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985,办升学宴占了邻居大门,她把泔水直接倒在客人脚底下

网络来源 30 2025-07-24

"凭什么不能摆!我闺女考上交大了,这么大喜事不能摆席?"我怒视着赵家那张倔强的老脸,脸上的汗珠在七月的骄阳下闪着光那是1998年的夏天,下岗潮正席卷全国我叫周德才,今年四十八岁,在县城这个建于六十年代的老旧小院住了二十多年。

原本是国营纺织厂的修理工,手艺还不错,厂里的大小机器坏了都找我下岗后靠着修自行车为生,在院门口支了个小摊,风里来雨里去我家小院是当年分房子时分到的,砖混结构,一间十五平方的屋子加一个四平方的厨房,算是单位分房中的中等水平。

院子里共住了四户人家,中间是一口砖砌的老水井,水质甘甜,四家人轮流打水用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我和老伴儿李巧云把女儿周小雨拉扯大,且眼看就要出人头地了想起闺女,我心里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小雨从小就聪明,模范生的红领巾一直戴到小学毕业。

记得她刚上初中那年,我们还是纺织厂的工人,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到六百块为了给闺女创造条件,我和巧云省吃俭用别人家过年杀猪宰羊,我家就多买两斤五花肉,做个红烧肉闺女懂事,从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她的书桌是我从厂里废旧仓库淘来的旧办公桌,我用砂纸打磨光滑,上了一层桐油,焕然一新。

小雨的台灯是我从旧货市场买来的,铁皮罩子都掉了漆,我重新上了一层白漆每到夜深人静,小院里只有她房间的灯还亮着,那点光就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唯独和赵家的关系一直不睦原因无他,只因为我家门和赵家门挨得太近,两家门相距不到两米,进出时常有磕碰。

赵家老太赵桂芝,今年五十有六,是本地棉纺织厂的退休工人,脾气犟得很,据说年轻时是厂里的先进工作者,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她儿子赵建国比我闺女大两岁,长得高高大大,可惜脑子不太灵光中考、高考都没考好,复读了两年还是没能考上大学。

每当小雨拿着优异的成绩单回家,我总会故意大声地夸她:"我闺女真棒!这次又考了全班第一!"就是想让赵家人听见巧云总拦着我:"德才,你这样不好,孩子们各有各的路要走"可我就是忍不住,想让全院子的人都知道,我周德才的闺女有多出息。

1998年的夏天,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我和巧云早早守在邮局,等着投递员送录取通知书"周德才同志家的吧?你闺女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投递员大声喊着,手里挥舞着那个让人心跳加速的黄色信封我接过那沉甸甸的信封,手都在颤抖。

交大啊!那可是985、211重点大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学府!回家的路上,我走得比平时快了许多,想告诉全世界我的喜悦路过小卖部,我破天荒地买了两瓶汽水和一条中华烟"老李,今天高兴,抽支好烟!"我递给小卖部的李老板一支烟,"我闺女考上交大了!"。

"真的?那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李老板竖起大拇指,"德才,你们家祖上积德了!"一路上,我逢人就说,看谁都想分享这份喜悦回到院子,邻居王大妈正在井边洗菜,看见我就笑:"德才,听说你闺女考上好大学了?""上海交大!"我的腰板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王大妈,等小雨上学那天,我请您吃饭!"

整个院子里的人都来祝贺,唯独赵家闭门不出透过他家没拉严实的窗帘,我看见赵桂芝和赵建国坐在屋里,脸色阴沉晚上,我和巧云商量着要办个升学宴,请亲朋好友热闹热闹这在我们县城是传统,孩子考上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一定要摆席庆贺,既是高兴,也是光宗耀祖。

"要不要在饭店摆几桌?"巧云问我"饭店太贵了"我算了算手头的积蓄,自从下岗后,家里的存款就所剩无几,"在咱们院里摆几桌,请大家伙儿沾沾喜气"巧云担忧地看了看狭小的院子:"院子这么小,能摆下吗?""腾腾地方就行了。

"我信心满满,"左邻右舍的都会帮忙"第二天一早,我就去市场买了红纸和墨水,托会写毛笔字的刘师傅写了几个大大的"喜"字贴在门上又买了几挂红色的灯笼,挂在院子的四角巧云则去找了几家亲戚借桌椅板凳大家知道是为小雨考上交大摆升学宴,都热心地帮忙,有的甚至主动提出借出自家的好茶具。

正当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时,赵桂芝家忽然开始搬东西他们家院门口的空地上,一件接一件地堆满了杂物:生了锈的自行车、缺了腿的板凳、破旧的纸箱,甚至还有几块砖头赵建国搬着一个大木箱,正好挡在了通往我家门口的必经之路上。

