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门换鞋”现象,聊聊对“干净”的看法

小小兔 10 2025-05-25

现在中国城市里的居民都很习惯一件事,就是“进门换鞋”一般大多数房间,都会留有一个小小的玄关区域,这里布置着鞋柜,大家一进门,就会脱掉鞋子,换成居家才会穿的拖鞋,出门则反之当然,这种习惯基本上还是以城市居民为主,很少看到农村人搞这一套的。

无独有偶,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中国特有,几乎整个东亚一带,比如日本和韩国,也都一样,而且日韩还会设计出一种台阶,鞋子换在台阶下,换好之后才能上来真正入室,这样的场景,在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为何要换鞋,个中原因就太简单了,一个字:“脏”。

脏,真是个让人嫌弃的东西,因为似乎与疾病直接相关,穿着鞋子在室外走过,不知道会接触到什么样的“脏东西”,可千万别给带进家中来,就算只是“干净”的尘土,也会带来清扫的工作量,所以必须要换鞋在家里穿拖鞋,出门穿皮鞋或者运动鞋,无形之中,室内室外形成“隔离”,真是简单聪明的解决方案。

可是,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在欧美这样的国家,却很少有进门换鞋的习惯,尤其是对客人最初听到这个说法,我当然不信,心想那该多脏啊,甚至这个念头在脑海中飘过,都觉得脏了脑子可是,眼见为实,当我自己有机会在国外走进普通人家的时候,的的确确体验到了“不需换鞋”,第一次被主人如此要求之时,我的惊讶肯定直接写在了脸上。

此事虽小,但带给我的震撼却不小——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以我居住多年的德国为例,我住在一座靠近斯图加特的小城镇,小城依山而建,风景优美,外面的道路以柏油马路居多,上山的小路,也都铺设的很好,但绝不会很新,当然,通往山间的小路,自然是原始的泥土状态,我和邻居们都很喜欢爬山,不管是锻炼身体、遛狗,还是社交,所以可以想见,即使是房子门口铺好的路,也不会太过洁净。

然而,当我去邻居家做客时,从未有任何一次,被人要求换鞋,当然,门口也无鞋可换,只有主人家,自己为了舒坦,可能留有一两双居家鞋,显然也不是给我准备的至于鞋套,更是闻所未闻后来,我也要接待邻居,当大家鱼贯而入我的客厅,丝毫没有换鞋的想法时,我那时内心是极度崩溃的,不过,中国人的好客作风和面子,让我彻底打消了换鞋的念头;当然,那些上门维修烧水锅炉、给花园安装栅栏的师傅们,也从来没见谁带过鞋套,都是大大咧咧直接往门里走。

所以,逐渐的我也就习惯了而且,不止习惯了,我还开始重新反思了自己对于干净的看法可能是因为中国发展中的原因,医疗条件的落后,让中国人特别珍惜干净,吃穿住行,样样都开始讲究干净,一点点的污迹都变得没法儿接受。

“干净”像是个无底洞,没有尽头——我们每天洗澡,在自己的身体上涂抹各种日用化学品;掉在地板上的薯条,我们看也不看就将之丢弃;我们绝无可能把鞋子跟衣服放在一起洗;看到孩子在草地上翻滚,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脏”而非“快乐”……

我们把自己搞得一尘不染,这样真的好吗?以前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干净”感觉就像天经地义一样,不干净总是意味着不卫生,不卫生就意味着生病,生病当然不是好事,所以反推回来,必须保持干净但是,慢慢地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干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清除表面的一些污垢,我觉得还能理解,但是,污垢除了视觉上感觉不好之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它所携带的大量看不见的微生物或者菌群然而,我们人类的身体,本身就存在着数量极其庞大的微生物和菌群,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根本就活不下来,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站在那里,并不意味着一个生命,而是以人为主的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他们相互作用,我们的生命才能存在。

因此,我对于过度追求“干净”产生了怀疑身体是自然赋予的,它天生的免疫力才是抵抗疾病的关键,当我们使用很多外力来杀菌,或者通过保持洁净从而不接触细菌时,我们自己的免疫力就得不到锻炼他就像一个过度受宠被溺爱的小孩,等来了真正的麻烦,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应对。

所以,适度的清洁即可,过分地追求干净,很可能适得其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觉得和适度的微生物与细菌共存,才是更好的选择于是,我逐渐开始远离日化用品,洗澡虽然还是每天进行,但只拿热水冲冲,绝不使用任何沐浴露;薯条掉在地上,我现在肯定立即捡起来,吹吹就吃;鞋子扔洗衣机,我早就习惯了;至于孩子们,我会把他们推到泥地里去玩耍。

当然,我不觉得现在我们可以进门不用换鞋了,毕竟这还是和大环境有关系,所以,还是乖乖把鞋换好再进门吧。

上一篇: 开门见厅没玄关?建议大家做个“假玄关”,穿衣换鞋太方便
下一篇: 吴谨言展现真正的舞台女王,变色短裙搭配白色衬衣尽显清纯气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