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优秀原创评选 第15期:设备千金不敌技巧三招?切磋摄影真奥义
138 2025-05-19
青岛日报2020年10月26日7版我们可以绘制一幅写生地图,告诉人们这是一座最适合水彩写生游走的城市——以写生之名重新发现青岛周末,袁琳带领的写生团队向崂山进发上周,由她担任培训讲师的业余水彩学习班把画架支进了老城区青岛市美术馆的园子里;几天前她又与几位水彩创作者一同去太平角的建筑院落写生;这次的目的地则是北九水的青山村,和绝大多数进山的写生团队一样,她们会在山中的民宿住上一晚,收纳一昼夜的山光海色。
袁琳带领的写生团队在老舍故居写生王 雷 摄频繁迁移的场景是一名青岛写生者的日常每年,游走在这座城市的本土抑或外地写生者的数量无从详计,却自成规模从城区到市郊,从海滨到山野,从自然到人文,艺术家与狂热的水彩爱好者在青岛日益密集地开疆拓土,寻觅属于自己的一方城市写生领地,美景入画之余,身心亦纵情山海,艺术与生活如此紧密地交织……或许以写生之名重新发现青岛,才是这座城市最佳的打开方式。
穿越老城和山海——广阔的写生视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本土画家都会记得青岛中山公园里的“三棵树”,它几乎成为青岛写生者必达的胜地,一处充满自然之美、几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入画的宝地特别到了秋天,几乎每天都有画家在此聚集写生,他们宣称,那里的静寂空气中听得到树叶落在地面的声响。
“三棵树”的写生秘境早已消逝,聚集写生的传统却传承蔓延开来写生者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高冬每年都会带学生长途奔袭到青岛写生,20年不曾中断的习惯,今年因为疫情未能成行,让他颇觉遗憾:“20年了,每年至少三周。
我对青岛的熟悉程度绝不比一般的青岛人差”20年,高冬和他的学生们的写生地图,也从观象山到四方路和黄岛路一带的百年建筑,一直延伸到崂山的王哥庄电话那端,他亦得意地向记者描摹仰口隧道开通前的盘山路径,据说靠近昔日崂山景区大门的一处最早的别墅酒店,还留有他的设计印迹;写生团队的定点食宿,也跟随一位将生意不断做大做强的刘大姐,穿越老城,沿着海岸,一路东进。
时间与时代,赋予了青岛更广阔的写生视野画家的视野也在转向对于当下新的风景与环境的描摹两年前将美国密苏里州水彩画协会的国际水彩年度大展连同国内外知名水彩画家引入青岛的史希强,更希望通过画界大咖青岛写生的名家效应,来演绎推介写生这一优质城市文化资源:“依山傍海又拥有早期西化历史的青岛是天然的写生基地,吴冠中之后,又有多少名家在此写生创作……甚至渔村、渔民、废弃的渔船,这些都是艺术家的灵感之源,正是它们给了在此写生的国内水彩名家关维兴灵感,连续创作了富有生趣的大量当代人物水彩作品。
”在他看来,“艺术家对于城市的推介作用,被忽略了;写生这一城市资源富矿,以及它所具有的广泛传播力,正待被撬动标注网红写生地——升级的美术采风史希强最近受邀参加了在浙江海宁丁桥镇梁家墩举行的第五届我爱水彩论坛全国水彩作品展暨走进梁家墩写生采风活动。
这座“中国最美乡村”,依托水彩写生集聚艺术资源的能力,让他感触颇深“那里有包括钱塘潮在内的丰富自然资源,但是如何推介利用好这些资源,他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发展办法,直到引入了上海美协水彩水粉画艺委会主任平龙,我爱水彩论坛艺术总监马百齐等等一众美术界大咖……”。
短短四年间,梁家墩不仅成为水彩学术性写生讲座的举办基地,还创建了美术馆,从10月6日至12日,就在水彩系列活动举办的一周时间里,村里的民宿爆满,酒店餐饮、茶馆酒吧兴盛……将自己标注为网红写生地的四年里,名不见经传的梁家墩已将自发的美术采风活动升级为规模化的写生产业。
天主教堂等诸多有特色的老建筑都是水彩“写生地”王 雷 摄写生,不再只是艺术家个人的创作行为,也不只是数次深入生活的采风活动,它正在走向纵深,成为国内诸多城市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重要载体早在七年前,袁琳就曾通过网上论坛报名参加了去浙江丽水松阳的采风写生活动,近十年,来自各地艺术家的口碑传播和当地政府的持续投入推进,“松阳798”已是名声在外,当地利用一个最大的废弃谷仓改建写生基地,接待来自各地的写生群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写生地标。
艺术家与地方资源的聚合效应,把会展业、文旅产业、教育培训业有机整合起来,给当地带来了发展生机振兴原生品位——更具个性的城乡塑造在常年国内外游走写生的高冬看来,写生实在是最好的城乡艺术时尚氛围的塑造者“写生是把美好的生活记录下来的方式,是一种技术手段。
废弃的渔船,老旧的物件,都是重要的地方特色素材,过于刻意地整齐划一反而缺少了应有的温度艺术家期待在写生中发现更具个性气质的场域和风物,拒绝千篇一律、千城一面” 高冬认为,写生的产业化推进或将影响一方个性文化品位的保留和提振,同时对环境氛围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改善。
位于崂山南九水河上游的大石社区,正悄然发生着高冬所谓的写生带来的嬗变今年6月,青岛市美协将《青岛美术百年水彩画卷》的首发式选在这里举办,这处水彩主题的乡村的写生生态正式浮出水面:在大石村的黄金地段,大石水库旁,“艺术·大石”的醒目招牌下是大石社区文化交流中心,也是社区写生创作的中心基地。
青岛水彩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就坐落在水库的对岸,多位本土及外地水彩画家的工作室在这里布局,甚至在艺术家的带动下,通过手把手的培训,当地的村民也开始拿起画笔,以崂山花卉为描摹对象的水彩写生演练有模有样,已初步显现市场效益……。
市美协参与共建的“水彩小镇”计划很快获得了社区所在的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的回应,今年夏天,正当当地首批居民学员的水彩写生培训渐入佳境之际,社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业已提上日程,更加精细化的艺术氛围的打造已经开启在日前新鲜出炉的沙子口街道乡村振兴产业布局规划方案中,“南九水休闲艺术示范带”的概念首度面世,以大石社区画家村的打造为核心,提出了建设集艺术写生创作、生态旅游、精品农园、高端民宿等为一体的心灵度假之地的愿景。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将绘制出青岛的写生地图,在上面标注独属于这座城市的写生攻略,告诉人们这是一座最适合水彩写生游走的城市。(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