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等新锐运动品牌的成功,仅仅是靠取悦女性?
176 2025-08-07
羽绒服。图源网络
究其原因,还是关于质量的老问题。或许,没必要搞懂猪肉价格下跌与羽绒价格飙升之间的传导作用,也不需要弄清羽丝绒丝绒子、蓬松度抗压性充绒量的生产标准,但所有人都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虚假标注,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低价陷阱”的根源,还是利用了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劣势,钻了羽绒服新国标执行不规范的漏洞。事实证明,任何一股消费潮流要想烧得更旺,就得有真材实料的柴火。少了这个,就容易变成虚火,不仅不热,还“熏眼睛”。衣食住行,以衣居首。冬衣流变不居,从中,不难发现审美意趣的转移、认知思维的衍化。从时尚主义到实用主义,潮流容易过时,但保暖的功能一直都在。创造时尚的前提,恰恰是不再执迷时尚。只有不被定义,才能真正让生活恣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尚从来不是画地为牢,而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势而动。在消费主义的迷雾里,比起整天追风逐日,只有忠于自己才是最优解。当更舒适、更暖和、更便宜、更结实的选择不断沉淀,就会形成塑造审美的力量。毕竟,冷不冷,身体最老实;贵不贵,钱包最诚实。凹到极致的造型,既不能挡风,也不能抗冻,“地球人都知道”。从使用价值到实用价值,价格有高有低,但价值始终如一。换言之,质量始终是商品安身立命之本。花棉袄也好,军大衣也罢,没有“杠杠的”防寒效果,又何谈“翻红”“再红”?就算时尚是一场轮回,相应的载体也拿出靠谱的实力,否则根本接不住“泼天的流量”。由此而言,今年冬天对羽绒服的重新审视,也是对传统服饰生产销售的一次提醒。哪有什么舒适区?更不存在什么想当然。打破产业惯性,重振行业信心,或许比是不是顶流、能不能大卖更重要。北风起,冷暖自知。此事,天知,地知,市场知,我们每个人也都知。这正是:风劲是霜时,衣单知不知?大家晚安!(文 | 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