我皱起眉头,忍不住上前理论:"建国,你们这是干什么?"赵建国不看我,低着头嘟囔:"整理东西""你们这么多东西堆在这儿,怎么走路?明天我家要办升学宴,客人都进不来了"赵建国张了张嘴,却没说话,转身进了屋不一会儿,赵桂芝出来了,她穿着褪了色的蓝格子衬衫,头发整齐地盘在脑后,脸上带着我熟悉的那种倔强。

"赵大姐,"我尽量心平气和地说,"明天我家要办小雨的升学宴,您看这些东西能不能先搬走?"赵桂芝冷笑一声:"公共区域,我爱放啥放啥,碍着谁了?""这是大家的地方,不是您一家的"我感到一股火气上涌,"孩子考上大学是大喜事,您就不能通融通融?"。

赵桂芝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考上大学了不起啊?我们家建国不也差一点就考上了?你们家出了个大学生就翘尾巴了?"我气得脸发紫,手指哆嗦着指向赵桂芝:"赵大姐,咱们住了这么多年邻居,我敬您是长辈,可您这么做太不讲理了!"

话不投机半句多我只好另找办法,在院子另一侧还算空旷的地方上摆了桌子这里靠近厕所,味道不太好,但已经别无选择巧云劝我:"算了,德才,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咱们图的是个喜庆"办席那天,天公作美,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我早早起床,扫院子、擦桌椅,又用绿豆芽和胡萝卜丝拌了几盘凉菜巧云去供销社买了二十盒喜糖,每盒里装着五颗水果糖和五颗奶糖,外面包着红纸,上面贴着一个小小的"喜"字这是用来分给前来祝贺的街坊邻居的小雨也帮着摆碗筷,擦玻璃杯。

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很简单,但干净整洁过了今天,我家就有了一个大学生,一个交大的高材生!亲朋们陆续到场,都为小雨高兴我特意请了单位的老领导陈厂长,还有小雨的几位恩师陈厂长虽然退休了,但在我们镇上颇有威望,他能来参加小雨的升学宴,是给我们家莫大的面子。

王大妈带了一盆她精心培育的吊兰,说是送给小雨,寓意她在大学里能像吊兰一样生机勃勃院子里很快热闹起来,大家举杯祝贺,说笑声不断我看着小雨被亲朋围在中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里甜滋滋的"周德才,恭喜啊!你闺女出息了!"陈厂长拍着我的肩膀,"以后到了上海,可要好好读书,别辜负父母的期望。

""陈厂长,您放心,小雨从小就懂事..."我话没说完,就看见赵桂芝端着一盆泔水从屋里走出来菜帮子、剩饭粒、鱼骨头漂在灰绿色的水面上,散发着一股酸臭味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上前阻拦:"赵大姐,客人都在呢,您等会儿倒行不行?"。

赵桂芝充耳不闻,径直朝水井走去不巧的是,她与我请来的小雨高中班主任田老师迎面相遇田老师是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只见赵桂芝手一歪,泔水就泼在了田老师的皮鞋上和裤腿上。

田老师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哎呀,对不住啊,没看见"赵桂芝假意道歉,脸上却带着一丝得意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田老师尴尬地站在那儿,裤腿湿了一大片,皮鞋上还粘着菜叶巧云赶紧拿毛巾过来擦,一边擦一边道歉:"对不起啊,田老师,您别介意..."。

陈厂长脸色沉了下来,他看了看赵桂芝,又看了看我,欲言又止其他客人也面面相觑,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小雨看到这一幕,脸色煞白,转身就跑回了房间我追进去,发现她正在床上哭,那张刚收到不久的录取通知书被她紧紧抱在怀里。

"爸,我不去上海了"她抽泣着说,"我不能让你们因为我受这种气"我心疼地摸着女儿的头,想说什么却哽咽了那一刻,我多希望能给女儿一个更好的环境,而不是这个狭小的、充满争端的院子最终,在巧云的调解下,宴席继续进行,但气氛已经大不如前。

田老师很宽容,换了一条裤子后回来继续参加宴席,还特意找小雨谈心,鼓励她好好学习宴席结束后,陈厂长临走时拉着我的手说:"德才,别在意这些小事重要的是小雨能有好的前程这世上,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些摩擦,看开点"。

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巧云轻轻拍着我的背,叹了口气:"德才,你是不是太在意面子了?"我沉默了一会儿:"巧云,你说咱们周家祖上是不是欠了赵家的?为什么他们总是看不得我们好?"巧云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各人有各人的苦,或许赵家也有难言之隐。

