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忘时尚,从名画里看历史上的潮流穿搭

147小编 192 2025-03-11

在照相机还没有发明的年代,社会上层人士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画不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为后人记录下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14世纪意大利华美的宫廷服饰体现了对奢华的丝绸装饰的渴望,而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富饶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16世纪60年代浆粉的发现使得文艺复兴时期巨大的轮状皱领成为可能。裙摆如此阔大以至于门廊都不得不拓宽的鲸骨裙起源于17世纪的西班牙,然后蔓延到法国和欧洲其他地区。它能炫耀物质上的富裕,也因此而局限为贵族所有......今天我们就来从名画中一窥那些时代的审美风尚,感受艺术的魅力与时尚的发展演变。

中世纪时期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434)扬·凡·艾克1360年,男女通用的胡普兰袍出现,它取代了紧身外衣、女外衣和斗篷等其他有袖外衣。男式胡普兰袍穿着在紧身上衣和紧身裤之外,长度达到大腿中间或小腿位置。宽大的袖子在肩上缝合,其长度有时一直垂至地面,并露出里层紧身上衣的袖子。

15世纪上半叶,“胡普兰袍”这个名字被废弃不用,改称“长袍”或“礼服”,裁剪也不再那么夸张,其装饰也只采用带纹样或图案的衣料。

从1490年开始,这种袍服成为博士和法官穿用的标准学位服,只在袖子款式和内衬上有所不同;其身后连缀的帽子是出于装饰,而非实用目的。

男帽

为了平衡胡普兰袍阔大的宽度,穿着者会佩戴一种完全遮盖住头发的宽檐帽。这种帽子颜色肃穆,超大的尺寸伸展开去,在头顶形成更加宽大的圆形。这一时期流行的其他款式还包括平顶帽、窄檐帽,以及土耳其式样的帽子。

袖子装饰

女式胡普兰袍的袖口处会镶上一圈细细的皮毛边,然后延伸至地面,镶上装饰性极强的同色镶边。衣袖开口很大,露出里层不同颜色且花纹富丽的紧身衣袖。这件袍服上的皮毛和里层长袍齐平脚踝的长度都表明这是一件冬装袍。其不具实用价值的厚重衣袖也提醒着这名女性属于生活悠闲的阶层。

衣料的复杂褶皱

这名女性衣袍奢华的曳地衣边, 以及毛皮镶边都表明这是一对阔绰的商人夫妇。里层长袍所使用的进口自意大利的宝蓝色丝绸也证明了他们的地位。在同时期的服饰中,通常只有结婚礼服才有可能制作得更为复杂精致。绿色是一种尤为流行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着生育能力。

不束带的胡普兰袍

男士胡普兰袍在下身的中央用隐藏的钩子和扣眼束紧,从宽阔的肩部自然垂落至下摆。这件衣袍镶有黑色的貂皮或貂鼠皮毛边,这也是出于装饰目的,为了彰显财力和权势,而非为了保暖。内衣的紫色以前可能更深,但年久日深,画面的颜色逐渐褪落了。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伊莎贝尔公主》(约1620)罗德里戈·德·维兰德兰多伊莎贝尔是法王亨利四世和玛丽·德·美第奇的女儿,她于1615年嫁给了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当时他还没有登基。在这幅由宫廷画家罗德里戈·德·维兰德兰多创作的肖像画中,这位西班牙王后的穿着体现了西班牙宫廷贵族服饰的风格:形式克制、奢华高雅。画面中很少有黄金和宝石装饰,只有宽大的袖缘和紧身上衣的线条上可以明显看见一些。虽然轮状皱领在英国到1613年就因被垂领所取代而消失了,但在西班牙流行时间更长。这里闭合的轮状皱领是附在细长的紧身上衣高领口上固定的布带上的。层叠轮状皱领的花边边缘精心构成数字8形状的褶皱,与深深的袖口中露出的里层紧身长袖相互搭配。皱领和袖口的褶皱最初是用未经加热的手托,在上浆很重的潮湿皱领晾干的同时往上面打褶制成的。莎贝尔所穿着的撑裙还无法达到宫廷画家迭戈·委拉斯开兹创作的《宫娥》所描绘的那么大的宽度。

