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林徽因100年前的穿搭,才懂啥叫真正的名媛范!

网络来源 136 2025-07-22

最近翻老照片,被林徽因100年前的穿搭狠狠惊艳了——12岁穿校服的从容、24岁蜜月时自设计的时髦、30岁考察建筑时的利落……哪套放现在都不过时,可她凭啥能把“名媛范”穿得这么高级?

从12岁到30岁:她的衣橱藏着“不过时”的密码1916年,12岁的林徽因站在表姐妹中间,穿的是北京培华女中的校服:黑色立领上袄配西式百褶裙,没有一丝花哨装饰,却把少女的灵秀衬得刚刚好。

那时候的她,眼神里已经有了股子“不慌不忙”的劲儿——后来才知道,这校服是教会贵族学校的设计,既保留了中式的端庄,又融进了西式的简洁,像极了她后来“素色为主+小面积点缀”的穿搭哲学。

到了1928年,24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欧洲度蜜月,照片里的她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放到现在都新潮:宽松的衬衫配直筒裙,既方便走街串巷看建筑,又不失优雅。

同行的外国朋友都夸她是“户外喂鸽子的小可爱”,可谁知道,这5个月的蜜月更像一场建筑考察——从英国到土耳其,她爬过钟楼测梁架,穿过古堡看雕刻,衣服既要舒服又要体面,所以她设计的衣服总留着“松紧适度”的巧思:不勒肉的剪裁,挺阔的版型,既能藏住奔波的疲惫,又能衬出学者的利落。

最让人难忘的是1933年那张照片:她穿着狐裘大衣,里面搭一件鹅黄旗袍,站在宋朝建筑大师李诫的纪念场合。

没有亮片没有刺绣,鹅黄是最温柔的底色,狐裘的毛边只在领口轻轻一绕,却把“雍容”二字穿活了后来才明白,那时候的她已经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爬过无数古建筑,写过无数论文,连胡适都夸她是“中国一代才女”——衣服越素,越衬得出她眼里的光。

现在的“假名媛”,输在哪儿?刷社交平台总看到“名媛风”:亮片裙、铆钉包、夸张的大耳环,乍一看“贵气”,可总让人觉得“用力过猛”想起林徽因的老照片,她也穿过旗袍,却从不在裙摆上堆蕾丝;也戴过帽子,却只选最基础的款式;连妆容都是淡淡的,像春天刚下过雨的湖面。

她的“高级”不是靠衣服“撑”出来的,是“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

有网友说得扎心:“现在很多人学名媛,只学了皮毛——买贵的、买闪的,却没学人家‘为什么穿’”林徽因穿素色,是因为要爬钟楼、钻古寺,实用比华丽重要;她穿自设计的衣服,是因为要走万里路看建筑,舒服比潮流重要;她穿校服时从容,是因为从小读诗习字,底气比“好看”重要。

就像她的学生后来回忆:“先生的美,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是照片里的样子,是她讲建筑时眼里的光,是改图纸时的认真,是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的温柔”

真正的名媛范,从来都藏在“人”里最近有个热搜挺有意思:“00后开始研究民国名媛穿搭了”评论区有人晒出自己买的素色旗袍,有人说“原来高级感是‘少’不是‘多’”,可点赞最高的一条是:“看了林徽因才懂,衣服只是壳,里面装的才是魂。

她12岁读《诗经》,16岁随父亲游历欧洲,20岁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30岁和梁思成一起写《中国建筑史》……这些“内在”的东西,才是她穿什么都好看的底气就像她设计的衣服,从来不是为了“显富”,是为了“显人”——显她的学识、她的追求、她对美的理解。

现在再看那些老照片,突然懂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名媛范,从来不是衣服上的logo堆出来的,是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世面,是刻在骨子里的从容与自信就像林徽因,100年后我们再看她的照片,记住的不只是那件鹅黄旗袍,更是那个爬钟楼测数据的女建筑师,那个写下“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诗人,那个把美活成了一生事业的女子。

或许这才是她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穿搭指南”:想穿得高级?先把自己活成高级的人。

上一篇: 头皮痒、咽部痒、身上痒……医生教你应对各种痒
下一篇: 金·卡戴珊开派对,闪亮短裙展女主气派,金小妹陪黑人男友缺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