"第二天,我听院里老刘说,赵家儿子今年又落榜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赵桂芝精神恍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念叨着"别人家的孩子"听到这消息,我心里的气消了大半想想也是,赵建国年年复读,年年落榜,赵桂芝心里得多难受。

而我家小雨一举考上名牌大学,这落差确实让人难以接受过了两天,我和小雨一起登门拜访赵家我拎着一袋水果和一盒点心,小雨手里抱着一本厚厚的考试指导书赵桂芝开门看到我们,脸上既惊讶又防备:"你们来做什么?"她的头发有些凌乱,眼睛下面有明显的黑眼圈,看起来憔悴了不少。

小雨上前一步,礼貌地问道:"赵阿姨好,建国哥在家吗?"

赵桂芝愣了一下,侧身让我们进了屋赵家的房子比我家还小,但收拾得很整齐墙上挂着赵建国从小到大的各种奖状,有少先队员奖状,有小学数学比赛三等奖,但到了初中就几乎没有了赵建国闻声从里屋出来,眼圈发红,看起来精神很差。

他比小雨高出一个头,但微微驼着背,眼神躲闪,不敢直视我们"建国哥,这是我高三用的复习资料,"小雨真诚地说,"老师说这套方法很有用,或许对你会有帮助"赵建国接过书,低声说了句谢谢房间里陷入了沉默,只有墙上那个老式座钟发出的滴答声。

小雨又说:"建国哥,我要去上海读书了我想邀请你有空到交大参观,那里不光有名校,还有很多技术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或许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赵建国愣住了,赵桂芝的眼圈也红了她紧紧抓住小雨的手,忽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小雨啊,阿姨对不起你们全家。

那天是阿姨鬼迷心窍,心里不平衡"原来,赵建国从小就有轻微的学习障碍,小时候医生就说过,但赵桂芝不愿接受她一直觉得儿子只是不用功,所以逼着他刻苦学习,希望他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考上大学"我就是嫉妒,"赵桂芝拉着小雨的手说,"嫉妒你爸妈能有你这样的好闺女。

建国他...他已经尽力了"赵建国的眼眶也湿了,他轻声说:"妈,我不想再考了杨叔说他汽修厂缺人手,我想去学修车"赵桂芝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好,听你的"那天晚上,两家人罕见地一起吃了顿饭我掏出珍藏多年的一小瓶二锅头,和赵建国父亲生前留下的白酒掺在一起,每人倒了一小杯。

"建国,修车是个好手艺"我和他碰杯,"我看好你"赵建国第一次抬起头,直视我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小雨提议:"赵阿姨,开学时您和建国哥一起送我去上海吧我们可以一起坐火车"赵桂芝迟疑了一下:"这...不会麻烦你们吗?"。

"怎么会!"巧云赶紧说,"有个照应,我们也放心""那就这么定了"赵桂芝破涕为笑,"我们约定好了,开学时一起去上海"第二天早上,我刚推出自行车准备去修车摊,就看见赵桂芝正在搬开门前的杂物她看见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德才啊,这院门是大家的,不该我一个人霸着。

"赵建国也过来帮忙,他把那些杂物整齐地堆到墙角,又拿出扫帚清扫了门前的小路八月末的阳光照在院子里,照在那扇不再被杂物堵住的门上我和赵建国一起扛出一张小桌子,放在井边的槐树下巧云和赵桂芝端出热气腾腾的豆浆和刚出锅的油条。

四家人围坐在一起,聊着各自的打算赵建国说要学修车,王大妈的儿子要去南方做生意,李大爷的孙子刚考上技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院子里充满了笑声我想,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有时候就像门前的那堆杂物,只要愿意,随时都能搬开。

而人生的路,也从不只有一条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盏指路明灯开学那天,我、巧云、赵桂芝和赵建国一起送小雨上了火车站台上,小雨紧紧拥抱了赵桂芝,又与赵建国握了握手"建国哥,等你有空一定要来上海玩"小雨笑着说。

"一定"赵建国郑重地点头火车缓缓驶出站台,小雨的脸在车窗后渐渐远去我忽然明白,生活就像这趟火车,有时走得快,有时走得慢,但终究会把我们带到自己的远方回家的路上,赵桂芝主动挽起了巧云的手,两个女人有说有笑。

我和赵建国走在后面,他问我修车的经验,我知无不言那个小院的门,从此再没有被杂物堵住过。而我和赵建国,也成了修车摊上的搭档。生活继续向前,带着它所有的坎坷与温暖,带着每个人心中那盏不灭的希望之灯。

上一篇: 劳动节15条:把日子过成喜欢的样子
下一篇: 教师穿搭|舒服大方有气质,赶紧进来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