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 乡土记忆:通许民间习俗(一)

小小兔 128 2025-04-22

一、饮食习俗1.日常饮食新中国成立前,黎民常年以粗粮为主,配以糠菜丰年和农忙季节,每日三餐,早饭多为高粱面掺豆面,或菜、糠麸做的窝窝头、煮红薯,蘸辣椒或蒜汁,配以面糊(俗称“糊涂”)或白开水;午饭为面条(绿豆面、麦子面、高粱面、红薯面等);晚饭吃杂面馍、煮红薯等。

农闲季节多为一日两餐,即早饭、午饭推迟,无晚饭遇到歉收年份,要过“糠菜半年粮”的生活,以红薯、糠、菜、树叶代食有的穷苦人家乞讨度日

新中国建立后,群众生活逐年提高,饮食逐步改善1979年后,富民政策和农业科技的落实、推广种植、养殖新技术,广大农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小麦成为常年主食,有馍有菜有汤,时令蔬菜不断,鱼、肉、蛋成为群众餐桌上的平常物。

城镇居民早餐多以稀饭、豆浆、牛奶、荷包蛋、油条、胡辣汤、肉盒、油饼、小笼包子、豆沫等午餐以汤面条、捞面条、大米饭、卤面、饺子等为主吃大米饭时,多是炒几道菜,条件好的家庭配以鸡或鱼等晚餐习惯上仍是稀饭、馍、菜,但菜的品种增多,质量提高。

消费结构变化较大,面食大幅度下降,副食增长较快,平时基本不断肉、鸡、鱼、禽蛋等,以追求营养化、多样化和美味化,以至于逢年过节居民不知道还吃啥,戏说"天天都是过年"粗粮玉米面、豆面、红薯面、小米等成了热销食品。

农村饮食仍以主食为主,全是细粮早餐多食稀饭、蒸馍,菜以时令菜为主,午餐主要吃汤面条或捞面条,有时也吃卤面、大米和饺子,一般都是来客人或过节晚上仍是以稀饭、馍和简单的菜为主农村习惯吃饭时,多端着饭菜拿着馍到街上或荫凉处串饭场,边吃边聊,谈古论今。

2.待客遇有喜忧大典的人家,必设宴待客,有的还杀猪宰羊,鸡、鱼是不可少的一道菜由于客人多,开席时间集中,就形成了酒菜凉拌,饭菜笼蒸的特点俗称“七个碟子八个碗”,即七个凉菜、八个热菜,有荤有素,最后加一汤。

随着近年生活水平的提高,菜数增加到20—30个鱿鱼、大虾等海鲜也进入了餐桌部分城镇居民为省事,则到酒店、宾馆包席(一般烟、酒自备)

二、划拳与酒令1.拳令又叫划拳、猜枚、猜拳,拇战其技巧性颇强,给玩者留有神机斗智的余地,且因玩时须喊叫,易让人兴奋,极富竞争性常见的是“两人对猜”这一酒令两人进行,同时出拳伸指喊数,喊中两人伸指和者胜,负者罚酒。

此外还有“摆擂台令”,即某人坐庄,别人打擂,席间其人与其对决,胜者成擂主,败者罚酒。还有“打通关”,即一人坐庄,与席间每个人一一较量,输者罚酒。

划拳时,伸指喊数的范围为一至十,并附之以吉利语句划拳时口所喊字数,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如:一字叫:“一条龙、一锭金、一夫当关”;二字叫:“哥俩好,并蒂莲,两家好,双喜临门”;三字叫:“三星照、三羊开泰、三元及第、三结义”;四字叫:“四喜财、四季发财、四季如意”;五字叫:“五魁首、五花骢、五纪魁”;六字叫:“六六六、六六顺”;(《左传》上说: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谓之六顺也。

)七字叫:“七个巧、七仙女、七夕、七子团圆”;八字叫:“八匹马、八大仙、八大寿”;九字叫:“九连环、九重天、九马快、快升官、九龙盘柱”;十字叫:“满堂红、全来了、合家欢、十全十美”等

