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的王菲真的是盛世美颜,一袭黑裙成红毯焦点,港星都失色
75 2025-05-13
近两年,时尚圈好像刮起了一阵“外穿风”,内衣外穿,睡衣外穿……现在,连袜子也成为了一项炙手可热的时尚单品,各大网红和明星脚踩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袜子拗各种造型,那么袜子是现在才C位出道的吗?古代人穿不穿袜子呢?他们是注重实用还是美观呢?
一、袜子的前世今生1.袜子的历史可追溯千年以前中国古代最早的袜子距今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翻阅资料后发现,关于“袜子”早在《中华古今注》就有出现:“三代及周著角韈,以带系于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夏商周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就把兽皮的毛去掉,用来制作袜子了,但是当时可是没有松紧带的,袜子的固定只能靠带子绑在脚踝。
其中的“韈”字就通我们现在“袜”字分解来看,是个形声字,左边为形,《說文》:韋,相背也,意为皮革;右边为声,唐宋以前没有轻唇音,所以“韈”和“蔑”在这以前的读音是一样的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顾炎武也在其著作《日知录·卷二八》中也提到“古之袜子,大抵以皮为之。
”因此,我们大概可以推断出最早的袜子应该是一种呈倒三角形的需要用绳子固定的皮质衣物那么问题来了,用兽皮做材料的袜子会不会不透气?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古代,可怕的是,在面见“领导”时,可是要脱鞋的呀在《左传-哀公二十五年》中提到:“褚师声子韤而登席”,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在距今几千年的春秋卫国,卫国第29代国君卫出公举办了一个大型聚会,有个“大夫”名叫褚师声子偏偏穿着袜子来参加,这一穿不要紧,可惹怒了大BOSS,当时就宣布说要把他的脚给砍掉,褚师声子听到后吓得赶紧逃走了。
可见,在当时随随便便穿“袜子”出席重要场合真的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啊,可想而知,君臣一起脱皮制的袜子饮酒商讨大事,那个场面可谓是真辣眼睛可能正因为材质不易保存的原因,目前出土的文物中我们也没有亲眼见过出现这种“韵味十足”的袜子。
2.古人袜子的“真实面目”关于袜子最早的文物出现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也就是西汉辛追老太太的墓葬这双袜子现在被称为女式夹袜,绢丝质地,但形状与原来的并没有区别,依然有一根系带,用来固定袜子到东汉时期,袜子的形状才与今天有些相似,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出现过一个夫妻合葬的墓穴。
当时的考古资料上提到:“袜一双,延年益寿宜子孙锦制成长43、袜腰宽17、脚部宽11厘米袜带一双,红绸上刺绣,外加蓝绸带,长181、宽5厘米”这里袜应该就是现在没有系带的袜子,上面绘制延年益寿宜子孙锦图样,锦缎质地,而袜带应该就是红蓝搭配的裤子。
3.“袜”字的历史演变从汉字的演变中也可以看出袜子材质的改变东汉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有说道“襪,末也,在脚末也”夏商周时期的“韈”也从“韤”完成到“襪”的改变,从“革”到“韋”再到“衤”,袜子也经历从硬到软,从生皮到熟皮再到布帛绸缎的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二、古代人的袜子,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纨绔子弟”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听过,但是为何会有这种说法,还是跟袜子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现在人的衣裳通常是所有衣服品种的统称,而在古代,前人的衣裳其实是两个词,上身的衣服叫“衣”,下身穿的叫“裳”。
裳在身上穿着,虽然有种洒脱感,但一走动,两腿之间还是会呼呼的进风家里稍微有些闲钱的人会在小腿上套上长筒袜以用来保暖,这种初级防寒的袜子就被称为“绔”;更有钱的人当然不能用普通的材质啊,他们会选用上等的丝织品来做为袜子,这种袜子更加柔软细滑,也被称为就叫“纨”。
