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行 一张名片识怀集,怀集人请看
28 2025-07-11
家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清代画家金农的《自画像》这可不是一般的画,它藏着金农独特的人生密码!金农,“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诗、书、画、印样样精通,堪称全能选手他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出身布衣的他,一生未入仕途,却凭着自己的才华和独特个性,在艺术的江湖中闯出了一片天。
他游历四方,见识广博,文艺修养深厚,还自创了“漆书”,那字体,古朴稚拙,厚重浓黑,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有一股独特的金石味道,让人过目难忘
这幅《自画像》作于金农73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金农身着布衣,持杖侧身而立,神态平和,目光深邃他的形象,既有着真实的一面,又带着几分夸张和漫画的意味头部写实,浓密的长髯、细细的发辫、矍铄的双目,将他奇倔傲世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身体部分则不求形似,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他独特的气质,仿佛在告诉世人: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金农为啥要画这幅自画像呢?原来,他是为了寄给多年未见的老友丁隐君在画的题识中,金农深情地写道:“隐君不见余近五载矣,能不思之乎!他日归江上,与隐君杖履相接,高吟揽胜,吾衰容尚不失山林气象也”在那个没有照片、没有微信的时代,这幅画,就是他对老友思念的寄托,也是他想让老友看到自己当下模样的方式。
就像那句诗说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金农对友情的珍视,都藏在了这幅画里
从绘画手法上看,金农采用了减笔白描法,寥寥几根线条,就勾勒出了“疏髯高颧”的外貌特征线条起伏顿挫,若断若连,生涩稚拙,带着书法用笔的韵味,和他那古朴的“漆书”题字相得益彰整个画面,没有多余的背景,只通过人物的姿态、服饰和道具,就传达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气质,那种“嗜奇、古怪的山林气象”,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到了金农本人。
这幅《自画像》,不仅仅是一幅简单的肖像画,它更是金农对自我的认知和表达在那个传统绘画追求形似的时代,金农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笔墨和精神的韵味,这无疑是对传统肖像画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他就像一个特立独行的先锋,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文人的情趣和审美,告诉世人:艺术,不止有一种可能!。
当代作家冯骥才曾评价这幅画:“缓缓行笔中,笔锋不断变化,使线条富于奇异的美感和韵味”而书画家陈振濂也称赞道:“他以极简的一笔画方式,作极传神的人物形态,其间所包含的神韵的把握、技巧的锤炼、线条的概括,以及背景纯出以空白的空旷处理,在在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的高超精湛的修养与素质。
”家人们,看完金农的《自画像》,你是不是也被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友情的珍视所打动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吧,咱们一起聊聊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文化#书画艺术#晒图笔记大赛#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