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 | 约会在即,三步教你如何临时抱佛脚
54 2025-08-21
故乡的雨,儿时的快乐时光
文/陈凡
还记得小时候雨天你在干什么吗?
都说一个人回忆越多,获得幸福感的指数就越少。可是,这句话对我来说恰恰相反。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好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滋润起来的人很自信、很率真。
夏日的风懒懒的,连云都变得热热的。不久后,天闷闷地一阵午后雨下过喔!与往年相比,今年夏天北京的雨水似乎多了点。呵呵,有首歌词写的真好,“我在淋过一场大雨之后的清晨,每个呼吸都是新的芬芳”。
7月的某日早上,临睡醒前,我还在做梦,梦见两个发小选在同样的日子结婚了,而且还赶个下雨天,看着村里那条泥泞的道路我发愁我怎么去啊?
起床后登录qq就在网上看见我的发小了,于是就跟她念叨我很想念她,跟她说了我梦见的内容。她说大抵是因为小时候一下雨路就泥泞难走(80后、90后都有这样的经历),已经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了。突然间,心里湿漉漉的。
于是,我的眼前呈现出许多次小时候上学下雨的场景来,小时候连下雨都是那么舒服和好玩儿:赶上放学时候来场暴雨,我们就站在能遮雨的校门檐下,等候家长来送雨伞还有雨鞋,往往被接走早的同学总是让人羡慕不已,一直等候的同学就只能嘟囔着怎么还不来啊?记忆中,有这样几十场雨,我的父母就来过一次,我总是默默地等待、不去抱怨什么,因为我知道他们为了我上学要忙家里的生意,从小就是在忙碌紧张中长大的。遇上早晨下雨,我们这上学一族就得比以往要早起,还要观察今天的雨是否要继续,因为考虑中午回不来就要带好午餐,这里说午餐有点修饰了些,那时候就是什么馒头,干吃面火腿肠、饼干之类的。
我总是忘不掉那个雨天,我爸跟我妈从市里给我和哥哥一人买了一身衣服,还有新的紫色雨鞋,黄色雨伞和彩虹颜色的伞,我的衣服是类似防雨服面料的运动休闲装,黄色的,雨天穿起来很鲜艳,当时的我认为我的衣服,我的紫色雨鞋以及我的彩虹颜色的伞搭配起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颜色(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拍个照记录下来),于是穿着这一身我带着那把黄色的伞去给没有放学的哥哥送伞,哈哈,一路上,我那荡漾的小心情啊!我站在顺阳河(河流在富平县境内,因为它流淌的方向始终朝着太阳,所以叫顺阳河,现在河流早已干涸)桥头,来来往往放学的同学都从那里路过。这些雨具在上学年代陪伴了我好多年,不仅质量好而且颜色我也一直钟爱。
下雨的时候通常路泥泞就不能出去玩了,我跟我哥哥就招呼小伙伴们来家门口水泥台阶上堆泥人,想必许多80后都玩过吧!堆泥人,首先呢,得去门口的土堆上挖一大块被雨水浇得很透的泥巴,然后像揉面团一样揉得光光的,我哥哥总是分给我好大一团泥,因为他知道我喜欢用泥巴做家具家电,是的,从小的我就开始热爱生活,我用泥巴围起一个大三居的房子,里面有彩电,茶几,沙发,床,台灯,马桶等等,每一样东西我都做得有模有样,而我哥哥就喜欢用泥巴做大卡车,然后揉好多圆球球,拉一车,他就是贩鸡蛋的商人,或者他会做许多兵,再做一个他是将军,哈哈,从小就崭露出做生意的天分和领导能力。
我们总是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就脱掉鞋子,光着小脚丫子在水泥地上,似乎这样更过瘾,就连吃晚饭妈妈喊过我们好几次了,我们都舍不得丢下泥巴去吃饭,一般对于做的精致的泥娃娃在晚上的时候我们都会收起来,放到门口的窗台上,等到第二天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泥玩物都干了,很结实,我们就用小盒子装起来放到家里,平常有事没事拿出来玩玩,我小时候有点男孩子的性格,喜欢玩男孩子玩的,这些一直是我童年里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五、六年过去了,我很快上了高中。高二时就有了一个漂亮的善良的女伴,上学放学一起,臭味相投,干什么事都一拍即合。那一次雨天在农家地里偷红薯的欣喜和收获感时常让我一闭眼就能回想起。秋雨后地里的土壤很松软很湿润,周末放假回家我们一路欢歌一路小跑,也不知何时被地里的一片绿给吸引了,我们商量着去“偷”点红苕(西北的方言,红薯),于是蹲在农家地里,很轻快地将红苕拔起,对了还把红苕蔓给处理下,跟清理韭菜一样码整齐了,拿回家可以炒青椒丝吃,偷了一袋子红苕,我俩一分“脏”,她总是让着我,她少拿点,给我多留点,说回家了可以蒸红苕吃,是啊,想着香喷喷的红苕我就直流口水。想起来上学的光景真好。
特别是雨天,我们可以放轻松、慢慢走路,轻轻唱歌,暂时忘掉学习的繁琐。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好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宝贵财富,在那样一个环境成长、滋润起来的人很自信、很率真。
然而长大就在一瞬间,工作以后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就是那个从小都被念叨的词儿“生活”,经历过酸甜苦辣,才叫生活。那些幸福的过往随时提醒我们用美的心去看世界、用爱的心去生活,记住那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温暖这个世界。
好了,现在小雨绵绵,难得休息一天,我要去抱着绵绵的小被子睡会了。
2010年8月写于北京
END
作者简介
陈凡,陕西富平流曲人,曾任北京企业《和平人》内刊编辑,爱摄影,采访过1000+员工,写过很多小文章,理想是可以出本个人成长书籍,并用自己平日的拍摄和女儿的画画做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