后来“纨绔子弟”也就被用来形容富家子弟了1. 袜子与古代礼节在等级森严的古代,袜子样式和颜色的选择也不是随心所欲的特别对于朝廷官员而言,稍有差错,丢了官职是小,丢了命可就不划算了就拿汉朝举例,在平常人们一般都是穿着白色的袜子,只有在参加重要的宗庙祭祀活动的时候,必须要穿着红色的袜子,这一点可以从《后汉书·舆服志》中看出:“祀宗庙诸祀则冠之,皆服袀玄,绛缘领袖为中衣,绛绔,示其赤心奉神也。
”
一直到明朝,红色的袜子依然还是皇帝的专属,据《明史·舆服志二》记载:“皇帝冕服,“襪、舄皆赤色”但是在平常,皇室贵族们的袜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2.皇宫深处的袜子魏晋、两汉之后,我们国家的纺织业开始出现,手工业也开始有了萌芽状态,宫里人穿的袜子也自然不能被称为“襪”,而是叫做罗袜,是一种丝织品。
坊间一直有这样的传说,魏文帝曹丕有个妃子,天资聪慧,善于发明创造,又追求漂亮,她认为以麻或者皮革制成的倒三角形袜子样子不仅难看,而且穿着及其不方便,就尝试着用就试着用稀疏而轻软的丝编织成袜子,去掉了系带,改成了现在直筒型,与现在袜子的轮廓基本相似。
话又说回来,故事的真实性没有史书记载,难以考证,但是在曹植的《洛神赋》中却真是的提到:“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张衡也在《南都赋》中说道“罗袜蹑蹀而容兴”,也就是用来形容美女穿着袜子走路曼妙的身姿不论魏文帝妃子的故事真假,罗袜确实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
到唐宋时期,皇室里袜子又被称为了“锦袜”,顾名思义,是由锦织成这其中又与杨贵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唐冯贽《记事珠》记载:“杨贵妃死之日,冯嵬媪得锦袜一只”《妃子所遗罗袜铭》中也提到:“罗袜罗袜,香尘生不绝。
细细圆圆,地下得琼钩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脱履露纤圆,恰似同衾见时节方知清梦事非虚,暗引相思几时歇?”
具体是罗袜还是锦袜,暂不做考究,大概意思是,在唐天宝十四年,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在慌忙中逃到了马嵬驿,但是这时候已经出现了“六军徘徊,持戟不进”的局面,迫于无奈,他只好诛杀被叫做红颜祸水的杨贵妃,达到稳定军心的目的。
高力士在奉命杀死杨贵妃之前,取下了她的一只袜子安史之乱之后,唐太宗李隆基还是忘不了杨贵妃,也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梦到了杨贵妃留下了一只袜子,梦醒之后,他就问高力士,“妃子受祸时遗一袜,汝收乎?”这时高力士就把袜子。
交给了唐玄宗,唐玄宗睹物思人,写出了《妃子所遗罗袜铭》《唐国史补》中也有另外一种说法:“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翫,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马嵬坡客店有个里有个厉害的老妇人,捡到了杨贵妃的一只袜子,并收藏了起来,让来凭吊的游客观赏,每次收取百钱,由此挣了不少钱,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元代,随着棉花广泛种植后,纺织业的不断发展,皇室贵族的袜子变成了“棉袜”。
到了明代,则出现了羊绒袜,皇室贵族们的袜子也当然是特供的白色羊绒袜,一般平民则穿的是旱羊绒袜清朝与明朝基本相似,平民穿的是棉袜,贵族有用绸缎为材料制作袜子,皇帝的袜子则是以金缎为边,通绣纹彩在故宫,我们就能看到康熙皇帝的袜子,那双袜子就是以织金缎缘口,上面是彩色的绣纹,通透纹彩,下面是用素色的丝绸进行拼接,不仅仅好看,做工精致、剪裁的考究、用料的仔细就令我们后人赞叹。
朝代的更替、纺织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袜子也在不断的做出改变 总的来说,从“韈”到“襪”到“袜”,祖先们的袜子与现代人的袜子从材质到形状也慢慢接近,夏商周时,只有皮革袜可供选择,秦汉多为绢丝质地,到隋唐五代出现了罗袜,元朝人喜爱棉袜,明朝多为羊绒袜,在清期皇室贵族又以绫罗制成者居多,民间则多穿棉袜。
从袜子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历史的演变,皇家等级制度的森严,当现在人或袜子配凉鞋、或短袜配球鞋凹各种造型时,可能想象不到这个不起眼的物品背后却蕴含着这么多的历史典故,古人的袜子其实也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去细细探究。
参考文献: 《中华古今注》、《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后汉书·舆服志》、《明史·舆服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