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英雄十姊妹筒裙做担架 今朝,傣家女民兵筒裙传佳话

147小编 90 2025-03-03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徐楚寒、郝鹏宇、田元

昔日,英雄十姊妹脱下筒裙做担架

今朝,傣家女民兵双层筒裙传佳话

■徐楚寒 郝鹏宇 本报特约通讯员 田 元

“金水河畔商贸兴/怎知曾经炮声隆/傣族妹纸诚备战/双层筒裙亮双眼。”

“一座青山一座碑/傣家溪流把山围/一层筒裙一层美/傣家姑娘把她追。”

这两天,云南省金平县“英雄十姊妹”女子民兵班罗雪的微博火了,她发布的“双层筒裙”的微博一天之内被转发2万余次,吸粉1万3千余人,跟帖里,类似上面的诗歌一首接一首。

“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罗雪告诉笔者,“自己写微博主要是记录民兵班日常生活感悟,这条微博迅速蹿红,可能是大家觉得‘双层筒裙’的设计挺有趣,背后的故事感人吧。”

“战士前线赴疆场/傣家姑娘来送粮/脱下筒裙救伤员/军民鱼水永不忘。”说起“双层筒裙”发明初衷,罗雪从网友的一首诗中娓娓道来。在当年一次边境防卫作战中,女子民兵班的前辈在支前保障中,面临救护担架匮乏难题时,脱下傣家象征少女贞洁的筒裙做成担架,抢救战士,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加入这个光荣的民兵团队后,罗雪常想如何传承前辈的爱军精武传统,也常问自己,如果需要,自己也能向先辈一样吗?于是产生了设计能兼顾民族风俗和抢救伤员的“双层筒裙”的念头。由于熟悉民族服饰,加之平时喜欢织织绣绣,她很快制作出了第一条“双层筒裙”,女子民兵班其他姐妹在此基础上修改成型,最终产生了这条美丽实用、又有着特殊意义的“双层筒裙”。

罗雪说,成为女子民兵班一员后,她感到很自豪,养成了写微博的习惯,通过网络让大家更多了解民兵、了解美丽的边防。现在,和粉丝互动成为罗雪“快乐的烦恼”。“双层筒裙”推出后,很多网友都很好奇筒裙是怎么做成担架的,罗雪耐心解释:筒裙的宽度比腰围大很多,并且材质是纯棉的,很结实,用藤条捆绑在两根竹子上就做成了……

“比起双层筒裙,我希望更火的是人们的爱国情怀。”罗雪说,“热情的网友让我感觉我们女子民兵班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千千万万双热切关注的眼睛!”

6年前,风浪中民兵王汉海勇救5人

现如今,遇海难民兵分队前来救援

本报讯 曹树建、丁斌报道:冬日里,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温暖着所有的人:6年前,民兵王汉海在风浪中救出5名落水群众;前不久,王汉海不幸遭遇海上沉船事故,危急中,民兵兄弟张明书、牛桂伟等前来营救,民兵应急分队还帮他将沉船拖回。不少群众称赞:身边有民兵,多了保护神!

2010年9月3日,虎山镇韩家营子村一艘渔船被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打翻,船上5名群众落水。民兵骨干王汉海带人前往成功营救,王汉海也因此被区人武部评为“民兵工作先进个人”。

今年11月10日晚8时,王汉海所在船只途经车牛岛东南海域时,舱内严重进水下沉。此时,海上风疾浪高,王汉海和其他3名船员因救生筏无法打开只能围在筏边,三四米高的巨浪卷来,4人就像树叶被扔进了大海。

危急时刻,不远处,正准备返航的张明书听到了他们的呼救声,立即赶了过来。紧接着,另一条船上的牛桂伟也发现这边的异常,调转船头奔向现场。

“船被打翻的那一刻,根本没指望还能回家,看到两条船赶到,才觉得有救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汉海心有余悸。

疾风巨浪中救人,两条船都冒着很大风险,极有可能发生二次事故。张明书和牛桂伟凭借着娴熟的技巧,谨慎地靠近沉船,组织船员抛下缆绳,合力把4人拉到船上。因担心被救人员的身体状况,两条船当即返航。为防止过往渔船触碰沉船发生二次事故,张明书呼叫了附近童海路居的一条渔船负责看护现场。

次日,岚山区人武部组织岚山头街道民兵应急救援分队前往事发地,历时20余小时将沉船拖回。当别人问张明书、牛桂伟在那么大的风浪里救人时是怎么想的,两人憨憨一笑,一个说:“当时光想着救人,我们哪还有工夫想别的?”一个表示:“我们心里有数,在民兵分队学的救护技能可不是白学的!”

图1:微博截图。

图2:“英雄十姊妹”女子民兵班演示筒裙担架。(资料图)

编辑点评

可贵的传承

■张筱悦

这是两则让人振奋和欣喜的新闻:山那边,傣家女民兵带有“战备色彩”的双层筒裙亮眼;海这头,岚山区民兵演绎的善行之棒的完美接力暖心。从新闻里,我们看到了传承,看到了创新,看到了民兵的职责和担当。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时尚,酷爱新潮,讲求标新立异,反而忽略了传承。这着实令人遗憾。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从古至今积淀了许多可以让年青一代学习、延续的精神文化与美好品德。更何况,传承与追新并不矛盾,传承是为了更好的追新,在传承的基础上追新,才能“新”得有底气,“新”得有力度,而不仅是浮于表面。

上一篇: 傣族筒裙让少女春光外泄?
下一篇: 傣家妇女“臂无袖,裤无裆”,究竟是何意?有种美丽无须打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