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网坛女神莎娃近况:与2位体坛名将分手后,为商人生孩子
111 2025-07-29
摄影 | Michael Wolf相信大家对 Michael Wolf 并不陌生,这位生在德国,长在美国,但对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充满浓厚兴趣的摄影师,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诸如:《压缩东京》《坐在中国》《建筑密度》等。
他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拍摄项目, 包括“中国肖像”、“凳子”、“后门”等等
摄影师 Michael Wolf《中国肖像》1997年—1998年,他曾在中国拍下了一组名为《中国肖像》(Portraits Made in China)的作品,照片中的人穿着当年时髦的衣服,快乐而自信。
Michael Wolf 在拍摄《中国肖像》这组照片在当年特别火,大家对它评价道:“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在城市节奏和乡村生活之间徘徊,他们的面貌和着装发生了巨变,形成城郊结合部的审美格调而有人直接把他们称为被忽视的时髦。
”。
着装有点某国际设计师的格调,着装种透露出一股子霸气,并有着田园间无拘无束的感觉。
小时候,如果去吃结婚酒席或者春节回娘家,满头摩丝+亮粉、半屏山+盘发、喜庆的大衣、永远比自己大两号的西装、皮鞋,这些都是标配........
都说高个儿呼吸的空气都是新鲜的,矮个儿呼吸的空气都是高个儿们过滤的。所以,鞋底必须高一点。松糕鞋是当年潮女必备。
马丁靴 + 双排扣毛呢大衣,我才是这届时装周的主角。
复古西装的格调,就是永远加大两个码在这些作品里,Michael Wolf 的镜头对准的往往不是那些光怪陆离的豪华建筑、珠光宝气的商场、以及维多利亚港湾里时尚妩媚的帅哥美女,而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普通大众有趣的是,当如今的我们看到这组“肖像”,会觉得有浓烈的超现实主义和魔幻意味。
不难发现,Michael Wolf 没有拍摄农民和工人,而是拍摄当时新潮的那部分人
复古小皮裙+松糕鞋。
重型机车外套小皮衣。
荧光色上衣+微喇。
灯芯绒夹克。
衬衣+高腰裤。
黑丝套裙+礼帽这种捕捉是带有猎奇心理的,而从这些影像中我们会发现,这些造型和穿搭,不免受着欧洲设计师的影响在当时的中国,服装文化超越意识形态横行在了人们身上当然,Michael Wolf并不是只拍潮人,他偶尔也拍摄路人。
《坐在中国》Michael Wolf 在著名的德国明星周刊工作了八年之后,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自由摄影师的道路他的第一本摄影集《坐在中国》是2002年出版的,收录的是他的《Bastard Chairs》项目中,记录了形形色色的体现着中国民间智慧的“凳子”。
有些媒体对Wolf的这些“凳子”曾写道:任何看到这些照片的人都会把它们当作是肖像,而非审视——民间智慧被很多人视作落后的象征。
对话曾经有人说,外国人对中国的高楼大厦不感兴趣,他们只想观察平民,他们眼中的中国,更像是一个想象中的中国2016年在Photoshanghai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澎湃新闻对 Michael Wolf做过一期专访,本文选取部分内容,来看看Michael Wolf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
澎湃新闻:你曾经做过26年的摄影记者,在做摄影记者的时候都拍过些什么?Michael Wolf:杂志行业的衰落让我对新闻摄影失去了兴趣,但在此之前,我的确有拍摄过很多摄影故事,而且有许多是长期项目后来我也渐渐发现,摄影记者辛苦又危险,拍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熊、蛇、海龟或者一些危险物种。
我去过柬埔寨,中国南部,去过很多国家的偏远地区,碰到过许多疯狂的人和事我也曾经花了六个月,去拍摄有关中国传统建筑的摄影项目《越位》,Michael Wolf 有时也会让自己的镜头特意远离城市的细节,站在远处眺望香港这座城市。
澎湃新闻:你的摄影项目中其实不仅仅有偏远地区的建筑拍摄和纪实作品,也有许多记录城市高楼大厦光辉一面的照片,是想用摄影的方式对不同的建筑做一个对比吗?Michael Wolf:我并不是想就此做一个对比,边缘地区的拍摄项目可能在1998年到1999年间进行,但是对于香港这类大城市的建筑拍摄是在2003年以后开始的,它们是不一样的。
我可能更想去记录下这个城市或者国家的变化摄影是一件记录的艺术,如果一个建筑被摧毁了,那我们至少还留有它的影像,这个建筑的主人的子孙们因为这些影像而得以见到这个建筑原本的样子你不得不承认摄影的记录性是十分重要的。