硬挺的紧身上衣

僵直的高领紧身上衣将女性身体从下巴部分一直包裹到自然腰线以下,形成延长的V字形。这件紧身上衣有三角区域,束缚住穿者自然的体型。这件衣袍中裙子上密集的图案形成整齐重复的双曲线形——一种有两条S形曲线的图案——编织在富丽的黑色和金色织物中。

双层袖子

画中半包围的外层衣袖从肘部位置切开,露出里层袖子的装饰。袖子在肩部位置覆有一层衣料,形成延展出来的加筋板的形状,也突出了紧身上衣的三角区域。手腕上的褶皱与精致的花边皱领相呼应。和皱领一样,袖口的褶皱也是独立的装饰,可以卸下来清洗,或是搭配其他的服饰。《宫娥》(1656)迭戈·委拉斯开兹

裙撑的出现早于箍筋和裙衬,是第一种用来扩展女式裙子宽度的装置。在西班牙,最早穿着撑裙的是葡萄牙的琼公主。西班牙最早的撑裙画像中还会展示出外裙上的箍印,后来就只描绘外裙的形状了。

这幅《宫娥》中的撑裙还带有一条由线圈、木头圈或是灯芯草圈(鲸骨从16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使用)撑开的衬裙。玛格丽特公主的撑裙向边缘展开,展开的角度使得穿者可以把手放在其平台般的表面上。

这里的服饰礼仪与法国宫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一个宫女跪在公主的脚下,另一个宫女伊莎贝拉·德贝拉斯科站在公主身后。

伊莎贝拉穿着的是轮状撑裙,一直到其他地区都消失了很久之后,西班牙人仍在穿着这种裙子。她的长裙的紧身上衣勒平了胸部,垂到裙子上面形成圆形的褶边,向四周伸展,这样就缓和了轮状裙子边缘的僵直线条。

紧身上衣

小公主穿着的服饰就是成人服饰的缩小版。这幅画中,小公主身着的紧身上衣拉长了身体,让身体变得挺直。她宽阔的领口开口很高,双层袖子与侍女伊莎贝拉·德贝拉斯科的式样相同。

倾斜的边缘

里层结构支撑着撑裙从腰部以正确的角度展开,而不会从最外缘垂直地落到地面。裙子在腰部有所倾斜,所以裙边是前低后高。十七世纪欧洲宫廷

《身着奢华骑装的玛丽亚·特蕾莎王后与王太子》

(约1665)

皮埃尔·米尼亚尔

法国王后玛丽亚·特蕾莎身着的这套奢华骑装体现出路易十四早期宫廷华丽而又克制的服饰风格。奢华骑装由紧身胸衣、裙子和拖裙组成。紧身胸衣以鲸鱼软骨为支撑,通过挤压露出胸部,使得肩膀退后。所有这些元素似乎都证明了一句著名的俗语:“要想人前美艳,必得人后受罪。”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衣袖穿着在肩膀以下位置,袖形蓬松,且只齐肘部位置,装饰有多层花边和饰物。裙子由鲸鱼软骨、柳条或金属杆塑形,并内衬僵直的衬裙。到了18世纪,裙撑的尺寸变大。拖裙能够体现身份,王后有权穿用长拖裙,其余贵妇则要短一些,而且还能展示更多装饰。虽然并没有颜色规定,但贵族年轻女性多穿着金色或银色,年长的则一般穿着黑色。

