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串亲,看到二叔穿着破棉袄我心酸不已,我当场做出了一个决定

小小兔 150 2025-07-20

叔叔的棉袄"过年了,刘大明,来喝一杯!"二叔举起酒杯,那双粗糙的手和褪了色的袖口分外刺眼,更刺眼的是他那件满是补丁的老棉袄我叫刘大明,今年三十二岁,在省城一所普通中学教语文这是我师范毕业后第九个春节回乡下老家,每年的团圆饭都在大伯家吃,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

八十年代末建的砖瓦房,一进门就能闻到那股特有的土灶台香味,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是用老式海鸥相机照的,已经泛黄了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也不知见证了多少个春秋,如今枝桠上还挂着几个红灯笼,喜气洋洋这些年,村里变化很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修的土路如今变成了水泥路,曾经的茅草房、砖瓦房也逐渐换成了小洋楼当年那台全村唯一的黑白电视,如今也成了家家户户的彩电可二叔王德厚却还穿着那件陈旧的灰色棉袄,就像他这个人一样,朴实无华"今年苹果丰收,卖了好价钱呢!"二叔笑着对我说,满脸的皱纹里都是喜悦,可我分明看到他袖口又破了一个洞,被粗线缝上,针脚歪歪扭扭。

院子里熙熙攘攘,大伯媳妇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肉从厨房出来,香味瞬间弥漫开来大家伙儿纷纷赞不绝口,说这一年有个好彩头我注意到二婶看了一眼二叔的棉袄,欲言又止记忆中,二叔似乎一直穿着这件棉袄八十年代末的时候,那还是村里最拿得出手的一件衣服,如今却显得格外突兀。

当年村里人穿的都是粗布衣,一件像样的棉袄能穿好几年,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二叔的棉袄怎么还是那件?饭桌上,二叔给我夹了一块肉,笑着说:"大明,多吃点,这些年在城里教书辛苦了。"

我看着他那满是茧子的手,不由地想起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总能看到二叔在田里忙活,不管寒暑我爹娘去世早,是二叔和二婶把我拉扯大吃完饭,男人们围着火炉搓麻将,女人们在灶台边洗碗聊天我悄悄跟二婶到了厨房,不经意提起二叔的棉袄。

"那件棉袄啊,是你二叔1989年买的,花了整整八十八块钱呢!"二婶一边洗碗一边说,"那年乡里办了个砖厂,你二叔加班三个月,才存下这笔钱那时候他说,咱家终于有件像样的棉袄了""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买件新的?"我拿起毛巾帮忙擦碗,"现在日子好过了,也该换换了吧?"。

二婶的手停顿了一下,碗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她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叹了口气:"你二叔就这性格,节省惯了"灶台边的炭火噼啪作响,映红了二婶的脸庞我注意到她的围裙也是补了又补,和二叔的棉袄如出一辙这勤俭持家的老一辈啊,心里不禁一阵酸楚。

第二天,我骑着三轮车去供销社转了一圈这是村里最大的"商场",虽比不上城里的百货大楼,但置办年货已经足够路过村口的大喇叭,广播里正放着《难忘今宵》,几个小孩在雪地里追逐打闹,嬉笑声传得老远供销社的服装柜台前,我看见一件墨绿色的棉袄,样式新颖,料子也厚实。

二百八十八元的标价,比我预想的便宜我二话没说就买下来,准备晚上送给二叔"这棉袄不错,城里来的货,保暖又耐穿。"售货员是个四十出头的妇女,说话带着浓浓的乡音,"老家过年买衣服啊?"

"给二叔买的,他那件穿了十多年了"我接过棉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欣慰回到家里,大伯家的院子里围着不少人,七大姑八大姨都来拜年了小院里热闹非凡,几个孩子在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老人们坐在南墙根下晒太阳,唠着家常。

我正要进屋,却听见邻居李婶在问二叔:"老王啊,你那血浆费今年有着落了吧?""早拿到了,前些日子去县医院又捐了一次"二叔语气轻松,仿佛说的是家常便饭"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捐什么血浆啊!你那身子骨能吃得消吗?"李婶摇摇头,语气里满是关切。

"没事,俺身体好着呢!这不,前两天刚去看过,大夫说俺的身体比同龄人都硬朗"二叔笑着回答,眼角的皱纹里全是坦然我愣住了,二叔捐血浆?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从没听他提起过?一股莫名的心疼从心底涌上来虽说捐血浆不像献血那么伤元气,但也不是什么好事啊,尤其对二叔这个年纪的人来说。

院子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大伯家的老座钟咣当敲了三下,阳光正好,照在墙上的那幅《五谷丰登》年画上,色彩鲜艳得刺眼晚上,一家人又聚在一起吃饭我把礼物送给二叔,他却惊讶得很,坚决不肯收"大明,你自己挣钱不容易,叔不能要。

"他推开包装精美的礼盒,眼神里有些躲闪"二叔,您那件棉袄都穿了快二十年了,该换了"我执意要他收下,心里却在想着早些时候听到的对话"物件耐用着呢,咱农村人讲究实用再说了,这棉袄虽旧,但棉花是上等的,暖和着呢。

