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明星赵露思学穿搭,俏皮风短外套内搭组合,职场休闲都好看
143 2025-08-02
记得去年年末 Virgil Abloh 受访时抛出的一句“街头已死”,引起了不少人对他口诛笔伐,有人认为是“又当又立”,亦不乏“为日后铺路”的声音。
反正我个人对“街头是否已死”其实不太感冒,反倒是采访中 Virgil Abloh 后面紧接所说的更让我想去细品:
“究竟我们还能拥有多少新的 T恤、帽衫、运动鞋?我觉得日后我们会用 Vintage 古着来表达自己的见识品味和个人风格 ——
在古着店中往往就有很多很酷的衣服,但它的“酷”只关乎穿搭。我认为未来的时尚趋势不会再由“新鲜”作为导向,而是回归‘档案(Archive)’。”
无可否认,话中的确折射出服装业界与市场正面临的一些现状:
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人们逐渐从款式快节奏迭代而产生的“快感”中脱离,回归到对经典属性的追求......
似乎经历过各种潮流街头化和联名轰炸后,审美疲劳反让不少消费者缓下了追随的脚步,趋于理性的思考。
像之所以说某一设计师在特定时期/系列中的作品能达到可存档的“Archive”级别,某程度上是大家对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的一种认同,可以是理念与意义,也可以是手法与细节。
Raf Simons 为首的设计师早已成为 Archive 风潮的标杆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古着,也是同理。
古着其实并不单是大家刻板印象中所谓的二手服饰,它是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存在,代表着上世纪某一年代、某一时期的服饰经典,并影响当下,乃至未来。
或者说,二手服饰是古着文化的一部分,但绝不等同于古着。
据说“古着”一词来自日本,可以理解为“旧衣”的统称,英文称作“Vintage”。但事实上古着文化的萌芽,得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的英国。
当时二战后百废待兴,以 Mods 族群为首的年轻人碍于有限的预算,大多只能在一些收集回流旧军服的二手商店中找到彰显自我个性的服饰。
当时 Mods 族群的标配,M-51 鱼尾派克大衣
在各种明星与设计师的“带货”影响下,一股旧衣改造和新旧混搭的风潮逐渐辐射到欧美地区,为美国的 Hippies(嬉皮士)和其它文艺工作者提供了风格养分。
而二战后美军所遗留下的服饰与文化,正契合了日本年轻人对新事物的向往和西方国家的崇拜,自此古着文化随着流行而得以发扬光大。
日本人除了凭着热爱而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复古风格体系之外,甚至反哺于欧美服饰品牌(Levis 开设 LVC),让古着成为时尚潮流界的灵感源泉之一。
总的来说,古着通常是某一特定年代、时期的产物(一般是上世纪20-80年代之间),到了现在已无法百分百按照当时的条件进行生产制造。
停产自然就意味着留存到当下的数量比较稀少,加上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所赋予的独特性,也令古着不容易被时间所埋汰。
关于常见的古着状态,大概有以下几种:
像上面提到经常被大众与古着画上等号的二手单品(Used/Second Hand),事实上除了指代被使用过的单品之外,还包括一手买家因码数不合等原因而没有用过的全新品,只不过它们被古着店家收集起来再次对外贩售而已。
位于东京的一些古着店
而一些当时滞销、现已停产的绝版库存品(Deadstock),也算是未用过的新品 Vintage。
可别小看它,即使在昔日是滞销品的存在,入手难度仍相当高。何况放到古着语境中,这种品相极好的 Vintage 逸品对玩家们来说绝对是“宝藏”。
不过随着古着文化的兴盛,流传下来的 Vintage 单品、古早布料肯定会有所消耗。8、90年代,不满足于本地存货的古着发烧友甚至远赴欧美去一些慈善商店、二手店铺去收集。
古布档案
这时候,想继续将古着文化传承下来的人固然会寻找另一方式,回味经典,所谓的“New Vintage(新古着)”也应运而生。
虽说是“新古着”,但其实自80年代末开始已经初见端倪。
作为最为人熟知的新古着形态,复刻(Retro)固然是举足轻重。