面具

玛丽亚·特蕾莎王后右手中还拿着一个防日晒的面具。面具也可能是表明王后正要去欣赏宫廷歌剧或芭蕾舞。当时,每一场演出都是观众通过服饰来展示财富和地位的机会。

珠宝和羽毛

王后服饰上还装饰有稀有的天然珍珠。淡水珍珠当时也受到极大的追捧。鸵鸟羽毛为服饰增添了情色的意味。此时时兴的珠宝配饰还包括一种垂落至后背的项链。

王室颜色

这套奢华骑装也表明了穿者身份为法国王后,因为红色、白色和黑色是大革命前王室的专享颜色。这些色彩也出现在王太子的服饰中,图画中还展示出小男孩也穿着“裙子”的风俗。

厚重的衣料

这套奢华骑装的装饰和华丽的面料不仅反映出穿者的地位,还使得服饰极其厚重。此时的裙子都格外厚重。丝绸中往往会编织进真正的金线和银线。

《朴茨茅斯公爵夫人露易丝·德·克罗亚勒》(1671—1674)彼得·莱利爵士

1660年,彼得·莱利爵士成为英国查理二世的主要画家。在他所创作的这幅画作中,露易丝·德·克罗亚勒——后来成为朴茨茅斯公爵夫人,是国王最宠爱的情妇——玩弄着自己的头发,并以慵懒的眼神注视着观者。她紧随最新潮流,穿着便服入画。画作中,她随意地穿着宽松的睡袍。这种有垂褶效果的宽松连衣裙后来成了曼托瓦长外衣的起源。睡袍之内还穿着一件宽松的白色衬服。这种服饰一般是在私下为了舒适而穿着的。在斯图亚特宫廷中,只有极少数地位极其尊贵的人才能在公共场合穿着。

卷发

画中的发式从中央向两边分开,额发被紧紧卷起塑形以增加头部的宽度。这种发型需要每晚使用卷发纸,通常还会加衬假发。发梢仍是直发,并被拉至左肩上。

古典风格缠裹织物

画作中未来的公爵夫人一边的肩上还披着一条长长的暗色缎子。这件缎子织物并不是服饰的一部分,而只是画家用来将坐着的公爵夫人描绘成古典女神形象的一个常见的道具。

白色内衬袍

画作中未来的公爵夫人没有穿着正式服饰中沉重束缚的鲸骨胸衣,而是穿着一件内衬袍——一种剪裁随意的棉布或细麻布服饰,通常并不展露在外。穿着“便服”的状态十分性感。

宽松的衣袖

睡袍的衣袖松松地固定在领口和腋下位置,领口还被翻起以展露出里层的灰白内袍。这种穿法也应用在睡袍的前襟部分。

本文内容摘选自《时尚通史》

推荐阅读

《时尚通史》[英] 玛尼·弗格 主编定价:228.00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6这本百科全书式的图文书以大量精美插图和国际专家团队的细致讲解为我们展现了从公元前500年至今2500年来人类追求美与时尚的恢宏画卷,记录了时尚变迁方方面面必不可少的信息,重点介绍了能体现某种特定风格的主要代表服饰。时尚的定义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更迭而有所改变。为了展现时尚的发展脉络,《时尚通史》雄心勃勃地追溯了各个时代、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尚代表作,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垂裹服饰、中国唐朝的宫廷丝绸服饰到当代运动服设计和日本街头文化,追溯每一次时尚潮流的演变。它既会呈现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宫廷服饰、19世纪的钢箍撑裙,也会讲述如何欣赏经典套装的线条设计,还会揭开超短裙的政治隐喻和最新“智能”面料的科学理念。这部赏心悦目的图文书涵盖2500年的时尚精髓,并将社会历史变革、文化背景与时尚大事相对照,便于读者理解,帮助读者鉴往知今,不为潮流所惑。本次中文版根据2019年的英文第2版翻译制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往期精选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时尚通史》
上一篇: 健身穿搭怎么买?名画配色了解一下!
下一篇: 将名画穿在身上 | 打破调色盘的春季穿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