在造型设计上,仅盔甲一项,剧组便精心打造了接近4000套;而由张鲁一扮演的嬴政,其个人服装更是达到了80余套。
从历史正剧中
了解时代妆饰文化的变迁
这部剧的热播
会让更多人了解秦朝的历史
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
这么“高级”的剧
快和小布一起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