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服饰 肖战一句话戳穿杨紫底牌:她红了20年,全靠这身真本事!
141 2025-07-21
古代女性的穿着与如今截然不同。妇女的服饰大多宽松且层叠,身体的曲线被巧妙地隐藏,不像今天的西方文化中那样强调“身材三围”。以唐代为例,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一诗中提到“时妆时衣”,形容那个时代的服饰格局:“小头鞋履窄衣裳”,这正是杨贵妃所生活的天宝时代的服饰特点。《新唐书》也提到,“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喜穿胡服胡帽,妇人则佩簪步遥,衩衣之制,衣袖衿都很窄小”。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他曾写道:“风吹仙袂飘飘举”,其中的“仙袂”显然指的是衣袂,若要表现其飘逸动感,衣袂必定是长且宽的。显然,舞妆与平时的服装风格有所不同。此外,白居易还在《和元微之梦游春》中提到,“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表明到了元和年间,衣服与妆容逐渐变得宽松了。
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唐代的女性服饰趋于更加宽松,甚至政府为此出台了限制性政策。根据《唐会要》记载,开成四年,淮南观察使李德裕上奏朝廷,要求限制妇女服饰的宽度,特别是衣袖与裙摆的长度,“从之”,最终限制了妇女服饰的过宽。回到杨贵妃的身材与外貌上,至今我们依旧难以准确得知她的真正模样。后人多是通过文学、绘画以及戏剧等形式来想象她的容貌。在京剧中,杨贵妃的形象常常与明代服饰相结合,而并非唐代的实际装束。比如在京剧《贵妃醉酒》或《太真外传》中,所表现的杨贵妃形象,实质上呈现的并非唐代的服饰风格,而是明代的风格,因而不能完全代表杨贵妃的真实模样。
即便是绘画作品《丽人行》的作者李公麟,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北宋,距离杨贵妃的时代已有数百年之遥,因此无法完全还原杨贵妃的容貌与风采。李公麟画中的杨贵妃,头饰和服饰与史实存在差距,且人物的体态也未必准确体现历史中的杨贵妃。杜甫在《丽人行》中描述杨贵妃时提到“翠微盍叶垂鬓唇”,即指贵妇的头饰上常有翡翠装饰,而李公麟的画作中则没有体现这一点,明显与史实不符。
因此唐代服饰,基于现有资料唐代服饰,李公麟的《丽人行》所描绘的杨贵妃形象与历史的真实有所偏差,也因此不能完全作为杨贵妃外貌的依据。从审美角度来看,唐代的美人标准并不以过于肥胖为佳,而是以微胖、丰腴为理想,这与我们如今的审美可能有所不同,体现了古代文化对美的一种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