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区吃饭,不得不提的四种食物,内地人不一定吃的习惯

网络来源 123 2025-07-16

西藏是世界的第三极,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的极地气候,造就了人们独特的饮食风俗,在高寒的西藏高原上,有扎实的青稞糌粑可以充饥,热腾腾的酥油茶可以驱寒,风干的牛羊肉和美味的甜茶,可以补充热量及体力所以,糟粑、酥油、茶叶、牛羊肉成为西藏饮食的“四宝”。

小编曾经两次进藏,并且在山南地区呆过半个月藏区常可看到一些藏民围坐一起,以牛粪当燃料,用大锅煮着茶水,外加一袋青稞糌粑及酥油,兴高采烈地吃起野餐来外来游客如能加入他们的行列,和他们席地而坐,一边嚼糟粑一边喝青稞酒,谈天说地,指手画脚,最能融入藏族的生活之中。

青稞糌粑糌粑是藏民的主食,更是使他们代代绵延不绝的大功臣他们一日三餐不可无此君,和汉族的米饭一样地重要糌粑,名字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炒(青稞)面粉青稞是一种适合在高原上生长的大麦,磨成粉后质地比小麦面粉粗些。

糟粑的做法,是先将青稞炒熟、磨粉、不过筛,然后用手将青稞面粉与酥油拌匀,再捏成小团供食成品颜色棕灰,形状不规则,“食不厌精,绘不厌细”的汉族,总嫌它粗粝难食

藏族吃糌粑时有一套规矩他们在碗里放一些酥油,冲入茶水,添上炒熟的青稞面粉,再用手搅拌搅拌时要非常小心,得用中指将面粉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他们再将碗转动,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面粉压入茶水中等到面粉、茶水、酥油均匀混合,能用手捏成面团时,就可以进食了。

吃糌粑的时候,他们还不能休息,得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面粉,将它捏合成团,再用手往嘴里送,辛苦得很,怪不得藏族里几乎没有胖子。他们吃饭时不用筷子、勺子等道具,只用手抓,和维吾尔族、印度人有点相似。

许多藏族以游牧为生,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来充饥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就像吃泡面一样。

有时,他们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干脆把糌粑倒进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不久后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糌粑团了酥油拉萨的八角街市集不时可以看到卖酥油的摊子那些酥油大块大块的,呈淡黄色,有点像方的乳酪,但味道比乳酪甜多了。

因为酥油虽是从牛、羊奶里提炼出来的,但制作时没经过“杀菌”的手续,滋味比较原始些每个藏族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它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以前,西藏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颇为特殊他们全用人力提炼,将奶汁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淡黄色的脂肪时,再舀起来灌进皮口袋里,冷却了便成酥油,和西方人做乳酪的方法很相似。

现在,许多地方开始机器化,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牛奶,每百斤牛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雪董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用来打酥油茶喝,或放在糟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藏语称为“卡赛”——得用酥油来炸“卡赛”的种类很多:耳朵状的叫“苦果”、长条形的叫“那夏”、麻花形的叫“木东”、圆盘状的叫“布鲁”、勺子形的叫“宾多”,素材是酥油和白面。

酥油可以用来点灯、送礼西藏的庙里,举凡大昭寺、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内,无不舍蜡烛而点酥油灯,洋溢着一股腻人的酥油味儿而藏人笃信佛教,诣庙礼佛时多以酥油、哈达(一种白色的细纱布)为献礼

卡赛布鲁

酥油灯茶叶茶叶是藏民日常生活的恩物他们会在家里熬上一壶砖茶,当日常饮料饮用每当有客人来访或需要补充能量时,他们才打酥油茶制法是: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兑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木棒)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为酥油茶了,通常以木碗盛茶来待客。

至于他们所用茶砖的种类,多半是来自云南的普洱茶藏族的日常食物少菜多肉,缺乏维生素C,而茶叶富含维生素C可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脏病茶的做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普通酥油茶,茶里只加酥油、盐巴,滋味不太美妙。

第二种,是加料酥油茶。那是在打茶时,加进核桃仁、葡萄干、鸡蛋、牛奶混打,茶味甜润可口,芬芳扑鼻,那才是招待客人的上品。

第三种是甜茶,那是用红茶熬煮,再加牛奶、白糖制成的。藏族人很爱喝,所以在拉萨、日喀则等大城市的街头,不时出现甜茶馆,是当地人的社交场所,就像咱们的咖啡屋或酒吧一样。

藏族以酥油茶待客时,还有一套规矩当客人让座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先拿一个木碗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这时客人还不能马上喝,需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才能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吹一口气,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喝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

”使他们听得心花怒放

然后,当你把碗放回桌上时,热情的主人会再给你添满,如此边喝边添,边添边喝,没完没了假如你不想再喝了,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又把碗添满,你就摆着不动等到你准备告辞时,再连着多喝几口,但也不能完全喝干,碗里要留点漂着油花的茶水,以示年年有余,才能握手而别。

牛羊肉西藏人普遍爱吃肉,以牛、羊肉为主他们只吃偶蹄类牲畜,不吃奇蹄类的,只有牛、羊肉能成为他们的盘中餐,猪肉则避之唯恐不及当地气候高寒,肉干可以终年不坏,所以成为他们的主食肉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整只牲畜风干保存;另一种是切成一尺长一寸宽的肉条,撒上调味品,如盐、干辣椒等,挂在通风处吹干。

风干肉的制作,一般在冬天十一月底进行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绝不怕鲜肉腐坏他们先把牛、羊肉割下,挂在阴凉处,让其冰冻风干,既去水分又保持鲜味到了隔年三月以后,就可以拿下来烤食或生食,也方便出外远行,滋味甚佳。

他们爱吃羊肉、羊内脏,并发明了不少食谱,如萝卜萝果、灌羊肠、灌羊肺、火烧羊肝等萝卜萝果,就是萝卜炖羊肉,做法是把羊肉剁成块,放入锅中加盐煮熟,然后把萝卜去皮,切成厚度适宜的圆块,再另用一锅稍煮一下,滤干后投入肉锅内,放入生姜、盐巴、花椒,搅拌后略加烹煮,再放葱调味,就成为一锅香喷喷的佳肴了!。

灌羊肠,是把羊肠煮得半熟,再将羊肉及茴香、盐、胡椒、野葱调味拌匀后,用来灌满肠子,然后煮熟冷却,再切成一节一节的,油炒来吃。

灌羊肺,则先用面粉做稀糊,把各种作料磨成细粉和水汁,加少许香油调匀,然后灌满羊肺,放入开水中煮片刻后,捞出冷去再切片油炒即成烹调手续相当繁复,成品也香浓味美西藏是个神秘而又圣洁的地方,朋友们如果有空,应该去西藏看看,品味一下藏区特有的食物,感受一下西藏特有的风味。

小编毕竟只去过西藏两次,对西藏有经验的朋友们,不妨在讨论区留言,大家讨论一下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

上一篇: 56岁窦唯在广州喝咖啡,打扮朴素老气,身材肥胖,看起来非常油腻
下一篇: 拉萨最新美食地图,2022年进藏旅游的吃货必看(建议收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