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火了一种穿搭叫:宽松裤子+平底鞋,减龄好看!
79 2025-07-23
摄影:Koichi
摄影:小春
摄影:Tomosaki本期特邀Koichi、小春ハルカ、Tomosaki三位创作者,分享他们在不同拍摄领域运用这款能自然柔化光线的白柔滤镜时的实战体验从滤镜操控的直观感受到不同场景下的布光技巧,三位摄影师将结合个人创作风格,揭秘如何利用这款黑科技装备突破传统光影界限,打造独具艺术张力的视觉作品。
——各位平时主要在哪些领域创作?主要拍摄哪些题材呢?Koichi:我专注创作风景与人物交融的叙事性摄影,以"日本"为核心主题,常年驾车穿梭本土捕捉这个国家的灵魂近期正在尝试新系列:用和服作为文化载体,将日本传统美学与海外异域风光进行视觉对话。
另外作为岐阜飞騨高山人,也持续拍摄家乡四季风物,希望通过影像为故乡吸引更多观光客呢
小春:我专注于花卉主题创作,镜头始终对准生活中那些令人心动的平凡场景无论是街角偶遇的野花,还是庭院里静静绽放的草木,都是我的缪斯我的摄影理念可以概括为『淡雅而绚烂』——不追求浓墨重彩的视觉冲击,而是像用半透明的水彩晕染般,在日常褶皱里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色彩诗学。
拍摄时我总带着探寻宝藏的心情,在群马故乡的田野间,在关东近郊的老街巷陌,用长焦镜头悄悄撷取花朵与光影的私语最近特别着迷于晨露未晞时的拍摄,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花瓣的脉络,那种带着露珠的透明感,就像把整个清晨的温柔都封印在照片里了。
Tomosaki:我的镜头始终追逐着青春叙事与故事性场景,那些能唤醒特定时代共鸣的画面才是我的猎物乡村废弃车站斑驳的站牌、雨霁后蒸腾雾气的河滩浅滩、被夕阳染成蜜糖色的田园阡陌——我反复拍摄这些承载着学生时代集体记忆的视觉符号,试图用胶片封存那些即将消散的时代微光。
"与其说我选择场景,不如说场景在选择我"我常带着这份宿命感,在福井县的隐秘角落游荡那些未被旅游指南标记的废弃校舍、杂草丛生的铁轨延伸线、黄昏时分的乡镇游戏厅霓虹,都在我的取景框里化作时光琥珀这种在陌生地界寻宝式的创作方式,让每次快门都成为打开平行宇宙的密钥。
第一次接触NiSi白柔滤镜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Koichi:传统柔光镜容易全局柔化过度,但NiSi 白柔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在保持焦点区域锐利度的同时,从焦点到背景呈现渐进式柔化拍摄晚霞时云层边缘的柔光过渡尤其惊艳,既强化了天空的氛围感,又保留了云层的纹理细节。
最惊喜的是人物发丝等精细部位依然能保持清晰的轮廓线,现在我的50mm f/1.2 S镜头几乎焊死这款滤镜了——新镜头解析力太强容易显得生硬,而NiSi 白柔刚好能还原肉眼所见的那种空气感,用惯了甚至会觉得取下后画面有些"干瘪"。
小春:完全同感!现在很多高解析镜头拍花会显得过于数码感,NiSi白柔就像给画面蒙了层柔光纱,但又不像普通柔光镜那样糊成一片它的柔化效果非常克制,焦点核心依然扎实,特别适合需要保留花瓣纹理又想要梦幻氛围的花卉摄影。
可以说NiSi 白柔就是为拍花而生的滤镜,现在我的镜头几乎离不开了Tomosaki:关于滤镜效果,我完全同意两位前辈的观点!补充一点,我常用它拍积雨云顺光拍摄时云层容易显得扁平,但NiSi白柔能在保持云层细节的同时,让云层和背景产生微妙的渐变融合。
第一次使用时就被它的细节表现力震撼了——比如从窗户透进的光线,用这个滤镜能拍出记忆里那种带着光晕的怀旧感Koichi用过就戒不掉的光影魔术师
江之岛夕阳西下时分,色彩每分每秒都在变幻太阳刚刚沉入地平线后的柔和光线,与NiSi白柔堪称绝配拍摄晚霞讲究天时,梅雨季节雨后是高湿度天气,这种条件下最容易出现壮丽的晚霞我特意选择这种天气携带NiSi 白柔滤镜出战,重点观察云层和浪花的质感表现。
当太阳接近海平面时,强光部分经过滤镜柔化,呈现出水彩画般的晕染效果,而浪花的泡沫纹理则像被液态丝绸包裹,既保留了动态细节又增添了朦胧诗意
背景深处的灯笼、照亮人物的街灯与前景灯笼,共同构成街景多光源照明环境。