2.老虎杠子以杠子、老虎、鸡、虫为令,一物降一物,看谁说的令降住谁,被降者为输者,罚酒一杯其它还有猜单双、猜有无等简易的酒令三、风味小吃通许县传统风味小吃,面食类主要有:烧饼、馓子、油条、麻花、炸菜角、炸糖糕、包子、锅盔、馒头、水煎包、羊肉烩面、炒饼、各式糕点等。

汤类主要有:鸡蛋汤、豆腐脑、豆沫、胡辣汤、面条、水饺、馄饨等。其他有炒花生、瓜子酱牛肉、酱兔肉、烧鸡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外地特色饮食进入通许,如拉条、烤鸭、西式糕点等。

四、服饰习俗1.民国年间人们的衣色多以蓝、黑、白、紫花色为主,衣料多为家织土布,富裕户也有穿机织布,个别有用丝绸、皮毛的式样:男的,富裕户在冬季上身为对襟布杉和短身袄,外套棉、皮之类的偏襟长袍,外罩马褂或坎夹;下身穿接有裤腰的大腰棉裤。

夏季,上穿偏襟大杉,下穿丝绸裤

一般人家,上穿对襟布杉,下穿大腰裤,腰间外系宽布腰带(俗称搭布)女的,不论冬夏,上穿家织条布或格子布做的、镶边的偏襟杉和袄,下穿大腰裤中老年人多用宽布带扎腿婴幼儿多穿连衣裤(俗称蛤蟆皮),小儿有穿各色布头缝制的带穗棉裤(俗称百家衣)、夹盖裤(上夹下棉)、攀带裤(布带攀挂两肩)。

穷苦人家的小儿,夏季光屁股的也不少

2.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城镇青壮年男女,喜穿中山装、列宁式、青年式、军干式服装,色彩多为工农蓝、学生蓝,衣料以家织土布、卡其哔叽呢为主老年、小儿衣者变化不大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军干服,颜色以绿、蓝、灰、黑为主,布料除土布外,以机制布为主,间有化纤布(“的确良”、“三合一”曾经流行)。

通许县邮政局话务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服饰

1954年通许县建设科工作人员服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装、风衣、裙子、各式皮鞋、围巾等开始在城镇青年中流行,衣服的式样、颜色逐渐丰富多彩,群众衣着的质量提高。

1951年通许县农民服饰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名牌服饰专卖店入驻通许2002年后,汇通万货大型服装超市、服饰精品城一条街、行政路、北阁路、文卫路等服装、鞋类名牌专卖店陆续开业,为城乡群众提供了更多选择余地。

冬季流行毛呢大衣、皮西装、皮夹克、风衣、鸭绒袄、羽绒服、棉休闲衣、棉衬衣、保暖内衣、编织毛衣、羊毛衫等夏季侧重短袖衬衫、短袖T恤衫、衬衣、西裤或西式裤头、大摆裙、健美裤、筒裤、牛仔裤等,条件好的讲究品牌、款式。

男子春秋季一般穿西装、长袖T恤衫、夹克衫、休闲装、运动装等款式讲究新颖、大方、得体穿鞋除夏季穿皮凉鞋外,其他季节主要穿皮鞋、休闲鞋或旅游鞋,部分男子冬季穿棉皮鞋老年人多穿布鞋,中小学生除夏季穿凉鞋,其他时间多穿旅游鞋。

女性服装花色品种较多,款式更新较快,穿鞋多穿高跟皮鞋、皮凉鞋、长筒靴等,颜色亮丽、款式多样部分企业和服务行业着专用制服学生都有校服,在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期间穿,平时多穿运动服或休闲服农村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农民着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年四季大都是买成衣或订做。

3.帽新中国建立前,男的秋冬多戴瓜皮帽、六合帽、一把抓;夏季多戴草帽女的秋冬季季节,中老年头顶黑色或黑蓝(白)相间的格子顶头布;婴儿戴风帽、狮子头帽、老虎头帽富裕户男子多戴礼帽新中国建立后,男的多戴棉布帽、呢子帽、火车头帽。

