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幅写生“问园网师”

小小兔 3 2025-05-10

从唐代王维的《辋川图》,到元代倪瓒的《狮子林图》,再到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拙政园八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热衷于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园林艺术昨天(9月20日),“问园网师”第七届苏州园林写生中国画邀请展在网师园开幕。

国内12位实力派中青年画家的70余幅佳作惊艳亮相,以诗性的眼光丈量园内的一草一木和湖石流水,用抒情的笔墨写意经典园林的古意今情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

游客在观展此次邀请展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主办,苏州市留园管理处、彬龙美术馆承办今年四月初,主办方邀请徐雪村、姚媛、黄彦华、党建龙、于学波、方勇、姚永强、卢英、周松、侯震、孟昭翰、杨惟为12位画家走进网师园采风写生,他们来自中国东南西北,对园林的理解以及绘画的风格,都不尽相同。

经过近半年的时间,70余幅绘画作品终于完成,并在金秋这一江南园林最美的季节,向市民游客展出网师园位于僻静的苏州阔家头巷,它的占地面积仅拙政园的六分之一,却以小巧精致,清新雅逸著称虽然几经易主,但建立之初的“渔隐”之意一脉传承,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中高洁、神圣的追求。

据画史记载,张善孖和张大千兄弟俩曾寓居在网师园,张大千一生中创作精力最旺盛、艺术风格趋于成熟的阶段都是在网师园中度过的他在这里广交诗友,切磋画艺,章太炎、李根源、叶恭绰、徐悲鸿等名流常欢聚于此

写生作品于园林厅堂中展出本次邀请展策展人杨晓明表示,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而对于中国绘画艺术而言,园林又是非常重要的创作主题此次参展的画家们来到网师园,一方面游走于园林中,对景写生;另一方面通过瞻仰古人画作,致敬前辈先贤。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杨惟为,是本次展览年纪最小的参展画家,目前就职于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我到苏州已有六七年,之前一直想画园林,但迟迟未动笔原因就在于从古至今画园林的画家太多了,已经留存了许多经典的园林图画,而我想创作出不一样的园林绘画作品。

”杨惟为坦言道,“画画的人都晓得,有人画得像自己或者自己画得像别人,其实都不是让人高兴的事情”独特的绘画思路不能朝夕间获得,经过几年对园林艺术理解的积累,结合在校期间接受的中西融合绘画思想的熏陶,杨惟为创作出6幅网师园主题绘画作品,其中最令他满意的是在网师园殿春簃处的写生作品。

记者现场观察到,相比传统中国绘画,这幅作品以写意之笔营造出油画般的厚重效果其采用的色彩比较大胆、鲜明,视觉冲击力较强,且有很多肌理表现,比如太湖石的瘦、漏、皱、透特点,尽显无疑

写生作品于园林厅堂中展出南京书画院山水研究所所长姚媛同样创作了6幅绘画作品,她的作品意在表现园林中植物带来的视觉感动,别出机杼地将现代视觉经验引入画面“四月在这里写生时,正巧是牡丹盛开的季节在明媚的春光下,牡丹婀娜多姿,那一刹那打动了我。

”姚媛告诉记者,在创作时,她从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视角跳脱出来,有别于纯粹的摄影角度,突出表现了自己最想画的元素比如《网师园-牡丹》《网师园-紫藤》这两件作品,都刻意放大了牡丹和紫藤的比例,缩小了太湖石、亭台楼阁的比例,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意境。

参展画家进行作品研讨展览开幕当天,参展画家齐聚网师园进行作品研讨,以各自的角度来辨析中囯山水画与园林的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联,从“天人合一”这一古老的中国哲学命题出发,探寻中国画今后的发展路径据了解,截至今年,“问园姑苏”苏州园林写生中国画邀请展已走过7个年头,先后邀请70余位来自全国的画家走进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等古典园林采风写生。

随着活动的连年举办,在绘画界的口碑、影响力不断提升接下来,该活动还将走进艺圃、耦园、留园,希冀通过艺术家的笔触,呈现不同意境的苏州古典园林,留下更多优秀的作品(记者 凌欣炜)

上一篇: 「国画艺术」曾先国·姑苏溢彩——苏州园林写生作品
下一篇: 今天带你们来看看一位多才多艺全能广告平面模特,身材堪称完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