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迎来年度第二个高温橙色预警,这群姐姐为何穿着旗袍游花园洋房?

网络来源 83 2025-05-28

8月9日下午两点,上海迎来年度第二个高温橙色预警,中心城区最高气温达到37℃冒着高温,市妇联指导、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和上海沪剧院主办的“玫瑰传旗,沪剧与旗袍的优雅之约”在上海沪剧院新址汾阳路150号举行,嘉宾们穿着色彩斑斓的旗袍,携手沪剧传承人游览花园洋房,传递“上海的声音”。

百年前,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建造了汾阳路150号这座特别的建筑,在抗战结束后成为白崇禧及其子白先勇的府邸,俗称“白公馆”沪剧院去年年底正式成为“白公馆”的新主人活动中,海派旗袍文化大使、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讲述《西装旗袍与沪剧》背后的故事,探索海派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方式、演变过程,带来沪剧经典唱段。

她还带领嘉宾漫游“白公馆”花园、参观沪剧文化展厅上世纪3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年代,同时期代表上海声音的沪剧也开始以“西装旗袍戏”表演形式在上海红火发展起来旗袍与沪剧在碰撞中诞生250多出“西装旗袍戏”,这些题材来自社会新闻、现代小说和中外戏剧,改编自戏剧大师曹禺处女作《雷雨》就是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舞台版本《雷雨》中,茅善玉穿了绿色、紫色、黄色三套旗袍,沪剧电影《雷雨》又新增黑色、淡粉色两套旗袍,“旗袍与沪剧相遇,是两种优秀的海派非遗传统交融”茅善玉说

去年10月,沪剧电影《雷雨》观摩赏析活动在新天地影城举行,200名身着靓丽旗袍的爱好者参加活动影片放映后,茅善玉与《雷雨》主演陈瑜、洪豆豆,在“玫瑰传旗,因你更美”活动与戏迷们交流拍摄点点滴滴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沈慧琴流着泪看完电影,这是她第三次看《雷雨》,“完全看不厌,我还会跟着一起哼,沪剧与旗袍的碰撞非常有韵味。

《雷雨》鼓励我们将海派旗袍文化发扬光大”活动中,沈慧琴透露,受疫情影响,这是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今年第一次组织交流活动,1500位会员中只有80人幸运入选,“穿着旗袍看历史建筑,也启发我们向西装旗袍戏偷师,将弘扬海派文化的旗袍走秀变成更有沉浸感的舞台剧。

上海市妇联副主席王剑璋表示,沪剧与旗袍都是非遗财富,她鼓励女性同胞传承精神之美,用巾帼故事彰显时代芳华活动现场,上海时尚梦想中老年模特舞蹈艺术团团员们身着各色绣花旗袍,演绎家喻户晓的《紫竹调》沪剧“燕燕做媒”、上海滑稽戏部分剧目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调,2006年,茅善玉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紫竹调》。

旗袍秀将女子的婉约曼妙与江南雅韵结合得淋漓尽致北京传世技艺旗袍非遗传承人刘美玲女士携美玲旗袍艺术团带来了一组绘画山水旗袍作品,传统国画手法兼容西方绘画技法,结合手工刺绣,色彩斑斓,飘逸大气刘美玲还将亲自绘制的扇面赠送给茅善玉。

茅善玉感慨,“沪剧与海派旗袍的发展始终和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息息相关,二者以声音、影像、服饰记录着上海独有的语言特征、文化记忆和风土人情,彰显浓厚的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魅力”近期白公馆连续对社会各界开放,受到好评,茅善玉表示,沪剧院将有效利用这栋101岁的建筑,深化沪剧艺术与海派文化密切联系,计划十月起每月设定一天开放日,并研发沉浸式戏剧吸引年轻观众,“剧场是综合艺术,在汾阳路150号,我们可以推出新型样式的戏剧,两条腿走路,开辟两个演艺战场。

”来源:作者:诸葛漪

上一篇: 直击高考首日!安徽黄山家长顶高温穿旗袍送考,寓意“旗开得胜”
下一篇: 织锦缎旗袍衣服的洗烫和保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