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有风险 陋习需改变|“升学宴““谢师宴”别办了

147小编 172 2025-01-24

这几天,一位网友的一段话上了“头条”——“我应该是幸运的,本来订的是前天要去参加一个学子宴,因为孩子这两天要报考,就没有过去,这也幸亏没去,因为去的那个地方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

对此,网友纷纷回应:

十年寒窗苦读,今朝金榜题名,可喜可贺!高兴之余,家长们定不会忘记感恩老师,或是希望亲朋共享喜悦,有的已经忙着筹划“升学宴”“谢师宴”。

疫情期间,对“宴”说不!

根据稍早前报道,辽宁鞍山市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高某,就曾在7月22日,到同村董某家参加升学宴。而我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蔡某某也多次参加聚餐。

如果放在平时,普通群众家庭小聚,祝贺一下,无可厚非。但在当前,我国本土确诊病例的出现,牵动人心,新疆、辽宁等地相继发生的集聚性疫情案例再一次向我们敲响警钟。

为此,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研究员裴俊瑞提醒

疫情防控需要严丝合缝的群防群控,不容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人人皆有责,人人需尽责。公众要自觉做到少出门、不聚集,不办婚宴、升学宴、谢师宴,坚持用好“测温、扫码、戴口罩”防疫“三宝”,真正使“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自觉和新生活方式。

裴俊瑞表示,根据有关部门的通报信息可以看出,近期新增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与聚集性疫情相关联。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任性大意”“聚餐”等行为成为疫情传播的关键节点,从而导致了病毒的进一步蔓延。

参加过半年的流调工作,深深感觉应对新冠疫情就如同打一场仗一样,一分一秒都异常珍贵。因此,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轻视与大意,影响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局面。

裴俊瑞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病毒狡猾,不管是健康绿码,还是重点人群,都应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个人防护,不给病毒任何可乘之机。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裴俊瑞表示,防疫的真正力量在于人民,公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是阻击疫情最有力的屏障。“每个市民都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守底线思维,共筑疫情防线。”

他建议,除了少出门,不聚集、聚餐,还要改善公民的饮食习惯,不吃野生动物,食用海鲜要彻底加热煮熟,让使用公筷公勺、不吸烟等健康理念成为自觉,让每一位公民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迈步。

“升学宴”“谢师宴”已经变了味

其实除了防控疫情,保护生命健康外,还有很多公众表示,“升学宴”“谢师宴”现在已经变了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升学宴已经不再只是家人、同学师生间的朴素的庆贺,而是带有越来越油腻的“功利主义”味道。随着升学宴被过度“炒作”,许多问题日益凸显:

宴会规格逐年提高,成为部分家长“斗富”的舞台。

部分家长“囊中羞涩”,孩子的学费都没有着落,但还是硬着头皮搞“升学宴”。

也有部分家长借着“升学宴”收礼金,升学宴沦落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一些有求于当权者之人,纷纷抓住“升学宴”的机会,借用人情往来的糖衣炮弹,找准目标。

一些下级也借此向上级示好,进行情感上的“投资”。

可以说,“升学宴”之风带来的后果,是奢侈之风蔓延,相互攀比,浪费现象严重,同时也苦了普通老百姓,令很多家庭苦不堪言。“升学宴”每次礼金数百元不等,甚至高达上千上万元,使很多家庭的支出大增,“财政”吃紧。一些人感叹说,以前赴宴只是传统的“婚丧嫁娶”,可眼下已蔓延到乔迁宴、生日宴、满月宴、周岁宴、升学宴等等,五花八门,令人生畏。

最近,全省各地纪委监委都下发文件,要求坚决刹住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等行为,严禁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升学宴”“谢师宴”,我省教育系统也要求,教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拒绝任何形式的升学宴、谢师宴,不收礼品、红包……

实际上,让孩子频频参加变了味的升学宴、谢师宴,不但增加感染疫情的风险,也可能让孩子过度关注“人情世故”,或是给孩子造成学习、就业压力,给亲戚关系埋下隐患等。

升学季是收获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应该让一切“从简”,把升学喜事办好,为年轻学子树立正确导向,让子女带着不骄不躁的平和心态、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告别昔日旧教室,迈向人生新课堂。

记者:赵一诺 衣春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纪检监察报:升学谢师宴切莫踩红线
下一篇: 时尚博主Caroline Blomst的黑色系简约穿搭 干练极简中性风
最新文章