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睡衣如何挑选?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188 2025-07-05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叶秋蕙藏族民居家的房子、厨房、牛毛帐篷……无需远行,就能在杭州感受四川甘孜的文化风情?没错,横断山脉的风已经吹到杭州近日,“横断秘境·四川甘孜文化展”已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临展厅正式亮相了,展期持续至9月1日。
历史上,中国西北地区氐羌系民族南下、西南地区越濮系民族北上,汉族西进、藏族东渐的民族走廊地带至唐宋,茶马古道因茶马互市而兴,从此这里有了一条由茶叶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川藏道甘孜的繁华,由此造就至今,仍然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等25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居住。
本次展览展出了近300件(套)来自甘孜州的展品,从高原栖居、高原烟火、雪域匠心、守“艺”新生这四个单元为大家解读横断秘境,感受大美甘孜走了一圈展厅,感受最深的就是当地文化的特色,通过实景展示,更直观更有意思。
比如甘孜当地的建筑甘孜州境内江河支流纵横,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独具特性,最为直观的体现是在建筑上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古人累石而居的痕迹如今,我们看到的村落,依山势而建,选择平坦宽大的台地建其根基每一幢建筑都包含了村庄所处的地理环境、日照、风向等元素。
甘孜所基大部分的建筑都是以石砌结构为主,展厅里就有几个各式各样的房屋模型,你会发现,当地民居多数为三层建筑,一楼养牲畜,二楼住人,三楼当晒台。
丹巴县中路民居建筑模型 甘孜州民族博物馆 藏
炉霍县崩科民居建筑模型 甘孜州民族博物馆 藏有了房子,必然有锅碗瓢盆和厨房甘孜州当地的黑陶烧制技艺非常有名,现场就有实物,叫秦汉嵌铜泡黑陶双耳罐“嵌铜泡”的前缀,其实是黑陶在制好器型之后,没有第一时间进行烧制,而是在上面再加层青铜作为装饰,再共同烧制出来。
黑陶双耳罐记是甘孜州民族博物馆的“宝贝”,曾代表甘孜州远渡重洋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亮相过。
秦汉嵌铜泡黑陶双耳罐 甘孜州民族博物馆 藏展厅里,有一面灰扑扑雕满各种图案的墙面,前面有两个灶眼,还放着不少厨具,还真是把当地灶台“搬”到了现场。大家猜一猜,墙面上哪个形象是“灶神”?
另外一个展厅实景,就是大家都很感兴趣的“牛毛帐篷”。一进去,地上放着一堆的牛皮袋,干嘛用的?搬家用的。甘孜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转换草场时,就是用这些牛皮袋来打包所有的家当粮食,用牦牛驮走,很方便。
左上角皆为牛皮袋四川有八项世界级非遗项目,其中四项在甘孜州氧气稀缺、气候寒冷,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锤炼、錾刻、绘画、雕琢、打磨,这些无形的手艺,附着于有形的金属、纸张、泥土、石头上面,成就了一幅幅墨宝丹青,一件件精工雕刻。
可以去瞧瞧藏族男子的“打火机”长什么样,它的名字叫“打火镰”,这次展示的是土司随身携带的,相当精美。
清代银质嵌珠打火镰 甘孜州民族博物馆 藏藏文在历史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藏文的书写形式也有1000多种。甘孜州主要是以德格藏文书法为主,它被称之为是“康体”或“德体”。
藏文书法家、德格藏文书法传承人、古藏文书法传承人嘎松多吉现场书写藏文书法本次展览在展览尾厅设置了“特色展品集章打卡”“吉祥八宝图填色”“我心中的甘孜留话本”三项常设互动;展期内还有“文物拼图体验”“牛羊毛编织体验”“藏服穿搭体验”“我眼中的甘孜绘画创作”等活动,与观众一起深一度探秘甘孜文化。
集章打卡
互动体验作品同期,工美馆一楼大厅举办的“横断秘境——行摄甘孜图片展”,则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每一帧画面都是通往甘孜魅力深处的窗口,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片遥远而又神秘的天地间。
图片展厅新闻+2022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启动了与四川省甘孜州的“传统工艺社会传承”项目合作至今,双方在工艺美术与非遗技艺、博物馆教育课程与文创开发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策划了各类展览交流。
2023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带着“钱塘匠心·杭州工艺美术甘孜展”去到了甘孜州;2024年,甘孜州民族博物馆的“横断秘境·四川甘孜文化展”如期而至,这是杭甘交流美丽篇章的续写,更是烟雨江南与雪域高原的又一次双向奔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