"二叔说着,拍了拍身上的旧棉袄,那神情仿佛在炫耀什么稀世珍宝

"二叔,您就别客气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把棉袄硬塞到他手里"大明有心了,叔记着呢"二叔接过棉袄,却只是放在一旁,并没有要穿的意思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又气又心疼二叔这辈子没享过什么福,怎么连件新棉袄都不肯穿呢?是嫌我买的不好,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

夜深了,村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远处的狗偶尔叫几声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二叔的言行举止总觉得有些古怪借着上厕所的机会,我悄悄溜进二叔的房间屋子里简单得很,一张木床,一个衣柜,一张写字台,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多余的东西。

月光从窗户洒进来,照在床头的一个旧皮箱上我轻轻打开皮箱,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一些存折和信件我小心翻出一本存折,借着月光一看,吓了一跳上面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汇款记录,两百元,连续十几年,收款人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李小燕,地址在河北一个偏远的山村。

这是谁?二叔在河北应该没有亲戚啊我百思不得其解,又翻了翻其他资料一张银行汇款单上写着"学费"二字,日期是1999年除此之外,还有几封信,字迹稚嫩,好像是孩子写的"二叔,谢谢您的资助,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落款是李小燕我的心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难道二叔一直在资助一个外人?这些年他省吃俭用,原来是为了这个?第三天一早,二婶来我屋里送热水,看我若有所思,便问怎么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问个明白

"二婶,您知道李小燕是谁吗?"二婶手一抖,水壶差点掉地上"你...你怎么知道这个名字的?"我如实告诉她昨晚的发现二婶叹了口气,坐在床边,目光飘向窗外院子里的梧桐树光秃秃的,几只麻雀在枝头跳来跳去"你还记得你上师范那年吗?"二婶问我。

我点点头,1996年,那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高考差了两分上不了本科,最后托了关系进了师范专科当时家里很艰难,我一度想放弃学业去打工"那年家里穷,学费是你二叔想办法的"二婶眼圈红了,"你爹娘走得早,村里人都劝你二叔把你送人,但他死活不同意,说一定要把你养大,供你上学。

那年的学费一共八百块,家里实在拿不出来""然后呢?"我的喉咙有些发紧"你二叔去县医院捐了血浆,一个月去两次,每次一百块,一年下来才凑够了你的学费"二婶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怕你知道了难过,一直瞒着你"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二叔竟然为了我的学费去捐血浆?那时候他才四十出头,正是壮年,可我知道捐血浆对身体损伤不小,尤其是长期捐献"那李小燕又是谁?"我追问道"后来,他认识了一个和你同岁的女孩李小燕,家境更困难,连初中都快读不下去了。

"二婶擦了擦眼角,"你二叔就说,大明有出息了,咱们也该帮帮别人就这样,他每个月从工资里拿出两百块,资助那个女孩上学"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原来,二叔这些年一直省吃俭用,就是为了资助那个素不相识的女孩而那件破旧的棉袄,见证了他十多年的无私奉献。

"李小燕后来考上了大学,现在在一家小学当老师"二婶继续说,"每年过年,她都会寄贺卡来,你二叔最爱看那些贺卡了,说比什么都珍贵""那为什么二叔现在还捐血浆?"我问道,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还有两个孩子呢,一个是你三叔家的儿子,上大学了;另一个是村东头王寡妇家的闺女,今年高考。

"二婶说起这些事,脸上竟有些自豪,"你二叔说,帮一个是帮,帮两个也是帮,只要孩子们有出息,他这把老骨头就值当了"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每到寒冬,二叔总是穿着那件棉袄干活记得有一年大雪,他在田埂上摔了一跤,棉袄划了个大口子。

那天晚上,他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补着,神情专注得仿佛在做什么重要的工作我问他为什么不买件新的,他只是笑笑说:"这件还能穿,买新的多浪费啊"当时我以为他只是节俭,如今才知道,那些钱都攒着帮助别人家的孩子了。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冲到院子里,找到正在劈柴的二叔,一把抱住了他"二叔,谢谢您!"我哽咽道,"如果没有您,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二叔愣了一下,放下斧头,拍拍身上的木屑,然后看了二婶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拍拍我的肩膀:"大明,你这是怎么了?"。

我把二婶告诉我的事情说了出来,二叔的脸一下子红了,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这有什么,都是应该的当年你爹妈走得早,我这做叔叔的不帮你,谁帮你?""可您为什么要瞒着我?"我问道,心里既感动又有些责怪"这算啥大事,值当说嘛。

"二叔挠挠头,"再说了,你爹临走时托付我照顾你,我可不能让他在九泉之下失望不是?"