澎湃新闻:最后离开新闻摄影界,你曾经说过是认为杂志业的衰落导致新闻摄影变得无趣,那么是否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摄影这种记录方式也会逐渐衰落呢?Michael Wolf:我不这样认为,我不认为大画幅的相机和iPhone拍出来东西有什么实质上的差距,大概主要的不同是在于画质吧。
我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器材,有些用大画幅相机拍出来的照片,你甚至不能想象最终得到的照片尺寸有多大但同时你也会发现,用iPhone拍出来的照片也很美妙但我无法用它去拍建筑,因为拍出来的照片尺寸实在太小,无法表现出建筑本来的样貌。
但是在拍摄创意方面,用任何不同的器材,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越位》,Michael Wolf对城市里的小元素有很大兴趣,拖把、水管、环卫工人的手套等都是他的拍摄对象澎湃新闻:自己的创作有受到过艺术大师们的影响吗?。
Michael Wolf:那必须有的在很早以前我非常喜爱新闻摄影的时候,我的仰慕者是W.EugeneSmith(尤金·史密斯),他拍摄的照片十分人性化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我的“偶像”变成了Walker Evans(沃克·埃文斯),他的作品让我认识到,影像里的细节是可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
我有一个叫做《坐在中国》的摄影项目,拍摄了许多不同样子的板凳,我认为不同的板凳是可以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他们主人不同的生活习惯的但后来我发现,在关注细节的同时也要关注“正确的”细节澎湃新闻:你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城市的展现,你如何定义城市?
Michael Wolf:我在1994年从德国搬到中国香港,香港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而在德国,很多城市应该说都是中等城市或小型城市我第一次去香港时就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庞大,许多充满戏剧性的事情在这里发生,大街上人群拥挤如潮,建筑林立两旁,人们好像在这里得到了拯救。
Michael Wolf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澎湃新闻:会认为城市生活真的是充满惬意的吗?Michael Wolf:是的,我非常享受在城市生活的每一天,因为不用上班如果在城市生活却必须上班,每天清晨坐着巴士去单位,傍晚回到家中,每周只有周末休息,一年仅有几天的假期,那真的会非常无聊。
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我的日常生活都是在户外度过,这让我感到轻松澎湃新闻:可以描述一下故乡慕尼黑吗?Michael Wolf:我爱故乡,但同时也在很多德国其他城市居住过在我眼里,德国是适合旅游的,但它并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居住的国家,我甚至觉得它有些无聊,可能是因为我在那待得太久了,那里的街道总是安静又稳定。
澎湃新闻:你镜头下的城市总是拥挤又充满色彩,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Michael Wolf:我照片中的城市不完全是彩色的吧?有些也很灰暗怎么说呢?我觉得香港其实是缺乏色彩的城市,这里有许多建筑挤在一起,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创作,但你也会发现这些密密麻麻的建筑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压迫感。
但从颜色上来说,这里有许多粉色的建筑,也正是这些色彩让这个城市变得独一无二Michael Wolf 在Photoshanghai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展示了他拍摄的香港城市植物群作品Michael Wolf 站在自己的作品前。
Michael Wolf的作品擅长捕捉城市样貌,也许这些影像对于生活在此、日常中的人,是看不到新鲜的,但也正因为有了“旁观”的外国摄影师,他们拍下了我们熟视无睹的日常,我们才能借以回望我们所经历的时代细看看,这些照片里透出的观看方式确实和我们不一样,是不是也挺好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