中老年妇女多戴黑绒布帽,也有头顶方巾、纱巾的改革开放以来,帽子的式样、花色增多

1956年通许县村干部、农民服饰4.鞋袜新中国建立前, 人们多穿布底、圆口或尖口布鞋,富裕人家也有穿皮底布帮鞋的年轻女子穿绣花鞋,袜子也多是土布缝制新中国建立后,布袜渐被机织袜取代由胶鞋、塑料底鞋、塑料鞋向皮鞋发展。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家制布鞋已不多见,鞋袜的样式、花色、品种变化更快城乡群众在鞋袜的穿着上差别不大,仅有节令、年龄之不同城乡条件好的家庭选购名牌鞋5.发型新中国建立前,男子多剃光头,壮年、青年、少年也有理平头、分头的。

农村女子,婚前的多扎辫子,婚后盘发纂子;城镇年轻女子,也有剪短发的新中国建立后,除老年妇女外,女的多剪短发改革开放以来,各式理发店、美发屋遍布城乡,有的装修豪华,烫发、染发、拉发等项目多样,男女发型名目繁多。

6.首饰旧时妇女首饰有钗、耳环、簪子、手镯、戒指、帽坠等;小孩有线手镯、小铃铛、锁子、金银八仙、佛像等饰物新中国建立后,饰物渐渐消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色金银饰品、玉饰等开始流行,还出现了钻戒、白金饰品,花色繁多。

青少年也流行佩带五、居住习俗通许县住宅多为独门独院主房多为3间,座北朝南,中间留双扇门,左右两间前墙留窗户有的还建有陪房,1至3间不等新中国建立前富裕户多为砖木结构的起脊瓦房,间有楼房中等人家多为砖根脚、土坯墙的草房,个别建有瓦房。

穷苦人家多为用土坯或草泥堆砌的草房

新中国建立后,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建瓦房者渐多,多为3间八十年代以来,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由瓦房、平房向楼房发展由2室1厅向3室1厅、4室2厅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城乡流行别墅式3层楼房 ,门窗多为铝合金。

地板铺地板砖、大理石或打水磨石富裕户室内还要进行各种装修,配备时尚家具、沙发、电器等居住面积少者100多平方米,多者达300平方米以上,最低2层,多者高达4—5层,内外装修越来越豪华

农村住房都是自已盖的独家小院,有平房、瓦房和部分楼房,少者3间,多者7、8间,配以厨房,楼房一般都是2—3层每家都垒有院墙,安装大门结构追求美观、宽敞,室内也分有卧室、客厅、套间、储藏室等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材料多选择砖、水泥、预制板、铁窗或铝合金门窗等。

室内也讲究简单装修,涂料粉墙,水泥铺地,部分用地板砖,外墙有水泥墙面到流行贴各式瓷片

六、出行习俗旧时,官宦富裕人家多以太平车、马、轿代步,一般人家则多徒步而行运输靠肩挑人扛,或以木制小车推,牲口拉太平车、马车,遇有婚嫁,则用轿、太平车、马车新中国建立,交通条件逐年改善建国初,县城仅有少量自行车;六十年代,架子车、自行车开始在农村出现。

部分太平车也被胶轮马车取代七十年代,农村几乎家家都有架子车八十年代后,自行车普及城乡,富裕户还购置了手扶拖拉机、四轮拖拉机、摩托、汽车

进入21世纪,各样式的摩托、电动车、小轿车、面包车进入城乡居民家庭,城乡开通了公交车,出行更为便利快捷城镇居民家庭基本都用上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取暖采用电暖气、空调、小煤炉;降温以电风扇、空调为主。

寻呼机曾一度普及,后随着手机的上市又逐步被淘汰,手机、电话机基本普及城乡电脑已进入寻常居民家中,大多上有互联网厨房炊具向电气化发展,电饭锅、高压锅、微波炉等已成为常用厨具

农村彩色电视机基本普及,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手机、电脑、液化汽炉、电饭锅、高压锅、微波炉等也已进入部分农民家庭史志记一方风物 案牍载千年春秋感谢您的关注,方志通许需要您的支持!支持原创作品,传播史志文化。

投稿信箱:txxzbwx@163.com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上一篇: 万科双语成长中心夏令营第三站——我滴个神啊宝莱坞风暴来袭~
下一篇: 绿、白、蓝、红,色彩中的回回民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