"那李小燕和其他孩子呢?您为什么要帮他们?"二叔沉默了一会儿,目光投向远处,那里是村口的小学,他曾经在那里教过几年书,后来才转去务农"你还记得我以前是代课老师吧?那会儿看见太多娃娃因为没钱上不起学,心里头难受。

"二叔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咱没啥大本事,但能帮一个是一个至于李小燕那孩子,也是个苦命人,帮她一把,就多了一个有用的人才,值当的!""可您为什么不穿新衣服?这件棉袄都多少年了!"我摸着他的旧棉袄,心疼得不行。

"嗨,农村人穿啥不是穿?"二叔笑着说,露出那口参差不齐的牙齿,"只要孩子们有书读,我穿件旧袄子算得了啥?"我想起那年冬天,村里办红白喜事,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只有二叔还是那件打满补丁的棉袄有人笑话他,说王德厚这人真抠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

当时我也觉得二叔太寒酸,如今想来,心里又是一阵愧疚"二叔,您就别劈柴了,进屋歇会儿吧"我把他往屋里拉"着啥急?这不还有客人要来嘛"二叔笑着说,"再说了,劳动最光荣,闲着反倒不自在"晚上,我偷偷翻出二叔的通讯录,找到了李小燕的电话。

拨通后,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您好,请问是李小燕老师吗?"我有些紧张"是的,您是?""我是刘大明,王德厚的侄子"我说道,听到对面明显吸了一口气"刘大明?王叔叔经常提起您!"李小燕的声音充满惊喜,"您是省城的语文老师对吧?王叔叔说您教书特别认真,学生都很喜欢您。

我心里一暖,没想到二叔还向别人夸我我们聊了很多,她告诉我,如果没有二叔的资助,她可能早就辍学了现在她不仅自己当了老师,还资助了两个学生,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放下电话,我的眼眶又湿了在我心目中,二叔一直是个不善言辞的农民,没想到他做了这么多事,却从不张扬。

大年三十那天,我把全村的人都请到了大伯家,当着大家的面,讲述了二叔这些年的故事邻里乡亲都震惊了,谁也没想到看似普通的王德厚,默默无闻地做了这么多好事"老王啊,你心眼咋这么好呢?自己穿件破棉袄,却掏钱供别人家孩子上学!"村长王大山感叹道。

"是啊,当年我们还笑话你抠门,原来钱都用到正经地方去了"李婶面带愧色地说院子里的人群中,二叔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脸都红到了脖子根他从来不是个爱出风头的人,突然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这有啥,都是举手之劳。

"他摆摆手,目光游移,"咱没文化,就想着多帮几个娃娃读书,将来国家才有希望不是?""德厚啊,你可比我们强多了"大伯拍着二叔的肩膀,眼眶有些发红,"这么多年,咱当哥的都没看出来,你默默做了这么多事"村里的老支书也站起来说:"咱们村应该学习王德厚同志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这种默默奉献的品质,比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强多了!"

大家纷纷点头附和,掌声经久不息。我看到二叔的眼角湿润了,但他很快用袖子擦了擦,故作轻松地笑了笑。

这时,村口传来一阵喇叭声一辆小轿车停在了院子外面,下来三个年轻人,手里提着礼品"王叔叔,新年好!"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快步走进院子,正是李小燕旁边两个年轻人也叫着"王叔叔好",他们是二叔资助的其他学生"哎呀,你们怎么来了?"二叔赶紧迎上去,脸上的皱纹里都是惊喜。

"我们商量好了,今年要一起来看您,给您拜年!"李小燕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盒子,"这是我们给您准备的礼物,不值钱,但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二叔接过礼物,手有些发抖我帮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块金表,表盘背面刻着几个字:"恩师如父,情深似海"。

全村人都围了过来,啧啧称赞二叔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搂着三个年轻人,肩膀微微颤抖"傻孩子,花这冤枉钱干啥?"他哽咽着说,"叔看到你们有出息,比啥都高兴""王叔叔,没有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李小燕也哭了,"这些年,您把钱都给了我们,自己却舍不得买件新衣服。

我们这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我再次拿出那件新棉袄,跪在二叔面前:"二叔,您就穿上这件新棉袄吧,就当是我这个当侄子的一点心意"这次,二叔没有拒绝他摸着新棉袄,看看我,又看看那些他资助过的孩子,眼眶湿润了:"大明,叔不是不想穿新的,只是觉得,钱花在孩子们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强。

看到你们一个个有出息,叔心里比穿啥都暖和"他缓缓脱下那件陪伴了他近二十年的旧棉袄,穿上了新的。那一刻,整个屋子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二叔憨厚地笑了,那笑容比冬日的阳光还要明媚。

晚上,我和二叔坐在炉火旁他摩挲着那件旧棉袄,眼神里满是回忆"大明,你知道吗?这件棉袄见证了咱家最困难的日子,也见证了你从一个瘦小的孩子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二叔说,"每次看到你和那些孩子有出息,我就觉得,这辈子值了。

"我握着二叔粗糙的手,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那是一双常年劳作的手,布满老茧,却温暖如春"人这一辈子啊,"二叔看着炉火,若有所思地说,"不在乎穿什么衣服,关键是心里要暖和大明,你记住,最珍贵的不是棉袄,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谊。

"火光映照着他的脸庞,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二叔的旧棉袄里,装着的是一颗最宝贵的心。一颗朴实无华,却温暖无数人的心。

上一篇: 秦末那场农民起义,咋就让一个王朝说变就变了?
下一篇: 短发女生今夏炸街秘诀:发型+穿搭双buff,谁看了不回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