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用一个安全帽和一根PPR水管自制了一把长把水舀
137 2025-05-18
文 | 麦琼不久前,网上一些朋友讨论社会生活中对女性存在隐形歧视,因为生活在一个为男性设计的世界里其中也谈及学习钢琴的性别歧视问题,并若有其事地举出钢琴设计制作中对女性演奏、学习的不利之处,譬如键宽的尺寸是为男性设计,许多女性由于手小,演奏八度存在困难,或者干脆够不着;又如钢琴设计的不合理,使得女性练琴容易手指受伤和有更多劳损风险等。
(详见原文)以当今文明世界的观念,歧视是很严重的问题钢琴果真是为男性设计的乐器吗?这似乎颠覆人们的认知从历史的角度看,似乎没人能指出钢琴只为男性的演奏学习而存在,哪怕是对男性有所倾斜而排斥女性如果只因为男性钢琴家和作曲家居多就作出这样的简单推论——钢琴是男人的乐器,甚至作为指摘男权社会的靶子,怎么听来都觉得滑稽。
事实是,键盘乐器之初,尤其是现代钢琴出现成为家庭乐器之后,女性的消费者是比较普遍的,18至19世纪的家庭题材绘画和生活照片中女性往往都是弹琴的主角
莫扎特、贝多芬、车尔尼、维克多等钢琴家的弟子中,有名有姓的女孩不在少数钢琴教材中曾经熟悉的广告语“学习钢琴对于一位淑女来说是一种必备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钢琴能提高淑女对艺术的鉴赏力”,亦成为社会共识也就是说,钢琴经过与其他乐器的百年博弈,逐渐成为乐器之王,一定程度上是拜女性消费者的推动。
19世纪的维也纳、巴黎、伦敦、柏林、纽约等商业城市,乡村女工涌入城市工厂,她们的学习、娱乐是推动钢琴普及和文化活动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早期的钢琴的设计者是否男性?这个不难找到历史事实,从18世纪的克里斯朵夫里、19世纪的斯坦威,到20世纪的山叶寅楠(雅马哈),设计者都是男性。
但他们的设计钢琴理念是否倾向于男性需求或对权力的依附,显然难以找到只言片语的事实根据从制作技术和工艺看,钢琴从贵族的客厅和贵族小姐的梳妆台装饰功能走向中产阶级家庭和学校教育之后,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承载。
在300年的钢琴发展史上,设计制作者大多在钢琴的击弦机、音板、材质和外形上做文章,解决音质、音量和耐用性等问题,却极少听说为“适应什么人演奏”而伤脑筋根据现在的教育理念,钢琴演奏是小肌肉群的训练,应当有针对孩子与成年人的相应钢琴键盘设计,但是厂商并没有为此作出努力。
有趣的是,1932年出版的汤普森钢琴教材,确实有分别为男孩和女孩的学习而写,但是与歧视就没有半点关系了将女性练琴中出现的伤害归咎于钢琴琴键的设计,恐怕还需要更加缜密的科学调查和论证钢琴的改良中,键盘的设计自然与演奏关系密切,也是解决演奏技法的关键。
杨科式(匈牙利音乐家保罗·冯·杨科的发明)的钢琴六层键盘,对于演奏非常方便,也得到李斯特的认可,并为德彪西的全音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可终究是抵不过传统的力量(习惯性与合理性),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推广最近周海宏教授设计的行走乐队琴,背着琴键分置于胸前的两侧,左右手方便。
这应该是键盘乐器的最新设计,其中考虑的也只是儿童琴与成人琴,而没有男女分别很多乐器的制作都会设计不同型号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和身体条件的需求,其中男女差别似乎没有年龄段差别来得明显和必要
现代钢琴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一定是遵循工业化原则作为文化产品,从商业逻辑看,钢琴的统一标准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减少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当然也考验其标准制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键是,商业的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那么,钢琴的设计和生产一定是针对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如果我们相信市场的“无形的手”的强大力量,就应该相信设计、制作者不会故意歧视女性消费者这一强大的消费力量退一步讲,即使钢琴的设计有男琴女琴的区别,也不能解决歧视问题。
因为手的大小和力量的强弱,并非只存在于男女之间何况男性间也存在不同年龄和不同人群的差别,无论以哪一族群为标准,都可能是对其他族群的歧视以这样的逻辑,需要大肺活量的管乐器无一不是歧视性乐器了
此外,钢琴的使用方面,也使得钢琴的设计必须强调普适性钢琴固然可以是私人拥有,也有专人专用的事实但是,钢琴一般具备“公用性质”,譬如学校里的教学用琴和音乐厅用琴,可曾听说过为男、女用琴而分别准备,可曾有人为此有过抱怨?因此,单凭网友给出的钢琴设计歧视女性的理据是比较牵强的。
以现在的目光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否存在歧视女性的问题,确实值得重视但是这关联到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历史维度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譬如说几十年前的大卡车、重型机械的驾驶等,可能在设计上的确更多考虑的是力量相对大一些的男性,而且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危险性也是一个考量因素。
换个角度,是否也可以看作是对女性的关怀?与此类似的情形是,缝纫机、刺绣机等精致的机器是否也歧视男性?男女差别客观存在,正如人的个性差别一样,是生活多元化、丰富多彩的客观基础文明的发展固然要消除,但是也忌讳将歧视泛化,这不利于社会和谐,甚或陷入“惊弓之鸟”的陷阱当中。
以后,钢琴(包括其他乐器)消费一定是全人类越来越旺盛的共同需求,不排除将来个性化设计会逐渐取代大一统的工业时代标准在不存在经济压力的情形下,就好像鞋子、衣服的消费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歧视的问题将不再成为困扰。
- THE END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不错过每条推送
张国勇:一家民营交响乐团的自强之路孩子钢琴弹不好,是家长自己没努力!刘沙:时代变了,不能让大众再认为民乐“土” | 人物西方媒体给郎朗新专辑《哥德堡变奏曲》都打了多少分?为中国合唱挤一挤“泡沫”,理一理乱象
钢琴“基本练习”:练什么、如何练?Q:想订阅《音乐周报》?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