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女人夏日穿搭,浅灰T恤+白阔腿裤,日常通勤出行的绝佳选择
22 2025-08-10
河北唐山丰南区机插秧栽培管理技术
赵树旺
水稻是丰南区主要农业种植作物之一,种植面积 9333 hm 2 ,2007年前水稻栽培全部采用人工插秧;2011年实现机插 2000 hm 2 ,占总插秧面积的 10%;2013 年丰南区机插秧全覆盖,比人工插秧增产 40 kg/ 亩,成本降低 127 元 / 亩,节支增效 262 元 / 亩,效益显著。
一、插秧前准备
1、土地整理
丰南区稻田主要以低洼地或黏土地为主,最好秋翻春耙,耕层达到 20 ~ 25 cm 为宜,春耙应尽早,以免土壤结块影响耙地质量。耙地并不是越细越好,过细时土壤中空气较少,影响根系生长。应在保证平度整的前提下,达到上细下粗的标准,既要保证插秧质量,又要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土地整理有利于晒垡熟化土壤,杀灭害虫、灭除杂草。
泡田拉荒,减少盐碱。用大水泡 3 ~ 5 天进行水耙地之后,排出旧水,重新放入新水,做到地面平整,田埂清洁,同一田块高低差不超过 2 cm。水面清畅,引水渠系修整清障,确保灌排畅通,夯实加固,防止跑漏。再用除草剂做好土壤封闭处理,水层保持 7 天以上。
2、秧田准备
水稻秧苗达到了插秧标准即可插秧。采用软盘育秧,无纺布苫盖。
3、设备准备
插秧前要对插秧机进行全面调试和检查,调整插秧深度,行距 35 cm,穴距 16 ~ 18 cm,每穴取秧量 6 ~ 7 株。准备好运秧车辆及载秧工具。
4、施基肥、调整水层
机插秧地块平整后,插秧前3~5天调整田间水层为5~7 cm,施入生物有机肥、或稀土螯合肥、或控释肥 30 ~ 40 kg/ 亩,也可施入磷酸二铵 10 ~ 30 kg/ 亩,加尿素 7 ~ 8 kg/ 亩,作为基肥待插秧。
二、机插秧作业时间
当气温稳定通过 13℃时即可插秧。1 台插秧机需要机手 1 人,续秧片人员 1 名。设计好插秧机行驶路线,防止或减少空驶。插秧机尽量保持匀速直线前进,随时检查插秧机运行情况和插秧质量,及时调整。机插秧作业要求“插齐、浅插、插直、插匀、不漏插”。
漏插度。要求机插秧后插穴里面没有秧苗并且要到边,四角插满、插严,漏插率需控制在 5% 以下。
秧伤度。秧苗在插完后茎基部不能有损伤、断裂,伤秧率需控制在 4% 以下。
漂秧度。插完秧苗后有漂浮在水面上秧苗要尽量少,漂秧率需控制在 3% 以下。
勾秧度。插完秧苗后茎基部会有 85°左右的弯曲,勾秧率需控制在 4% 以下。
翻倒度。插完秧苗后,部分秧苗倒在水田中,叶梢部分和泥面衔接,翻倒率需控制在 4% 以下。
均匀度。秧苗插完后,各穴秧苗株数和平均株数应保持基本一致,合格率需控制在 85% 以上。
插秧深度。通常秧苗插入深度在 1.5 cm 左右,要深浅一致、无飘秧。
三、机插秧管理
1、返青期
返青期标准是 50% 植株的新生分蘖叶露出叶鞘,长新叶、扎新根。水稻移栽时保持花达水,水面深度保持在 2 cm。
2、分蘖期
(1)施肥管理
分蘖初期是稻田有 10% 稻株开始分蘖到 50% 稻株有分蘖的时期,此时追肥有利于水稻发生分蘖,一般亩施尿素 7.5 kg、磷酸二铵 10 kg 。
水稻分蘖末期是指水稻田间总茎数达到设计穗数,此时保蘖肥要慎重施用。当地力不足、苗数偏少、叶色发黄时要适时施保蘖肥;反之,施肥量过大会造成无效分蘖过多。
(2)水分管理
分蘖期水层要控制在 3 ~ 5 cm。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 90%,过少会影响水稻分蘖。分蘖末期土壤水分控制在标准饱和含水量的70%~75%时,可有效避免水稻发生无效分蘖。分蘖初期与分蘖中期施肥可与除草相结合,施药、施肥时应保持 3 ~ 5 cm 水层。
(3)烤田