像 The Real McCoys 这类美式复刻品牌,从版型、工艺乃至五金,对细节的还原尤为考究,务求尽量1:1地将已绝版的古着重现在大家眼前。
而且还会通过各种水洗加工、打磨破坏等仿旧处理的效果,为复刻品增添上古着所带有的岁月痕迹和复古风味。
这种形态固然是最接近原汁原味的新古着取向,可那浓郁的年代感也是大家难以在平日搭配着用的阻碍。
例如欧美制的军品版型对普遍亚洲人来说不太友好、舒适度不高、户外单品与都市穿着氛围的格格不入等。
因此,古着爱好者们为了进一步探索经典性与实穿性的平衡,新古着逐渐衍生出各种契合流行审美的 Vintage 美学。
Vintage 乐队T恤
像 New Classic(新派经典)就是指一些设计师以古着为灵感,重新用复古元素设计成新产品的流派。
还记得 Virgil Abloh 入主 LV 后,就捣鼓了一个名为“New Classics”的手袋系列。简约俐落的摩登外观,糅合了经典的 Monogram Eclipse 和标志性链条设计,男女通杀。
Louis Vuitton New Classics 系列
要知道 Vintage 远不止牛仔衫裤和工军装,很多年代久远的西装、运动服、户外服、棒球夹克、夏威夷衬衫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古着品类,设计师能玩的花样实在太多。
保龄球衫也是美式文化的经典单品
例如风靡一时的 Fear of God 做旧乐队T恤、Needles 那富有雅痞意味的侧条纹丝绒运动裤......
由 Jerry Lorenzo 主理的 Fear of God 就有对 Vintage Band Tee 进行重塑
A$AP ROCKY 曾疯狂打 call 的 Needles 运动裤,褪去了一定的运动感后,在日常更容易混搭
以及其它用新颖视觉去重塑复古元素的 Human Made、Nigel Cabourn、Engineered Garments、Unused 乃至 Gucci 这类时装品牌,也算是 New Classic 的簇拥者。
Nigel Cabourn
它们有别于对“形”的古着细节一一复刻,New Classic 更看重“意”的诠释 —— 通过新的面料、版型、颜色和整体品质的提升等,打造出不失复古品味&氛围的实穿性单品。
Engineered Garments 18ss
这样一来,单品既延续了古着的经典属性,也能让穿着者在城市日常更加无虑地去穿着配衬,一举两得。
Unused 2020ss
当然,Vintage Remake(古着重制)也是另一种不得不提的新古着主义。
它可以理解成基于古布或真品古着作为设计的一部分,再注入其它元素去构建成一件全新的单品。
Children of the discordance
如对 Readymade、Greg Lauren、Kapital、Old Park、Children of the discordance等品牌来说,古着重制俨然成为了标志性的设计语言之一。尤其是日系复古品牌,大多擅长结合 Boro、蓝染等古法杂糅成自己的一套美学。
Readymade
Greg Lauren 2020ss
Old Park 回收 TNF、NIKE 古着后所打造的 flight jacket
像 Children of the discordance 在18年就试过从多件 Vintage Burberry Trench Coat 入手,通过手工拆解重制,为这款永恒单品注入低调利落的细节感。
Children of the discordance 重制的战壕风衣
因为时代足够久远、能够发掘的古着和古布已经极其稀少,我们可以发现拼贴、拼接、解构、涂鸦等二次创作手法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也造就了新古着单品别具一格的未完成感。
多为独一无二的 one off、一件单品可能出现多种稀有古布,加上“大浪淘沙”所需的人力、时间成本,相信大家已经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复古玩家不惜挥洒千金去买大众眼中的所谓“破烂”。
除了复古带来的乐趣和韵味之外,还不乏潜在的收藏价值。
所以往后别以为玩古着就只能把二手货往身上套,古着文化发展到现在,已经衍生出复古感与现代审美兼具的不同流派,即使是在全新的 Vintage 单品上也能找到旧时代服饰的经典细节与线索。
看似充满冲突感的新古着主义,早已为复古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供给广大复古爱好者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