守候街灯下神轿经过的刹那按下快门在路灯的聚焦照明下,神轿的白色帷幔仿佛被舞台追光笼罩,泛着丝绸般柔和的光晕"这次特意选择夜间祭典场景,想验证NiSi白柔在复杂光源下的表现当灯笼暖光洒落在参与者脸庞时,滤镜完美呈现了肌肤的温润质感,神轿白色帷幔在弱光下展现出丝绸般的层次过渡。
最令人震撼的是后期处理时,暗部到亮部的灰度层次如水墨般自然晕染开来——原本容易死黑的阴影区域,在NiSi白柔的加持下竟浮现出细腻的灰度信息,这种从深邃黑到透亮白的自然过渡,让整张作品仿佛有了呼吸般的生命力。
"
未使用
使用NiSi白柔灯泡与霓虹的暖光经滤镜柔化晕染,为魔幻时刻的街景添上斑斓笔触。
约80%的照片都是用50mm F1.2(镜头)拍摄的。用最大光圈拍摄时,呈现出的空间感格外特别。
这组作品拍摄于弘前樱花季的微妙临界点——当枝头开始飘落花瓣,却仍保留七分花簇的绝佳时刻当时特意携带NiSi白柔滤镜挑战高反差场景,后期在电脑放大查看时,和服腰封的墨色绸缎肌理竟呈现出惊人的细节层次原本极易死黑的暗部区域,在滤镜加持下呈现出水墨画般的灰度过渡,连布纹间的经纬交织都清晰可辨。
这大概就是NiSi白柔最擅长的"暗场魔法",将摄影最棘手的死黑区域,化作充满呼吸感的层次叙事小春"试着将滤镜微调偏移,竟能复刻老镜头的独特韵味”——NiSi白柔新玩法
未使用
使用NiSi白柔"在日轮沉落的瞬间,我刻意运用柔光效应捕捉这簇花尽管身处花海,我却偏爱以拟人化构图聚焦单株——将镜头对准那支破格探出的花茎,通过动态调整拍摄角度,让夕阳从花瓣间隙倾泻出神圣光轨为强化橙蓝补色的戏剧张力,我反复微调机身位置,最终在光线穿透花心的刹那按下快门。
此刻,柔焦光晕不仅勾勒出花朵的蕾丝质感,更让每片花瓣都成为光的容器,在逆光中化作悬浮的圣光粒子"
"在这幅作品的右下角,悄然浮现着一抹彩虹光斑当NiSi白柔滤镜捕捉到虹色光晕的瞬间,我突发奇想——将滤镜作为光学棱镜手持于镜头前,通过动态调整入射角度,让虹光在画面中流转起舞配合低位移轴镜头的倾斜功能,在接近地面视角进行创作时,这种人工光斑植入技巧不仅强化了虹光的戏剧性,更让画面呈现出超现实的光影维度。
下方的模糊是被NiSi白柔滤镜反射的紫藤花。拍摄中的发现创造出新的作品也是乐趣之一。
Tomosaki为平平无奇的场景增加青春的"光学魔法"的白柔滤镜
阴云密布的天空中,乌云与透光的云层形成强烈对比通过滤镜处理,两种云层在画面中达成明暗平衡:乌云边缘出现柔和的金色光边,而透光的云体则呈现半透明的质感这种光影效果让天空在暴雨前呈现出独特的视觉层次,仿佛自然与滤镜共同绘制出富有戏剧性的云层画卷。
这幅作品摄于晌午时分的无人车站,当倾斜的阳光刺破废弃建筑的缝隙,一种被时光浸泡过的温柔光线,开始在斑驳的站舍内流淌为了测试NiSi白柔在室内拍摄的效果,我特意拍了这张旧窗户加上滤镜的柔光功能,让窗边的光线变得朦胧柔和,高光部分还泛出淡淡的青色,整体感觉特别梦幻。
虽然当天是阴天,但我故意让窗外的天空过曝,这样画面就不会显得阴沉沉的了
镜头里的模特与站台斑驳的电车进站指示牌形成时代对话。侧光环境下,背景的山色和天空蓝原本不太明显,但用了NiSi白柔后,画面直接呈现出理想的蓝色调。滤镜把原本被光线压暗的色彩都提亮还原了,效果很理想。
“太阳升到正上方时,局部透进细光。NiSi白柔连这些微弱的强光都清晰捕捉到了。"
未使用
使用NiSi白柔为了赋予画面动感,让模特轻轻踮起脚尖即便只是影子与足部的简单构图,也能通过光影变幻孕育出故事感为了让画面更有动感,我让模特轻轻踮起脚尖没想到即使只是影子和脚部的简单场景,也能通过光影变化营造出故事感。
推荐把它当作常用滤镜装着,在不同场景下随手拍快照试试很多日常场景都能通过它获得更生动的光影表现
Koichi岐阜县高山出身的摄影师,现以东京为创作基地擅长将人物融入自然景观的情景摄影,以及运用Photoshop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秉持"捕捉心灵共鸣"的创作理念记录日常近年致力于推广胶片摄影的独特魅力,通过传统载体传递影像乐趣。
小春ハルカ群马县在住的95后摄影师,2015年入手首台单反后迷上摄影,2023年成为自由职业者。以清新唯美风格捕捉自然风景、季节花卉及日常心动瞬间,业务涵盖活动拍摄、旅行取材、摄影撰稿与教学。
Tomosaki2020年因疫情契机开始专注摄影,在SNS发布以家乡福井为舞台的青春叙事风格作品2022年由角川出版社出版摄影集《彼时所见之蓝》2023年辞去护士工作转型自由摄影师,现活跃于地方振兴项目、婚礼拍摄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