根据秧苗长势适时烤田,控制无效蘖生长。当稻苗长势过旺、封垅过早时,需要重控;叶片颜色比较深时应早控;土质肥沃及地下水位高的田块要尽量早控。另外分蘖期还要重点防治杂草和潜叶蝇危害。
3、孕穗拔节期
(1)巧施穗肥
综合考虑天气、地力、稻田长势以及前期施肥情况。叶片颜色较淡、落黄较早时尽量早施;叶片颜色较绿时要少施或晚施,防止后期倒伏和贪青晚熟。根据稻田长势适量施用钾肥,可以促早熟、壮茎秆,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穗肥以施促花肥为主,氮磷钾平衡搭配,一般亩施尿素 5 ~ 8 kg、二铵 2 ~ 3 kg、硫酸钾 3 ~ 5 kg。施保花肥时要降低尿素使用量,防止贪青晚熟,一般亩施尿素 3 ~ 5 kg。水稻孕穗期需要多种营养元素,生物有机肥、西土螯合肥、多元素混复肥是首选。
(2)水分管理
水稻中期要勤灌水浅,从而实现用水调肥、调气调温的目的。足水孕穗。水稻孕穗期时水量要充足,稻田应保持 3 ~ 5 cm水层。此时植株生长较旺盛,叶片光合作用强,蒸腾最大,是水稻整个生育期需水最多的阶段,需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 40% 左右,水量不足会导致颖花败育和不实粒增多。但是,灌水也不能过深,过深会影响水稻根系呼吸和发育,造成烂根、黑根,大大降低根系活力。拔节孕穗期遇 17℃以下低温时需灌 17 ~ 20 cm水层,低温后要及时正常管理。
拔节孕穗期的中心任务是实现穗多、穗大、粒多,壮秆防倒,争取提升单粒质量,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孕穗拔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率的 90%,不会影响此期的正常发育。
4、抽穗开花期
抽穗开花期是水稻需水较多时期,要合理调控土壤的水氧关系,保护根系,延长根系生命,养根保叶。抽穗期稻田水层应保持在 5 ~ 7 cm,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率的 90%。及时割除杂草,预防穗颈瘟。
5、灌浆期
灌浆期要求黄化成熟率达 95%,青秆、绿叶、黄粒、活秆成熟。稻田排水落干时,要防止排水过早造成干旱早熟,会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排水过晚、田间湿度大则不利于适时收割,并会对后茬土壤的适时翻耕和播种等造成不利影响。盐碱重的地块要适当晚停水、勤换水。
水稻灌浆期养分过多会造成晚熟贪青,但是也不能过少,过少会造成水稻早衰影响产量。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生理机能过早衰退的现象,水肥管理不当、土壤盐碱或有害物质多、田间密度大、不良气候、病虫害等都会造成早衰。一般是由于根系活力下降使地上植株营养缺乏,或叶片失去功能,根系得不到养分而造成的生理机能过早衰退。要对症采取措施,在水稻生长后期加强水肥管理,有效防治病虫害。
水稻贪青晚熟原因:品种生育期长,播种插秧晚或阴雨天多,气温低造成积温不足;前期施肥量大,营养生长过甚。可采取断水控氮,喷施浓度 0.2% ~ 0.3% 磷酸二氢钾的方法补救。
6、收获期
水稻收割时间直接影响米质、产量,丰南区一般在抽穗后40~50 天,含水率低于 20% 即可收割,收割中稻茬不得高于 5 cm 。
四、结语
水稻是丰南区主要农业种植作物,对丰南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水稻机插秧前准备、机插秧到插秧后的大田管理技术等方面对机插秧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提高丰南区水稻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