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飒了,朱珠真的太会搭配珠宝了,网友直呼:真的被她美到了
180 2025-08-22
原来看《金粉世家》的时候,一直以为是金燕西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猛追冷清秋。
再次看《金粉世家》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冷太太一开始就中意金燕西,并在暗中配合着金燕西,撮合她们俩,要不然金燕西怎么会那么顺利,轻轻松松就把冷清秋追到手?
1
冷太太第一次见到金燕西,是因为两家中间的墙壁倒了,匆匆的赶过来才发现隔壁已经住了人,就对王得胜说:”两家怪不方便的,要快些补上才好呢。“
此时冷太太还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不愿意和对方有什么瓜葛,这也符合她们母女爱清静的性格。
可是等到王得胜介绍,金燕西是金总理的儿子时,冷太太的态度一下就变了,首先是对金燕西浑身上下打量一番。
张恨水这一句话,就把冷太太当时的心态写了出来,从开始的不在意到十分关注,再听到金燕西叫她“伯母”时浑身舒畅,就觉得金燕西和蔼可亲,态度立即就热忱起来,笑着说:”金少爷不要太客气了,我们不懂什么。“
金燕西作为晚辈,叫一声”伯母“是正常的礼貌,冷太太不仅热情起来,而且谦虚起来,并且谦虚的有点过分了,好像自己见到了一个大人物一样,特别的在意。
有了金总理儿子这个头衔,冷太太就十分关注金燕西,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打听到他们要在隔壁组织一个诗社,并不带家眷。隔了一天,连他的三个哥哥在哪里工作都打听的一清二楚,那么金燕西单身的消息就不在话下了。
有了这些消息,冷太太也不再不阻拦哥哥和隔壁来往了,并且再也没有提补两家中间倒塌墙壁这样的话。
冷太太有这样的心态很好理解,金燕西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贵公子,单身、年龄相当,又那么懂礼貌,和蔼可亲,怎能不让冷太太喜欢?
况且墙壁倒塌那会儿,两家人在墙壁两边会面时,金燕西虽然和他们搭讪着,但是时不时地偷看冷清秋,那热切的眼光就像500度的电灯泡,那时冷清秋就在冷太太身边,有这么一道炙热的目光时不时地射过来,冷太太能感受不到。
冷太太即使当时没有意识到,过后有了心思,怎么会不明白金燕西的心理?
2
金燕西第一次以新邻居为借口送来两大提盒子点心时,冷太太就说送的太多了,不符合规矩,所以才说”照我们南方的规矩,这东西是不能收的“,然后话风一转说”若是不收的话,就是瞧不起人家,不愿和人家做邻居。“
冷太太说这话之前,冷清秋和韩妈已经跑到隔壁去瞻仰了一番,宋润卿也已经表现的要和人家好好相处的意思,所以冷太太这话也就是遮掩遮掩而已,给收下点心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第二天,宋润卿拜访了金燕西,金燕西就要拜宋润卿为老师跟着他学诗,然后就送来了一大桌子的鱼翅宴席,冷太太虽然觉得贵重,但是宋润卿说这是拜师宴,就坦然的受了。
有意思的是,冷太太觉得收了人家两次的重礼,要回一次礼,然后回了四方绣的湘绣给金燕西。
这回礼就耐人寻味了,第一次送礼虽然送的多,但是符合南方的规矩,不必回礼的,第二次是拜师宴,如果按这个理由接受的话,那就更不必回礼了,哪有人家拜师,请老师吃一次饭,你还要巴巴的回一次重礼?
可是冷太太不但回了人家的礼,还回了四方绣,韩妈把四方绣送给金燕西的时候,特意说”是我们家小姐自己绣的“。
这话就有点画蛇添足了,韩妈如果不是故意这么说,那就是有点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古代,女子送刺绣给男子,一般都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常见表达爱慕之意的是送香囊或荷包,因此香囊和荷包不仅表达情感,也被视为一种定情信物。第二种,女子通过亲手刺绣,把自己的一些情感寄托在作品中,也是展示女子对男子的一种深情。第三种,女子绣一些成双成对的鸳鸯来象征着美好的愿望,或者绣一些牡丹等植物代表着富贵和吉祥。
总之,在古代,女子是不会轻易把自己亲手绣的绣品送给男子的,一旦送了就表示一些含义,传达女子的一些情感。
冷太太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妇人,她的知礼和进退得宜连金太太都多次称赞,金家的小姐也是对她赞不绝口,她难道会不知道把女子的刺绣作品送给男子,会引起不要的误会吗?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送,还要让佣人特意提一句,”是我们家小姐自己绣的“,这也太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果然金燕西听到了韩妈的这句话,立即喜出望外,开始想入非非,”莫不是人家小姐已经知道我的意思?不然的话,为什么送我这种自己所绣的东西?“
