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朱一龙炸油条、代杨紫骑马!横店小哥揭秘:有明星要找30个替身
91 2025-07-07
最近刷小红书,发现以前晒lululemon瑜伽裤的姐妹,现在都在晒Alo的网球裙和华夫格套装——亮粉色、柠檬黄的运动内衣,配着“LA街头风”的文案,评论区全是“求链接”“这才是新中产标配”。
更离谱的是,2024年天猫双11运动户外新商榜里,“Alo旗舰店”居然杀到第十名,可这店根本不是官方授权的!
从“lulu平替”到“中产新宠”,Alo凭啥逆袭?两年前,穿lululemon还是中产的时尚暗号,现在你要还穿低饱和度的lulu瑜伽裤,可能会被说“太经典”——毕竟Alo的荧光粉运动内衣、微喇瑜伽裤、智秀同款网球裙,早成了年轻中产的“时尚身份证”。
Alo的走红,首先赢在“反套路”。
lululemon主打“穿上就能安心做瑜伽”的舒适感,Alo却把瑜伽裤当高定设计:V领、镂空、绑带这些小心机,把“显身材”刻进每根线里;基础款瑜伽裤能搭Chanel外套,官网文案直接写“穿Alo的女孩不该出现在健身房,该在LA街头”。
这种“精英运动”的定位,精准戳中了中产的“氛围感刚需”——不是真要冲浪,而是要拍出“自由又有钱”的照片。
更绝的是它的“全能单品”策略。
瑜伽裤只是入门款,真正让Alo出圈的是网球裙:配卫衣是韩式学院风,搭Polo衫像豪门千金,连条纹衫都能穿出文艺感。
小红书上有姐妹吐槽:“穿上它在公园散步,都觉得自己下一秒要去打高尔夫”。
这种“假装在过美国西海岸生活”的幻觉,比瑜伽裤更能满足中产的“身份展演”需求。
抢的是衣服?其实是“白女审美”的入场券Alo的爆火,本质是“白女审美”的又一次胜利。
什么是“白女审美”?
没人能说清具体标准,但模板很统一:自信、松弛、young and rich,连穿搭公式都明码标价——优雅选Skims+Goyard,运动选Alo/lulu+Stanley杯,文艺选miumiu/拉夫劳伦。
这些品牌像一串密码,消费它们就像在敲中产的门:“看,我和她们一样自由。”
但lululemon正在被嫌弃。
北美市场数据最扎心:lululemon美洲地区营收增长从两位数跌到2%,而Alo的销售额直接飙升276%;63%的lululemon用户转向Alo,因为Z世代觉得lulu“是妈妈穿的”。
Alo聪明地抓住了这波审美迭代——用更鲜艳的颜色、更时髦的设计,把“白女审美”从“经典款”升级成“年轻款”,成了新的“入场券”狂欢背后:是消费自由,还是新的焦虑?Alo的爆火,也撕开了中产消费的另一面小红书上搜“Alo华夫格”,全是“站直拍照会暴露小肚子”“选大一号就没型”的吐槽——看似松弛的针织套装,其实是“身材照妖镜”。
有姐妹试穿后崩溃:“以前穿lulu只担心腿粗,现在穿Alo,骨盆前倾、大腿前凸全被扒光了”所谓的“自由感”,背后是更严苛的身材标准对lululemon来说,这场“被取代”的危机更现实为了守住市场,它开始下沉:在二三线城市开新店,去抖音直播卖货,甚至推出更贴合中国人体型的产品线。
但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2024年年初到8月,lululemon股价一度腰斩,至今仍跌超21%而Alo这边,2022年营收就超10亿美元,2023年估值冲到100亿,还计划2025年在上海开首店,野心昭然。
当Alo成为新“经典”,我们该追什么?有人说,Alo不过是下一个lululemon——等更年轻的品牌出现,它也会被贴上“老气”标签这话说得扎心,却也真实从BM到skims,从lulu到Alo,所谓的“潮流”从来都是“白女审美”的循环,而我们追逐的,不过是别人定义的“自由”。
但消费不该是“照抄作业”那些为Alo挤地铁代购的女孩,那些对着镜子调整角度拍Alo的姐妹,或许该问问自己:穿这件衣服,是真的喜欢它的设计,还是想活成别人定义的“中产模板”?毕竟,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穿某件衣服就能拥有的。
当我们不再为“白女审美”买单,当更多品牌开始尊重多元身材、多元文化,或许才能迎来真正的“穿衣自由”——那时候,Alo是红是凉,可能真的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