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期王钟瑶:职业台球裁判,标准的职业装
148 2025-07-22
最近刷到一篇讲穿搭配色的文章,突然有点感慨——原来时尚圈那些让人过目不忘的配色,早就有“前辈”了!莫兰迪的灰调、孟菲斯的跳脱、蒙德里安的几何、敦煌的厚重、马蒂斯的浓烈、马卡龙的甜润,这6组配色像6把钥匙,每把都能打开不同的风格大门。
可问题也跟着来了:这些存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配色,放在现在的穿搭里,还能打吗?
经典配色,凭什么被记住?先说莫兰迪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总觉得像某种甜点,后来才知道是意大利画家的静物色调低饱和度的灰,像被蒙上一层薄雾,不扎眼却有质感穿莫兰迪色的人,走在人群里不会“唰”地吸睛,但多看两眼就会想:“这件衬衫的灰调怎么这么舒服?”这种“耐看”太珍贵了,尤其是现在大家都追求“一眼惊艳”,莫兰迪反而成了“反套路”的高级。
孟菲斯就完全不一样了它是80年代设计师们搞的“反叛联盟”,颜色要够炸,图案要够野,几何线条恨不得把衣服分成好几个色块以前觉得这种风格太“疯”,现在看年轻博主穿,突然懂了——谁不想在西装革履的日子里,套一件粉绿撞色的毛衣?那些被规矩框住的小心思,孟菲斯帮你明明白白写在衣服上。
蒙德里安更像数学课代表红黄蓝三原色,黑白灰做框架,用直线和方块把颜色“框”得整整齐齐穿这种配色的人,总给人一种“心里有谱”的感觉:今天要见客户,选蒙德里安的衬衫配西装裤,既不沉闷又有气场;周末约会,短款蒙德里安外套搭牛仔裤,理性里藏着点活泼。
原来颜色也能讲“逻辑”,这种“高级感”是带着脑子的
敦煌配色最让我心动莫高窟的壁画剥蚀了千年,颜色却还像活的——青金石的蓝、朱砂的红、石绿的翠,每一笔都是老祖宗的审美穿敦煌色的人,像把半卷经书穿在了身上,浓烈却不艳俗,厚重却不压人上次在地铁站看到一个姑娘,穿了件青金石蓝的针织裙,领口绣着小团花,突然就想起壁画里的飞天,原来传统和现代真的能“手拉手”。
马蒂斯配色是“情绪炸弹”野兽派的创始人,颜色用得比火焰还热,红要红得发烫,黄要黄得刺眼以前觉得这种颜色难驾驭,怕穿成“移动调色盘”,但看博主用马蒂斯色搭基础款:亮橙色毛衣配白色阔腿裤,或者正红色半裙搭米白衬衫,突然明白——马蒂斯不是让人“被颜色淹没”,是让人“被颜色点燃”。
那些不敢说出口的开心、雀跃、不服输,一件马蒂斯色的衣服就能替你喊出来
马卡龙配色最“治愈”名字听着就甜,颜色像融化的冰淇淋,粉紫、浅蓝、鹅黄,低饱和度的甜,甜得恰到好处以前总觉得这种颜色“太嫩”,适合小女生,后来看30+的姐姐穿马卡龙色开衫配高腰裤,突然懂了——甜不是年龄的专利,是一种“不紧绷”的生活态度。
上班穿件浅粉色针织衫,下班和朋友喝奶茶,连心情都跟着软乎乎的新趋势里,经典在发光说回开头的问题:这些经典配色还能打吗?看看今年的流行就知道了最近刷到“丁达尔穿搭”,名字听着像物理课,但穿起来真高级——颜色像被光揉过,从浅粉渐变到米白,从淡蓝过渡到浅灰,这不就是莫兰迪的“进阶版”吗?原来经典的灰调,换个渐变的玩法,照样能当“顶流”。
还有最近火的“格雷系穿搭”,说是全灰,但深灰、浅灰、中灰一搭,再加块黑色小围巾,瞬间有了“老钱风”的味道。这不就是蒙德里安的“极简逻辑”吗?颜色少,但靠深浅和面料说话,高级感反而更纯粹。
拉夫劳伦2025春夏系列更绝,把东海岸的自然色穿在了身上:淡雅的蓝像海边的雾,温暖的橙像落日前的云,这些颜色单看普通,搭在一起却像幅画突然发现,敦煌配色里的“自然感”、马卡龙的“柔和感”,早就在这些新设计里悄悄扎根了。
经典配色不是“过时”,是“换了件新衣服”继续流行穿搭这件事,终究是穿自己其实不管是经典配色还是新趋势,衣服的终极作用,是“穿自己”莫兰迪适合喜欢安静的人,孟菲斯适合想“搞点事情”的人,敦煌色适合心里装着文化的人,马蒂斯色适合藏不住热情的人,马卡龙色适合相信生活有甜的人。
上次和闺蜜逛街,她试了件孟菲斯风的连衣裙,犹豫着说“会不会太夸张”,我却觉得特别适合她——平时总穿黑白灰的她,笑起来眼睛亮得像星星,这件衣服刚好把她藏着的“小叛逆”翻出来了另一个朋友总爱穿敦煌色的配饰,她说“每次摸到手串上的青金石,就觉得自己和千年前的画工有了点联系”。
衣服不是标签,是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衣服会替你“说”出来经典配色之所以经典,大概就是因为它们足够“包容”——不管你是温柔的、叛逆的、理性的、热情的,总有一组颜色能接住你的性格最后,想和你聊聊。
突然很好奇:你衣柜里最多的是哪种配色?是莫兰迪的灰,还是孟菲斯的跳脱?有没有哪件衣服,穿上它就觉得“这才是我”?前几天我翻出压箱底的马卡龙色开衫,配了条牛仔裤出门,被同事夸“今天看着好舒服”原来有些颜色,不是“过时”,是等你准备好和它“相遇”。
下次穿衣服的时候,不妨多想想:这件颜色,是你想对世界说的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