看到了吧?连金燕西这个不学无术,肚子里没什么货的人都知道女子绣品代表着什么意思,冷太太就更知道了。
所以冷太太此次送绣品,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一种试探。
3
冷太太试探的效果很显著,金燕西收到绣品之后,立即带人上成美绸缎庄,一口气选了好几匹素净而贵重的衣料,全是符合冷清秋气质的,然后迫不及待地向翠姨借来了玻璃匣子,包装一番,就趁着冷清秋在家的时候让人送了过去。
冷太太收到绸缎,一面说太贵重了,一面又说“你不是看见人家穿一件藕色旗袍,说是十分好看吗?我想就留下这件料子,给你做一件长衫罢,要说和你买这个,我是没有那些闲钱。现在有现成在这里,把它退回人家,你心里又要暗念几天了。”,真是前后矛盾。
她这前后矛盾的话,一下子就把冷清秋想要退回绸缎的心思打退了,母女俩开始讨论留哪件做什么衣服,去贺人家的婚礼。
冷太太不仅选了给冷清秋的衣服,还想要自己留两件,这么选来选去,哪件都舍不得退回去,最后只能全部留下了。
冷太太这次的表现,表面上来看大失水准,完全就是一个爱贪小便宜的无知妇人形象,可是再结合她的言行礼仪,以及后来冷清秋结婚后,她从来不去叨扰金家,也不去占便宜来看,这次收绸缎是完全有自己的小心思的,那就是拉近两家的关系,给女儿和金燕西制造机会。
因为亲近关系就是互相麻烦,一来一往中形成的。
于是宋润卿就送了金燕西两本书《长庆集》《随缘全集》,这两本书对他们来说是很珍贵的,可是送给金燕西就好像送美女宝剑一样,完全被金燕西置之高阁,但是不妨碍金燕西收到礼物的喜悦之情,马上送冷家一张戏院的包厢票,然后车接车送,十分的殷勤,看完戏又请吃饭,又给冷家扯电线装电灯。
如果不收绸缎,金燕西肯定该嘀咕了,是不是不喜欢自己?自己是不是会错意了?有可能放缓节奏,或者直接误会对方不喜欢自己,也可能放弃了,但是冷家收了绸缎,并且回了礼,就表示对方对自己有好感,才可能继续下去。
4
金燕西这么殷勤,又这么密集的送礼,冷太太其实已经明白他的心思,所以当金燕西夸冷清秋的字好,想让她给扇子上题字时,她就要替女儿前进一步了,立即就说”金先生真是不显她脏了扇子,拿来就得了,还用的上请吗?反正这两天她也在给人写《金刚经》,多写一把扇子,这值什么?“
冷太太这么积极的推销女儿,制造两人书信来往的机会,也真是不容易,难为她了。
冷清秋给金燕西扇子上写了字,金燕西回她的就是一幅她喜欢的画,这一来一往就给两人单独见面制造了机会。
金燕西借故找宋润卿过来会冷清秋,冷清秋到底是个女孩子,脸皮薄,见到金燕西过来立马向窗外叫:”韩妈,请太太来,金先生来了。“
冷家租住的这个院子很小,听到冷清秋的叫声,两步就过来了,可是冷清秋和金燕西聊了好一会儿,先是聊到扇子、字画,再聊到他们一个多月前在万寿山的相遇,再聊到冷清秋正在抄写的《金刚经》,这么多话题,两人相处得多长时间,直到金燕西再次向冷清秋要字时,冷太太才姗姗来迟,并且第一句话就是:”清秋,你就把那个送给金先生吧,你再抄一本得了,这值什么呢?“
明眼一看就知道冷太太已经过来好一会儿,已经听了好一会儿,这才能适时地插进这句话,看似是一句客套话,实则还是暗中撮合两人。
冷太太真是太不容易了,又想当媒婆又不好意思,只能这样试探来试探去暗中撮合。
不过她的努力没有白费,此时冷清秋已经知道金燕西的心思,并且也想更进一层,于是顺坡下驴,亲自去买了一副绢子,在上面写了一篇《春赋》,送给了金燕西。
至此已经是郎有情,妾无意,看似水到渠成,实则冷太太不知道暗中下了多少力。
5
这个时候冷太太已经可以功成身退了,因为两人已经暗中开始了通信,韩妈这个信使做得很合格,瞒着冷太太。
冷家就这么两个人,冷清秋又是冷太太的宝贝女儿,对她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出去吃酒回来红了脸,冷太太就要问问原因,冷清秋跟着敏之去王家看戏,回来鞋子上有点黑点,冷太太就要再三盘问,何况金燕西和冷清秋一封一封的私信,韩妈两个院子来回穿梭给两人递信,这么明显的行为,冷太太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装糊涂罢了。
后来金燕西借着冷清秋过生日,送了贵重的珍珠项链时,冷太太一面说着太贵重,一面又因为冷清秋的生日,既不说收下,也不说退回去,就这么含糊的让冷清秋收下了。
再后来金燕西给冷太太送电影票,冷太太也是心灵神会的,一转手就送给了冷清秋。
之后冷太太更是放水,装糊涂让冷清秋出去和金燕西约会。
如果没有冷太太在暗中努力,金燕西不能那么容易追到冷清秋,所以看似冷太太一直被蒙在鼓里,其实她眼睛亮着呢,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回事,暗中撮合冷清秋和金燕西,只有冷清秋和金燕西这对生瓜自以为瞒着冷太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