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煦穿搭趣味十足,红色运动装配黄色行李箱太吸睛
137 2025-07-11
时隔3年,李子柒携潜心之作
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11月13日
李子柒在新发布的视频中
展示了非遗绒花制作工艺
盛开的“绒花紫莲”受到网友喜爱视频中的绒花之美触动人心每一帧画面都绽放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绒花,又称宫花、喜花谐音“荣华”
具有吉祥祝福、荣华富贵之意
寄托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南京,正是绒花的主要发源地
南京绒花历史悠久
早在唐朝时就被列为皇室贡品
是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越千年
这项传统手工艺历经浮沉
时间没有让绒花褪色
而是将其打磨得更加光彩
这份文化瑰宝正在被世界瞩目
唐朝时,年轻女子喜爱折花戴于发髻间,用以衬托美貌。
但当时的鲜花受时令限制,很容易枯萎凋零,贵夫人们便希望可以得到永开不败的花作为饰品,手工绒花应运而生。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明朝时,受云锦业发展的影响,南京的绒花有了专门的作坊,生产开始具有一定规模。
到了清朝,随着南京纺织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云锦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蚕丝下脚料也随之增多。
同时,这为绒花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的物料,进而大力推进了南京绒花行业的发展。
至20世纪30和40年代,南京绒花的制作以家庭作坊为主,主要分布于南京城南门东、门西地区等地段为主,全城有四十余户。
花市大街
(图源:南报周末)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该项目保护责任单位。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技艺
省级传承人赵树宪老师在制作绒花)赵树宪是南京绒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内,成立了南京绒花工作室。同时,赵树宪老师在小西湖历史文化街区的南京绒花馆也将于12月正式开馆。
在南京举办的2024中国电影表演周“我和我的祖国——火红年代”主题国产电影展映开幕仪式暨中国电影人口述记录行动——《口述影史》开播仪式上,赵树宪向“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送上他制作的一朵绒花并佩戴头上。
恰逢国风流行,中式美学实力“圈粉”,南京绒花也迎来了兴起的契机。赵树宪将古代绒花抽象的花 型设计转为主要以具象花卉题材,如百合、菊花、桂花及果实类样式等,配色上采用冷色调和低饱和度色系,这样的创新赋予了绒花新的设计表达,兼具文化内涵和时代审美,获得了大众喜爱。
南京绒花作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作为皇室贡品的绒花
如今已经融入大众日常生活
无论是影视剧《延禧攻略》、《狐妖小红娘》、《永夜星河》中出镜的绒花,还是汉服爱好者们使用的绒花发饰,亦 或是日常佩戴的胸针、发簪,以及案头摆件,绒花早已不是被束之高阁而无人问津的“古董”,而是处处可见其倩影,绒花之美正在走近你我。
秦淮区是南京非遗系列化、全景式展示活化利用的窗口,区域内拥有秦淮·非遗馆、南京市非遗文创中心、非遗传习馆和大师工作室十余个,各级非遗项目98项。
近年来,秦淮区致力于让非遗走出历史焕发新光彩,走进当下释放新动能,走向未来谱写新华章。面向不同年龄层开展非遗社教活动,以进校园、实践课、创意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南京非遗拂过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心灵。
区文旅局“跟我学非遗”系列暑期活动——绒花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南京绒花主题社教活动
我们与南京绒花的故事还在继续
期待与您共同探索更多非遗的打开方式
素材来源:博物南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董家训 李都 通讯员 杜森、南京发布、南京日报南报网综合新华社、金陵城纪、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李子柒
图片来源:@光影剑客N、博物南京
视频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琪
审核:赵嵘
发布:郑钦月
仅供交流分享,不涉及商业用途,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权益,或所标来源并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后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审核处理。
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