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今年“黑衬衫”又火了,高级减龄又显气质,怎么搭都好看
36 2025-08-22
作者丨叶橙子
来源丨Vista看天下“穿假名牌”这事,按理来说一般只发生在追逐潮流、却又囊中羞涩的人群身上。
我没想到,作为一介连奢牌潮牌logo都认不全的土人,也会有“被穿假货”的一天。
那件随手下单的纯色卫衣,背面印了个英文单词,怎么看都是基础款式。穿来上班后,却被潮人同事拍肩膀悄悄提醒:“你这件,不会买到ESSENTIALS的假货了吧?”“E什么?Eason秀?”在一番科普之下,我终于听懂了唯一的知识点——
身上这件看似平平无奇的卫衣,是“高街”品牌Fear of God旗下复线ESSENTIALS的仿款,原款价格被炒到1500左右。不仅如此,这一品牌甚至早已显露出了进军“中国大学校服潮流”的趋势。
原来那些裹着大鹅、北面羽绒服的大学生,里头可能穿着这么一件“高街”卫衣。“大学生校服潮流”
贵到离谱曾经,“大学生校服”还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词,指代的是那些真·校服,譬如中戏学生人手一件的大黑羽绒服。放到现在,这个词身价上万。
@文森特别6曾在视频中分享了一张梗图,名为中外各国“校服”品牌大赏。
在其他国家均价不超过五百的大众成衣品牌衬托之下,中国“校服”品牌Essentials、加拿大鹅、北面凭借价格一骑绝尘。
7000块的Fendi老花围巾、899的耐克大勾羊羔绒外套、珍妮同款小熊围巾、LV包经典款、8000块的bv烟筒靴……
其中最接地气的,得是均价二三百的Brandy Melville衣服,和靠着义乌小商品成功把价格拉低至9.9的小熊围巾。最新跑步入场的,还有前文提及的潮牌Essentials、We11done、Mmlg、ADER ERROR。
光看名字一头雾水没关系,只要上图,你就能认出一大半。
Mmlg的无帽卫衣,胸前的经典椭圆logo神似“检验合格”标志。
同一品牌的1987卫衣,乍一看也很难找出设计感,似乎就是普通卫衣前加个年份数字。
相比于曾经的“校服”品牌,这届“校服”的档次直接迈了个快劈叉的步子。
当年,森马、以纯、唐狮这些快时尚品牌打的也是“高街”的名号,均价几百。
如今自称“高街”的Essentials们,均价一千上下,还因为出货有限被炒到了三四千的高价。
高街时尚品牌一向被认为适合年轻人,既迎合了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又解决了这个群体囊中羞涩的问题。
所谓的“中国大学生校服潮流”似乎与这刻板设想背道而驰:准都市弄潮儿们从来不怕高价,千元球鞋脚上穿,万元棉袄身上裹。抄袭大牌的厂商,
赶潮流比你还快聊到这,大家心底或多或少都能联想到——
高价时尚单品泛滥,不知道多少得是假货。北京三里屯加拿大鹅的店员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称:“你们现在看到满大街加拿大鹅,有90%都是假鹅”。
这一事实并不让人意外,真正让人意外、且值得细究的是——它们能成为“校服”,真的只是因为一部分人老生常谈的“虚荣”“拜金”吗?追问原因之前,不如先溯个源,看看这批“校服”是怎么火起来的。
前文提及的We11done、Mmlg是韩国潮牌,都走的“明星同款”路径。
2019年起,We11done在中文互联网搜索平台上逐渐与杨幂、欧阳娜娜等明星的词条同框出现,因为她们本人很爱穿这家的衣服。
但在这一时间段内,会奔着“明星同款”去搜索并购买往往仅限于对应的粉丝群体。
Mmlg同样如此,最初走红于韩流明星的穿搭,并催生了小部分粉丝追求偶像同款。
这些品牌本就脱胎于明星,自然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而真正把这些潮牌推动成“校服”的,是对“明星同款”价格进行降维打击的中间商。一部分生产商是奔着“以假乱真”去,据称市场上品牌Essentials的部分假货已经到了不剪开衣服都辨认不出的程度。
某验货App上甚至已经不再对这一品牌的部分款式进行真假鉴别。再加上部分潮牌的款式看着过于基础,许多人只当是普通款式买了就行。
反而是只当普通羽绒服买了,也没在意印花单词可能是品牌名的人,才会无比自然地穿出街。
或许在“北面是男大学生校服”这一现象被观察到之后,那些穿着“南臀”羽绒服的朋友才恍然意识到自己“被假货”了。BV烟筒靴最初被明星带火时,少数弄潮儿还在吐槽这靴子废脚后跟,每次脱鞋都是一场战争。你以为这款单品成为流行后,脚后跟遭罪的女孩会大大增多吗,并没有。
因为没过半月,嗅到商机的厂商就争相把仿款做出来了,虽然材质与设计上差了不少,但一定会贴心地加上便于穿脱的拉链与松紧带。一不小心,只想随便给自己买双皮靴的姑娘们又“被假货”了。
人造的流行,
何必当真发展到这,假货仿品促成的流行往往会回过头来,在“最近这款衣服为什么爆火”的疑惑中,把原本的品牌推向了舆论的台面。这才导致每一场“校服”潮流背后必定产生的疑问——
“不知道它怎么火的”“它怎么那么贵?”“这么贵的衣服怎么变成人手一件的?”
当然,也不乏更为传统的“带货”方式,某个大流量明星推荐又或是小众人群向外安利,推动了小众潮牌的出圈。
流行风潮形成后还要不要跟风,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
和逐渐被鼓吹的“新中产生活方式”一样,大牌能被捧成“校服”,无非顺应着物质水平提升后、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一丝向往。有人是为了虚荣,有人是为了穿个热闹,有人单纯觉着好看,也有人是在畏惧落伍的心理下随了大流。怎样也好,无关紧要,因为买衣服穿衣服最重要的是自己乐意喜欢。纠结自己或他人有没有跟上潮流,反而中了商家的圈套。
那些年年轮换的“最热单品”,很少有未经营销、自然产生的。就像一则冷知识,每年的所谓流行色都是由机构Pantone决定的,每隔两年邀请颜色专家参与论坛,共同决定来年新色,供各行业设计师参考 。你以为是穿出来的流行色,其实结果早已注定。任意一种流行文化冒出了些许苗头,都可能被闻讯而来的行业人士大量复制、最后堆成潮流。加拿大鹅羽绒服就一直被质疑“饥饿营销”,每到年底各大城市的专卖店都必然断货,造成品牌溢价。
最初以平价羽绒服起家的它,最终走向了普通人买不起的高贵鹅。北面原本只是小众户外品牌,Essentials、Mmlg也都只是小众关注的潮牌,它们会成为如今的“校服”离不开有意无意的营销。
可以窥见的是,如今的消费营销早已形成了无孔不入、十分成熟的链条,网红集体推荐、明星带货、厂商造势,随时随地推动新流行的产生。营销只与买卖有关,与审美无关、与潮流无关。
都是人造的生意,太在意你就输了。推荐阅读
求职技巧:面试官布置了“作业”,我该认真完成吗?简历投递3天没被查看,我可以再投一次吗?面试官问你兴趣爱好,需要老实回答吗?求职经验:简历里千万别这么写自我评价简历投出去一个星期还没回复,是不是没戏了?面试官:原来你不是985啊?大学生活:论干饭,中国哪所大学排第一为什么这届大学生都去考公了?我,神学专业里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 由校园踏入职场,从无忧大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