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莲花:云清女士夏季宽松半袖罩衫(有编织说明)
179 2025-05-07
当年刚学做菜那会儿,最怕的一件事儿就是高温热油锅着火,每次出现“锅中烧”的时候,我就急的原地转圈让我们家老太太笑话我说,“我们家儿子,做个菜还能表演出成语来-热锅上的蚂蚁”我相信,跟我有相同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也因为怕烧太热,油在锅里着火而选择低温炒菜的朋友更是数不胜数。
说句逆耳的话来,这也是大部分人做菜难吃的原因——怕高温,关小火我一直说,烹饪是门火尖儿上的艺术,火是厨师们的舞台从某种角度来说,温度越高,舞台越大有多人诟病厨师炒菜故意炫技,玩儿一些锅中烧的手段,实则损失了营养还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副作用。
但要是从辩证的角度来说,没有那把火,香味儿从哪来呢?如果厨师炒菜不够香,就有人会说了,“连个菜都炒不香,还当啥个厨子呢?”。
说火,其实是在说烹饪里的“温度控制”,温度的上限、温度的上升速度、适宜温度的维持等等,都是决定一道菜好吃与否的关键所在而这些,又会与火力大小、油水含量、灶头类型等有错综复杂的关联这篇文章里,我尽量把我总结过的与火与温度有关的知识交代出来,并且串成串儿给大家分享。
以求让有缘读到文章的朋友,能少走一些我曾经走过的弯路吧。
01 比热容和沸点抛开物理课本上专业的解释,比热容和沸点在烹饪上,决定了温度的上升速度和上限比热容越大,意味着想要让他升温,需要付出更多的热量而灶头的热功率恒定后,比热容越大则温度上升越慢,反之则越快烹饪中出现的两大液体:油和水比热容就相差很大。
例如烧热一锅水,会比烧热同等的油要慢很多而沸点,则关乎于温度的上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食用油的沸点则是300摄氏度左右在炒锅里,温度的上限决定了香味的表达程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香味儿越浓郁。
例如水煮,爆炒,油炸和烧烤四种烹饪方法制作同一种食材。以香味为重点的排名是,烧烤第一,油炸其次,然后是爆炒,最后才是水煮。
02 温度的上升速度和上限很多人做菜香味儿不足,口感发柴,其实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两个细节在炒菜时,伴随着每一次食材的下锅,炒锅里的温度都会随之下降而温度的下降,就会暂停香味的激发工作例如咱们常用的香料,香味因子的沸点都在150摄氏度以上,温度越高,香味儿才越足。
炒菜时,灶头热功率越大,锅里的水分越少,当温度下降后,再次升高的速度就越快温度的降低,除了让香味儿的获取效率大打折扣,还会让食材锁水的能力降低适当的高温,会让食材表面迅速熟化,从而从物理层面锁住内部汁水的外泄,保持滑嫩的口感。
如果温度太低,表面熟化过程慢,在保护层形成之前,内部汁水早就逃之夭夭了。带来的结局就是本味儿丢了,口感拆了,成菜还整的汤汤水水。
03 灶头热功率灶头的热功率,可以理解为火力的大小,热功率越大则火力越大选购的时候,热负荷越大,热效率越高则越好毕竟灶头是热量的来源,如果源头热量就少了,温度上生注定就快不了了当然了,家用灶头的热功率是有上限的,而且与气压也有一定的关系。
04 常用食用油的最高温度花生油沸点:335摄氏度;大豆油沸点:230到250摄氏度;玉米油沸点:246摄氏度左右;菜籽油沸点:335摄氏度左右;芝麻油沸点:215摄氏度左右;
从常用的食用油沸点数据来看,就可以从最高温度的层面上,大概给他们的使用用途做一些分类菜籽油和花生油温度更高,香味也更浓,适宜爆炒和煎炸玉米油和大豆油沸点略低,主要用作炒香油的沸点最低,不适合炒煎炸但是结合香味儿足沸点低的特点,更加证明香油适合作为出锅油来使用。
05 油温,与不同油温的用途说起油温时,我们并不会说多少摄氏度,而是常说几成油温按照300摄氏度为食用油最高温度来算,把300评论分为10份,每份分得30一成油温代表30摄氏度,以此类推,150摄氏度为5成油温,10成油温,则是300摄氏度。
油温2到3成的时候,适合做油炸花生米,油炸腰果之类的菜,因为坚果本身水分含量低,温度过高会使得食材糊化程度加快,不容易把握火候油温4成热左右,适合滑炒,例如京酱肉丝,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这类菜品肉丝和肉丁的第一步处理。
这个温度下,能帮助食材锁水,获得滑嫩的口感。
油温5成热,适合炒菜,5到6成左右的油温,刚好适宜葱姜蒜这炝锅三兄弟的发挥,下锅不用多久就能把腔味儿驱走请出香味儿油温6成热,适合爆炒和煎炸高油温的时候,食材下锅会让表面立刻定型熟化,不造成粘连并且高温还是去除腥味最高效的手段,温度的作用下,一切分子都会变得暴躁。
腥味儿走的快,香味儿来的也及时。再往上的油温,尽量就不要用了,温度太高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而且油会更容易燃烧带来一些危险。
06 香料炝锅的方法香料家族里,其实也分派别有适合烧炖的,比如草果,白芷,桂皮有适合烧烤的,比如孜然,辣椒还有适合炒菜的,例如名气最大的花椒,八角这篇文章里,重点说说香料炝锅的时候,该怎么用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
香料之所以香,来自于他们体内的挥发性油,不同的香料里,含有的香味儿不同常用来炝锅的花椒和八角,从香味角度上来说,其实最中庸,不算太浓,也不算太淡大部分的香料,含水量都不高其实说实话,含油量也不高,而且藏的比较深。
基于这两个特点来分析,用他们炝锅的时候,就不能像对付葱姜蒜一样,等油热了一下扔进锅里,把香味儿连拉带抢的请出来香料炝锅,要在油还是冷的时候开始下锅而且还有调小火力,让油慢慢升温在温度上升的过程中,逼着香料们一点点的把香味儿交出来,然后储存到油里。
等香味儿被榨干了,把香料捞出去扔掉,避免影响成菜的口感。做到只留其味,不见其形的效果为最佳。
以上这些说完后,就可以进入这篇文章的正题了——怎么调节锅里的温度?与其说怎么调节温度,不如说是选择用哪种方式给锅里降温通篇读下来以后,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道选择题,主动降温只有两个选项:调小火和加水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调小火,又在什么情况下加水降温呢?
油多水少,调火前面说过,油的比热容相对来说比较小,灶头火力的变化,能够快速的调控锅里温度的变化,而不会因为比热容的问题造成温度变化的滞后性如果此时使用煎,炸的手法,锅里油比水多时,可以用调小火的方法,来降低温度。
好处是,再次需要高温的时候,调大火力,温度便能立刻上升除了这种情况之外,为了让食材成熟,采取恒温加时间的作用下,也可以通过调节火力来控制,例如烧炖焖蒸等方法温度超限,加水加水降温,其实是下下策,因为水的加入会让温度迅速下降,还会降低温度上限,并且延缓升温的速度。
只有当温度超限,食材就要糊化的时候,选择加水降温当然了,也可以是预防性的维持温度例如烹饪一些鲜味为主的菜品时,为了维持温度不超过120摄氏度而随时淋水降温还有时,是为了给高温下丢失过度水分的食材补充水分。
例如做蛋炒饭的时候,烹饪到最后为了让米饭恢复弹牙的口感,也可以补充一些水分到锅里。文章总有结尾,创作还会继续。诸君,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